分享

城与市—江陵名城与明星沙市的历史渊源和未来展望

 六月六2018 2020-05-12

江陵古“城”是我国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国帝都,江左重镇;沙市“市”则是江汉平原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在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史上,久负盛名。在漫长的城市发展长河中,江陵古“城”与明星沙市“市”总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但在近些年的建设中,出现了分野建设的状态,从而相互抑制了“城”与“市”的协调关系,严重制约了“城”与“市”的正常发展。为此,本文从历史渊源的角度,从对未来的展望来阐述“城”与“市”协调发展的关系、“城”与“市”的职能分工,从而达到说明“城”与“市”不可分野建设发展的目的。

一、“城”、“市”的历史渊源

中古东方的封建城市,基本上是先有城池,后有市镇的,随着封建诸候宫殿和王族府第以及兵屯的建造,为之服务的商业,手工业等相继出现,从而形成全国或地方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江陵古城始建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置都城于纪山之阳,故名曰纪南城。到公元278年、楚顷襄王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市境内)在这前后411年的时间内,共有二十个楚王在江陵建都。使江陵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成为中国中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江陵城市发展史上的骄傲。

江陵背靠美丽富庶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物产丰富,面临长江黄金水道,东可下吴越,西可达巴蜀;南可进江湘,北可抵中原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建立城市的好地方,也是楚国后来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重要原因。

当时为了保护都城并为之服务,出于楚国政治,军事及经济上的需要,借助优越的水运条件和地处长江湖网中心区位的地理优势,于是沙市作为楚国都城的外港就应运而生了,当时名日“江津”。

沙市始建于公元前660年。秦代,为秦楚水陆交通交汇之地。汉置津乡,设江津戍,筑成奉城。晋室南渡之后,北方豪族南迁,人口急剧增加,形成了“荆南井邑,十倍于初”的规模。唐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市镇。并更名为“沙市”随着社会第二次分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长江古河道的变迁,逐步形成了沿江带状分布的城市格局并成为江汉平原的经济中心。明末清初,开始向商贸,手工业双重中心功能的转向,成为沙市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使沙市跻身于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舟车辐辏,繁盛甲宇内,即今之京师,姑苏皆不及也”,为当今成为明星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城”、“市”的关系构成

根据现有资料,许多学者都看出古楚郢的城市总体构成并不是简单的以宫室为主,商业、手工业为辅的城市模式而是与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城镇群体。由此可分析古代荆州城与古代沙市城市构成关系(图1)

A:都城—纪南城。是楚郢城镇群体的核心,也是当时楚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B:军事卫城—郢城。由于长江古河道尚在摆动之中而当时主要交通工具为车、舟。楚郢为防止吴、越从水上进攻而修筑。其主要作用是保护都城的安全。

C:渚宫今荆州城内。当时此地四面环水,楚成王在此修筑行宫,名曰“渚宫”,为官船码头和都城的水上主要门户

D:江津—今沙市市区。是民间码头,居住着大量平民百姓,同时也有相应的交易市场。既是古楚郢的交通要冲,又是商贸的窗口

综上所述,江陵,沙市在政治,经济和城市形态上,起源发展,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城镇群体。

三、“城”、“市”的功能特色

古楚郢城镇空间分布呈星座式格局,纪南城为主城郢城、渚宫,江津是其卫星城,四城相辅相成,各具职能,形成了完整的城镇体系。(如图2)

纪南城的城市职能和空间布局形态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内外有别,等级分明的特点如(图3)内城为王室居住的地方贵族居于内城外廓,平民居于城外,充分表现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的军事防卫思想和阶层等级观念。同时,设有各类作坊区以满足君主和各级官僚的需要,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政治中心的城市职能。

郢城,紧靠海子湖,以其与纪南城的距离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看,以及本身规模型制看确是理想的驻军基地。

渚宫,四面环水,地理条件优越,环境优雅,交通便捷,实为王公贵族的行宫和官船码头的风水宝地(如图4)。

随着历史的变迁,从楚成王修建渚宫始,秦王政十年在原渚宫所在地建立城麻,蜀汉大将关羽在此筑造土城以御曹吴,到五代(公元918年)修建现有砖城。后几经维修,共有2600年的历史。

由于古楚国的灭亡,纪南城随之消沉。在以后荆楚大地的发展中,荆州城(江陵)一直取代了楚纪南城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上,秦末楚共敖,西汉初刘关以及南北朝肖绎,肖察唐初肖铣和唐朝中叶肃宗、五代的高从海等先后七都江陵。历代一般也为郡、州、府治所在。

由此可见,荆州城在秦后一直肩负着江汉平原政治中心的城市职能。它的发展史也是江汉平原古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编年史,闪烁着古老的、灿烂的文化辉芒。研究荆州城,对开拓、弘扬,保护楚文化有着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江津,面临长江黄金水道,背靠美丽富庶的江汉平原凭借荆州城的地位和作用,加上交通区位环境的优势,城市逐渐发展兴盛起来,其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提高。

从历史的角度看,沙市(江津)的发展从属于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一直担负着江汉平原物质集散的功能。其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不是政治、军事等其它因素。特别是长江河床基本定位后荆州城失去了直接面临长江的地理优势,沙市作为荆楚大地的门户作用和物质集散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随着城市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沙市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江汉平原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研究沙市,对利用开发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城“市”的发展希望

每一地区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有自己的地理特点,山河形势,因缘发展和风物人情,因而就产生了城市系统本身独特的格局和分区以及地方文化。在荆沙城市星座中秦代纪南城被毁后,江陵古“城”(荆州城)一直是州官府衙所在,唐朝开始,明星沙“市”就是较大的商贸场所。明清后,荆州城的政治地位日趋明显;沙市的商贸活动更加兴旺发达,而且手工业也随之勃然兴起。从此,荆沙共同协调发展的“双城”式格局日趋完善,分别承担着江汉平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

在双城发展的历程中,荆州“城”与沙市“市”的发展是协调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相对独立,分工明确的统体。即荆州“城”的政治,文化的发展,需要沙市“市”商业贸易的经济实力;而沙市“市”的经济中心的地位与作用须植根于江汉平原这块肥沃大地。这是历史发展中不容否定的客观事实,也是今后建设中必须尊重的客观规律。否则,我们不是在为子孙后代建造荣誉碑,而是在立耻辱柱。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城”与“市”的发展却出现了各自为政分野建设的状态,由于违背客观规律而受到的严重惩罚,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达到城市难以承受的严重地步。因此,这一历史的误会受到了广大范围,多学科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提到了多层次领导范围内的议事日程。

误会应当消除,历史事实应当重视,客观规律应当遵循,恢复“城”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本来而目,按照“古城+明星”的新的双城式格局来建设发展,荆沙才有出路和希望。随着三峡工程的投入,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宜黄高速公路的峻工,沙市长江大桥的修建和沙市飞机场的扩大,江陵古“城”与明星沙“市”在江汉平原的经济扛杆作用越来越大。只有按双城共同协调发展模式,才能加强自身的向心力,才能开拓、弘扬,保护楚文化的丰富遗产;才能增加对湘鄂西,川东南地区的辐射力。我们深信:荆沙合并之日,就是荆沙政治、经济、文化重新腾飞之时。 (摘自尹道新《名城美的创造》1992年)

以上历史示意图由荆州记忆博物馆杨冰重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