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对联书法盖章浅谈

 青木森森 2020-05-12

玉门/马建国/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盖章,也叫钤印,是诗书画印“四绝”之一,在对联书法作品中一定要认真处置,不可轻视。印章按内容有名章与闲章之分。名章含书写者姓名、表字、雅号、籍贯、斋名等,通常盖章于书写者署名之下间隔约一印章距离处,不能低于正文下底。闲章多为成语、诗句、格言、警句、吉语等,盖在正文右上也的叫引首盖,盖在下边空白处的叫压角章。

古人有“印不过三”之说,清-陈目耕《篆刻针度》说:“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也”。后亦有人提倡印不过五者。因此,一幅对联中的印章,宜用一枚、三枚、五枚等奇数,不宜用二枚、四枚、六枚等偶数。印章用一枚者必须是名章,三枚者可用名章两枚,引首章一枚,或者名章一枚,引首章、压角章各一枚。盖章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宜过多,否则喧宾夺主。印章最好是方圆、长短、奇正等形式多样,且须朱(阳)文、白(阴)文相间,相连两名章之间通常间隔一印半距离。印章的大小应近于款文,不宜过小或过大。


(三)对联书法盖章浅谈


以上所谈系对盖章的一般要求,然而纵观古今书家之钤印,也有一些特殊形式须要指出。一是古代有些书法作品所盖印章非常之多,如李太白《上阳台》等,其实,那并非书写者原盖,大多是后代观赏者所加盖,而当今有些书家亦有仿此风格多盖印章者。二是有的作品不落书家名款而只盖印章,如前举中南海静谷对联。三是有些作品只落书者名款不盖名章,如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就从未见过有加盖印章的。这些皆为特殊风格,须另当别论。

一幅好的对联书法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契合,既要求联语是精品,又要求书法必须优美。笔法、墨法、章法是书法的“三大要素”,而书写格式及款印的安排,属于章法的范畴,在对联书法艺术审美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引起书联者的高度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