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茯苓丸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昵称gs7f1 2020-05-12

茯苓丸

一、古方简介

【来源】《全生指迷方》。

【组成】半夏9g,茯苓6g,枳壳3g,朴硝3g。

【功效】燥湿行气,软坚消痰。

【主治】湿痰证。痰停中脘,流溢四肢所致的两臂疼痛,或四肢浮肿,或咳嗽痰多,胸闷呕恶等。

二、临床新用

1.肺部耐药菌感染

【案例】某男,29岁。因发热、咳嗽、吐痰7周,于2001年5月12日入院。1年前不慎从3楼坠地,致腰椎骨折,因截瘫而长期卧床。7周前患肺炎,当地医院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病情未能控制,体温忽高忽低,痰多喘促,胸片未见改善,多次痰培养示细菌对抗生素皆不敏感,痰中、口腔及大便中还查见大量真菌生长。遂转来我科中医药治疗。诊见:喘咳不宁,痰多色白,稀稠夹杂,咯吐不爽,甚时喉间痰鸣如曳锯,形瘦神弱,汗出恶风,食欲极差,大便秘结,数日一行,面白无华,舌淡苔白浊厚,脉虚数。体温呈不规则热型,双肺满布湿啰音,转氨酶升高。此痰浊壅滞,肺脾气虚之证,治当攻补兼施。方用指迷茯苓丸,加党参、白术,1日1剂,水煎服;每日再静脉点滴黄芪注射液40ml、丹参注射液250ml。

二诊:1周后,体温正常,喘咳减轻,痰变稀薄,仅双肺底闻及细湿啰音,余症随之改善,食纳仍差,舌中心苔仍厚浊。原方加白蔻10g、神曲15g,2周后肺系症状已不明显,食欲好转,肝功基本正常,但神气尚显不足。指迷茯苓丸减至半量,重用参、芪、归、术等补益之品,随症加减,共治疗22天,复查胸片示炎症完全吸收[黄九龄,等.指迷茯苓丸的临床妙用.四川中医,2004,22(3):37]。

【按语】病者久卧伤气,元气不足,邪入客肺,肺炎由生。体弱邪盛,咳喘既久,必耗肺气,子病及母,脾气亦虚。脾虚不运,生湿酿痰,上壅肺金,以致恶性循环。证属本虚标实,方中指迷茯苓丸燥湿祛痰、导浊通便,参、芪、白术补肺实卫、健脾运湿,加丹参注射液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环。纳差而舌中心苔厚浊者,湿邪滞胃也,故加白蔻、神曲以除湿醒胃。不时发热乃邪盛正虚、正邪相搏之故,扶正祛邪,邪去正复,体温自然复常。

2.顽固性癌痛

【案例】某男,72岁。因胸背疼痛2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3年4月17日入院。2个月多前不明原因出现胸背疼痛,未予医治,1个月前疼痛加重,X线片及CT片皆示胸椎多个椎体、多根肋骨及右锁骨骨质破坏,左侧胸腔中量积液。诊断为转移性骨癌,多方查找未发现原发病灶,故予支持、对症疗法。始用消炎止痛剂,继用可待因,终用吗啡缓释片加局部放射治疗,不是止痛效果不佳,便是不良反应太大。不得已用杜冷丁肌内注射,病家又惧怕成瘾,故改道中医。入院时胸痛难忍,莫可名状,按压无济于事,昼轻夜重,难以安卧,胸闷气促,时吐浊痰,大便干结,3~5日一行。形体肥胖,除中度贫血外一般情况尚可,舌苔白腻,脉象缓滑。证属痰气凝结,肺气郁闭,治当燥湿导痰,宣通肺气。疏方:指迷茯苓丸全方,药量用原方的一半(风化硝分3次冲服,下同),加桔梗、鹿角片各15g,1日1剂,水煎服。继续支持治疗和注射杜冷丁。

补父二诊:3剂后病痛未见改善,但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继予前方,药量增至全量,5剂后胸痛减轻,夜能入睡4~5小时,杜冷丁由每次注射100mg减至50mg,余症继续好转,大便调畅。再减风化硝为10g,苔已不腻,加党参30g,鹿角片增至20g,10剂。

三诊:疼痛已消,1周未注射杜冷丁,近增口渴喜饮,苔薄黄乏津,故于前方中加知母、麦冬各15g,石膏40g,10剂。后患者疼痛已除,兼症改善,复查X片,病灶稍有好转,继用前方增损。现一般情况良好,癌痛未作,仍在继续治疗中[黄九龄,等.指迷茯苓丸的临床妙用.四川中医,2004,22(3):37]。

【按语】恶性肿瘤的病机目前尚无定论,医者认为多是痰气凝结。该病员除转移性骨癌的表现外,尚有肥胖、吐痰、苔腻、脉滑等症,其痛当是痰阻气滞,不通则痛。故治以指迷茯苓丸,使痰去气畅,疼痛自止。胸闷气促乃肺气郁闭使然,故加桔梗开宣肺气,且桔梗与风化硝相合,一升一降,一宣一泄,能助肺与大肠之气机。病在骨,故加鹿角片补肾壮骨。待痛减苔净,大邪衰退之时,加党参扶补正气。药偏温燥,久服伤津化热,故加石膏、知母、麦冬等清热生津之品。方药对证,丝丝入扣,收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