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邛水之缘

 水若寒善 2020-05-12

                                                           作者:水若寒

说来也巧,车子偏偏在三穗县地界出了问题,只能下高速找地方修理了,而修车师傅说要等第二天中午才能修好,无奈之下就去打扰三穗县的朋友了。首先想到是在三穗县教书法的行草老师,一翻手机竟然没有储存她的号码,只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微信上留言。在这期间给龙艳打了电话,她说在凯里值班,随后龙登燕也打来电话,说晚上聚,她目前还在款场家访,看来我来的还真不是时候!正在独自郁闷之际收到行草老师微信,问我在哪个位置,好让她家先生开车来接我,还一边说些安慰的话,让人听着心里暖暖的,顿然间心情好多了,不再懊恼一切的不顺,只当“五一”来三穗看望老朋友,也是一桩美事呵!

                          行草老师在老家种青梅

一、在行草家

当车子快到小区时,电话里听到一个小天使的声音:“水老师来了,水老师来咱们家了!我要下楼接她!”果然,一下车就看到可爱的吴宣乐等在楼下,我们本就认识,互相拥抱,然后拉着我就上楼,俨然似她的老朋友一般。

吴宣乐是行草老师和吴老师的女儿,大约六七岁的模样,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清澈明亮,柔柔的小鹅蛋脸儿,细细的小辫子,清秀又可亲,透着一股江南小女子的灵气,更多了一份少有的文静与稳重。听说这小家伙还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心想这孩子真是不简单,自己当年是15岁才有作品见诸于报端,而她才只有七岁呀!还有她的书法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听说她的篆书、楷书、行书都能写,还背了很多碑帖,如《寒食帖》《兰亭序》《曹全碑帖》等,真的是后生可畏!由此可看出教庭教育的重要性,耳濡目染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身心熏陶皆来自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更是父母的再版,看来行草老师和吴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女儿的身上尤为突出,不愧为一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小姑娘一到家,就钻进厨房忙了起来,清洗水果,然后用刀子细心地扣出核儿,再切成对等的小块,放在一个洗好的小瓷盘里。一举一动,是那样地认真、仔细、慎重,哪像一个小孩子在做事呀?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自己动手做这些事儿,心里有些紧张,而一旁的行草老师好像看习惯了,说可以的,没问题,她经常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是的,孩子的确非常优秀,动手能力很强,想象能力也不错,色彩感特别强烈,可不,一个五颜六色的水果拼盘弄好了,你可能不太相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制作完成的。红枣放盘中心,苹果、杨桃、芒果四周点缀,就像一幅色彩靓丽地静物画,后来才知道这孩子爱绘画,有些作品还获了奖,这不,家里柜壁上的奖状竟有十多张。

孩子弄好水果后,并扎好牙签让我吃,热情与亲切地程度让人有点感动,像她妈妈那样实在与诚恳。她不仅让客人先吃,还礼让爸爸妈妈,然后自己才动手,真不知这样好的家教行草夫妇是如何做到的?转念一想,这是教的吗?

二、我和行草老师

     初始行草老师是在凯里风情园,由市文联陈永忠老师引荐,缘分深的人自然而然就成了心灵上的好朋友。 行草是她的笔名,本名卢文石,是广西人,和吴老师因艺术结缘。

平时因各有责任义务在身,大家很少会面,若有问题也是微信交流的比较多。而忽然有一天接到行草老师的邀请函,到三穗县图书馆给几十位留守儿童上传统文化课,经和书院张光荣老师商量,觉得此事可行,我们一同前往。

记得给同学们讲习了简单的中国传统礼仪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主要让大家明白诗的格律以及声韵方面的特点,通过对诗中平仄格律的情感意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最重要的是通过音韵来传达这一信息,所以吟诵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吟诵中理解作者的意图,那么诗的价值取向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些认识行草老师和我是不谋而合的。于是就有了再一次的邀约,这一次我和张老师面对皆是三穗县的文艺骨干精英,他们来自各个艺术领域,特别是书法、绘画和诗词方面的,我本着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的态度,简单回顾了诗词的发展史,以及书写对联时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而后主要是在创作格律诗词上作了详细讲解,还和大家现场互动作对赋诗,气氛十分融洽欢快,特别是行草老师,我刚出一幅上联,她的下联就对出来了,且非常工稳。还有现场很多老师即兴创作,临场赏析,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到意想不到的知识,深感欣慰!

事后三穗若有相关的文学活动,行草老师都不忘邀约我们,深感荣幸也深感惭愧,所谓荣幸是认识行草这样的好朋友以及她身边的文人雅士;深感惭愧的是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更好更简单明了的让大家更深入地学习诗词创作。好在来日方长,让我们共同期待,享受一场诗词盛宴吧!

行草老师是一位值得交心的朋友,给我的印象是纯洁、爽利、心直口快,待人真诚,她女儿的一举一动就是她的影子。行草作为一名书法教师,为三穗县培养相当一部分书法爱好者以及文学爱好者,她一边热爱着文学与古琴,一边还特别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经常家访与家长沟通,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此外还经常和薛老师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出钱出力为留守儿童而忙前忙后,从无怨言,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传播者学习的榜样,从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以后除了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外,也应该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做点实事,才算对得起自己。

三、去吴老师的老家

     离三穗县大概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在临近一处高速路段旁的一个村处停了车,行走在一段乡间小路上,而我却发现路旁的小土堆上长着像红薯叶一样的植物,行草老师说是折耳根,我好高兴,从来没见过折耳根是这样生长的,所以有点莫名的小激动。一旁的行草看我如此兴奋,告诉我她家附近的田土里很多很多,这才打住了我手忙脚乱采撷的傻模样。

说起折耳根,还真有点意思,记得初来贵州,第一次看到餐桌上的折耳根,还没吃就感受到一股刺鼻的腥臭味,但看到大家吃的津津有味,也试着夹一根放在嘴巴里咀嚼,当时真的接受不了,想吐的感觉非常强烈。而一旁的亲人看我如此难受的样子,不再勉强,听他们在说折耳根的好处,什么清肺去热了,健胃消食了,杀菌消炎了等等,反正好处一大堆。当时因讨厌这个味道,一句也没听进去,不过对折耳根印象很特别,因为它的根酷似中原的茅草根,都是白白胖胖的,茅草根可以熬凉茶,吃起来甜甜的,而折耳根竟然可以当菜吃。

为了弄清折耳根到底是何物,当年曾问过远在千里外的母亲,还是母亲有见识,她老人家说不就是鱼腥草嘛,是一味药材,河南有些山里也有的,可以挖回来清洗干净做菜吃,母亲说可以吃那当然是没错。于是我在网上寻找制作方法,把买回家的折耳根择洗干净,切段,放在盐水里浸泡后取出沥干水后,倒入容器,然后用酱油、香醋、辣酱(糟辣子)、葱花、香油调制,搅拌均匀后装盘,自己亲手制作完成的菜肴当然要吃了,不过还是难以下咽,但家人们却说味道清爽,好吃极了。说句实话,来贵州认识折耳根到真正爱上折耳根大概用了十年的时间,看来我的适应能力太差了。不过一旦接受可是死心塌地啰,如今折耳根成了我的最爱,还学会做出几样菜来,譬如鱼腥草炖鸡,将鸡肉先焯去血水,再换成凉水将鸡肉和鱼腥草都放入,炖煮两个小时最后调味起锅即可;鱼腥草炒猪肝,可以遮盖掉猪肝的味道;鱼腥草炒腊肉,可以驱除腊肉的烟熏味和杀菌等。除了做菜吃以外它还可以用来泡茶,有清火利尿、祛湿抗病、强身健体的功效。不过提醒一句哟,鱼腥草不适合寒性体质的人食用,因为它的性能有点寒凉。

一路上我和吴宣乐收获满满,一大把折耳根,还有一把小野花,芬芳在我们的视野,也芬芳在我们甜蜜地心头。

四、吴老师家的竹园

    吴老师的老家是一栋两层木楼建筑,依山而建,地势虽然有些逼仄,但皆是采用黔东南以势而建的结构特点,看到主屋前也下了地基,则是钢筋水泥结构,听说想把院子填平扩大点,也有道理。主屋前有一小水塘,行草想用来种荷花养鱼,靠近竹山根的地方则种了各种花草,特别是我们仪式般地种下了一棵青梅树,行草老师曰“青梅竹马”也。

     刚给主人打个招呼,我们就风一样地钻进了旁边的竹园,大家不停地发出感叹,“哇,好高呀!哇,这么多颗呀!”特别是看到一颗颗拔地而起的新笋,越看越高大,一把把锥子似的指向天空,活似一座座宝塔,或是无畏的战士,身披铠甲,头戴棕穗钢盔,在初阳中苏醒,在新雨中拔节,在春风中争高,在泥土或石缝中顽强地蹦出来,长成亭亭玉立的仙女,在风霜雪雨中成长为无所畏惧的战士。望着眼前这一簇簇、一片片、碧生生直往上窜的竹笋儿,心里着实欢喜,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与它们亲近。吴老师的哥哥看大家这么开心,竟然挖了几颗冒出头的竹笋,当时的心里既感到可惜又想品尝一下这么大的竹笋到底是啥味道,也就不再阻止。

据有关资料记载,春笋是古代先民们春天重要食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进身体健康,它的纤维素,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等。食用春笋还有美白护肤的作用,何食而不为呢?竹笋的吃法有很多种,腌、炒、炖都可,能做出各式各样的菜肴来,譬如青椒炒竹笋、瘦肉炒竹笋、腊肉炒竹笋、韭菜炒竹笋、香菇竹笋炖鸭子等等,而我们今天挖的竹笋可以做一个竹笋炖排骨吧!首先把竹笋洗净切片水开后,加入适量的盐,倒入竹笋焯下水将竹笋捞出备用排骨用热水洗净,装盘备用热锅下油,倒入蒜和姜丝爆香倒入排骨翻炒。一直把血水炒干,直到锅里都是油为止。倒入竹笋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盐。倒入适量的清水,没过排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小火慢炖到汤汁收干,加入适量的鸡精,即可出锅,具有养血排毒的功效哟,看来俺也是吃货一枚了。

我们不仅挖竹笋,还拿竹子做碗、茶杯、花瓶、笔筒外,甚至把竹子锯成一节节后从中间剖开,用来当果盘等,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其实,竹子不仅可以观赏和食用,还可以制作成居家用品、纯工艺品、建材用品、其他材用,如竹炭、竹醋液、竹浆造纸、竹叶医用等。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环保意识的觉醒,竹类用具又一次走进我们的生活,三穗当地不缺原材料,若有一批能工巧匠编织出各式各样的工艺用品投入市场,也是一项致富的好门路。

真心感念天地万物的无穷魅力,它们皆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物尽其用也许是它们的使命吧,可以说竹子的身影在我们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充盈了它应有的张力与价值体现。竹笋这东西,是竹子的幼儿期,来自于大自然,纯粹的美味,苏子瞻曾有一句话:“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竹”,原诗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生活中有没有肉吃无关紧要,但切不可没有翠竹相伴。如此说来竹子不仅是一道美味,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是一种品性的象征了,所以古人借竹子的空心来形容人类的虚怀若谷,用它的挺拔有节来形容人类的高风亮节,用它的柔韧来形容清正廉洁、宁折不弯的官员,有人把它们三五丛生的特性用来比喻人类的凝心聚力。而它质朴无华的特性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歌颂的对象,借竹言志、赏竹自勉、植竹祈福的寄托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五、我们的晚餐

我们的晚餐可以说是一场饕餮盛宴,有我们采挖的折耳根,有杨政远老师亲自采挖、制作而成的蕨粑粉、有我们在竹园挖的竹笋、有在家门前采撷的野菜“鸭脚板”、“土人参”等,有的还是叫不出名字,他们告诉我很多遍,过会又忘了。还有自家养的土鸡,太丰富了,没曾想拿手的好菜还在后面呢!

邓军是我第一次认识,年轻帅气的小伙子,看到他的时候正在院子里摆弄一件从山上挖下来的盆栽,经行草老师介绍,知道他也是三穗作协的成员,特别喜欢艺术类的东西,不管是玩的、用的、吃的都很拿手。这不他开始在手工豆腐上做文章了,只见他抓了一把干辣椒在火坑里烤出香味,然后在一个窠臼里擂成辣椒面,里面加上各味调料以及盐备用,随后在火塘的三脚架上放一个破了一半多的瓦罐,把早已准备好的五花肉一片一一片的铺垫在瓦罐上,再把嫩嫩地豆腐一层一层的铺在五花肉上,小火慢慢地炆,等看到五花肉出油花,再把将准备好的调料浇在豆腐上,不一会功夫,香味出来了,当时我坐在火塘边,馋虫被勾引起来,特别是还有股薄荷的清香味特诱人。简单的豆腐和肉片竟能让邓老师做得如此有水准,放一块在嘴里,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亲自品尝后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如此美妙地东西。为了学到这道菜的技术,我水若寒竟然“放下架子,不耻下问”,求教邓老师的绝招,好在邓老师倾囊相授,但自己只记得只言片语,好像叫“瓦罐豆花”,放狗肉香口感更佳,有条件一定要试一试,因为这个庚子年在家憋得只能研究“美食”了!

其实这次我只能算看客,真正幸苦的是行草和她的婆婆,为我们忙前忙后,我们吃的菜全是她老人家清洗的,还有烧火、切菜等,真是一位好妈妈!

我们大家围坐火塘边,手里捧着刚刚制作完成的竹碗、竹筷,吃着充满着乡土气息的饭菜,听着雨打竹叶的天然音乐,谈着人间烟火的故事,好似一群偷偷下凡的神仙,竟有“乐不思蜀”之感!

六、送别

车子在预定的时间里顺利修理好了,不得不辞别各位好友。

虽然行草一家以及杨政远老师一再挽留一起去镇远青溪写生,只因出来两天了,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怕牵挂的人更加牵挂,挥挥手还是一个人踏上了征途。

如今静下心来,敲下这些粗浅地文字记录这场没有预约的相聚,也许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还有很多的有缘人不约而聚,畅谈人生,挥洒豪情,何不乐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