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一己之力贯彻古今中外,使“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竟是?

 响品有约 2020-05-12

说起男神,估计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不管是影视明星,综艺小鲜肉,或是政界中如普京大帝,以及北海道知事铃木直道等都是不同人心目中的男神。

他们总有那么一点戳中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可是在宋朝有这么个人,因为一把漂亮的胡须而被自己的皇帝视为男神。

说起这个人,他就是北宋时期,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的蔡襄,就凭着那一把漂亮的大胡子,被称为“美髯公”。

有一天他的上司宋仁宗一时兴起问了他一句:“小蔡,你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被子里呢,还是放在被子外?”这可苦坏了蔡襄,晚上睡觉时,一下子想起了宋仁宗的话,于是他一会儿把胡子放在被子里,一会儿把胡子放在被子外,却觉得怎么都不合适,折腾了一宿都没睡着。

这位为胡子怎么放置而纠结的蔡襄,却敢于质疑茶文经典陆羽《茶经》。他认为《茶经》虽好,却也有缺陷:大名鼎鼎的《茶经》中,居然没有提及茶史顶峰的北苑茶。

北苑茶,也就是建茶,因福建建溪而得名,古时归建州,也就是现在的建瓯。而北苑茶的精髓之处在于其精巧的工艺和吹毛求疵的选材。因此在茶风甚盛的宋朝,北苑茶被奉为茶中极品,即便是在茶文化史中,也堪称空前绝后。

然而北苑茶之所以在宋朝流行,与这位敢于质疑《茶经》的人不无关系。

说起蔡襄此人,他的书法造诣其实当属“宋四家”之首,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廉明留清史的官员。除了是位好官,还可以算得上是个自然科学研究员。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的《荔枝谱》,而另一本则是基于他对《茶经》的质疑而作的《茶录》。

当然,人家可是凭着本事质疑经典,因为他的《茶录》被称为继《茶经》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论茶专著,虽然没有《茶经》那么赫赫有名,但它对后世的茶以及茶文化,都有着极其深远而重要的影响,而北苑茶对于宋朝乃至世界的影响正是因为他的《茶录》。

当时的宋朝人普遍爱喝茶,连皇帝本人都是茶的忠实拥趸,而蔡襄本人除了非常爱喝茶,还对茶很有研究。

据说,当时要是讨论起茶来,没人敢在蔡襄面前发言,因为那无异于鲁班门前弄大斧,可见他的权威性。

蔡襄仔细地研读过陆羽的《茶经》,他发现,其中一个很关键的点并没有被茶圣提及。小约估摸着,他也可能是受到了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那首《烹北苑茶有怀》的影响:

蔡襄因而在其《茶录》中向皇帝和所有爱茶之人力荐北苑茶,从此福建才成为最有名、最大的茶叶产地,而北苑贡茶也从此成为历史上供御时间最长的贡茶,独领风骚长达 458 年。

当时在位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对蔡襄的《茶录》大力推崇,不仅将其刊印成册,还下令“勒石”,就是雕刻在石碑上以传后世。

日本具有美学艺术的“茶道”,以及福建茶业在宋代的兴起、发展和蓬勃,均是深受《茶录》的影响,并在十七世纪初输入欧洲和其他地区,成为了“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建茶已经不再是皇家的专享, 因为如今每个人都能拥有当年皇室才能享有的待遇。

而我们今天可以品尝到当年与黄金等价的“建茶”,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得感谢蔡襄。只因他在《茶录》中充分地运用了微言大义,言简意赅的特点。

将茶的色、香、味,以及关于茶的研碾、储存、点茶甚至各种茶器的用法都一一论述。就连宋徽宗的《大观茶论》都存在着《茶录》的影子,比如对白茶和北苑茶的推崇,宋徽宗与蔡襄也算是所见略同了。

不过小约觉得,蔡襄最强的还不只在于成功的向整个宋朝安利了建茶,说起制茶他也是一把好手。比如说一个价值“二金”的“小龙团”茶饼就是由蔡襄亲手制作的。

连文坛领袖欧阳修都感叹“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是不是像极了我们感叹“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节奏,果然古往今来求之不得的才是最让人神往的。

然而这种小龙团的金贵之处在于它所采用的原料都必须是品质绝佳的嫩芽,使用的工艺也是蔡襄自己亲自改进的,茶团上栩栩如生的盘龙翔凤更显其在细节上的追求。可以说作为宋朝茶界第一人,一般的茶芽和一般的工艺还真入不了他的法眼。于是以其近乎吹毛求疵的追求使得“小龙团”深得宋人追捧,并被指定专供御用。

若要深究蔡襄为什么如此钟爱茶?小约估摸着是因为当时的皇帝爱茶。上有所好,作为臣子自然要投其所好了。君不见“楚王好细腰,而美人省食”。

除此之外宋朝初期的富强安定,也大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得民间的百姓们也可以有闲情逸致来迷恋上茶饮。至于酒嘛,在宋朝可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私酿贩卖的,毕竟酒业的重税就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这也使得茶足以代酒,全国上下就这么其乐融融的让茶文化充分吸收了养料,抽枝吐穗,茁壮成长。

如果说唐朝的强盛就像一首宏阔的交响乐,那宋朝的强盛则像一首优雅的圆舞曲;唐朝的强盛像一杯甘醇辛辣的美酒,那宋朝的强盛则像一盏清冽芬芳的建茶。

从而让爱茶的人愿意深入了解和铭记蔡襄这个名字。他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深度钻研,用不到一篇中学生作文的篇幅,为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开启了遍布半个地球的强大影响力。

北苑春风,方圭圆壁,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黄庭坚《满庭芳 茶》

赞北苑茶的盛名,叹北苑制茶工艺堪以碎身奉御用,功德可与凌烟阁中的功臣并列。

说起福建有名的茶品,小约一一数来,恍如进入了一个小小的茶叶博览苑。作为茶叶大省,福建的茶不只门类多,品种也多。

最有名的当属乌龙茶铁观音了,因为其拥有“观音韵,圣妙香”而盛名。

而以大红袍为首的武夷岩茶也都属于乌龙茶类。

在福建的工夫红茶中号称有三驾马车:坦洋工夫、政和工夫和白琳工夫。正山小种也是福建红茶的网红热品。

说起福建的白茶,最有名的当属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之属了。

而绿茶中,高香味浓、色翠耐泡的天山绿茶则是闽东茶类的代表。

最后怎么能少得了花茶呢,福州盛名的茉莉花茶,则深受爱茶人所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