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护政治稳定基础: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

 思明居士 2020-05-12

引言

可以从汉书中得知,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是在秦朝的谏官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更改的。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色,各个朝代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制定了适合各个朝代的制度。

从各朝代的发展顺序来定,先是对汉的谏官制度进行讨论,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样一来呢,就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分析的是这个朝代的谏官制度的设置和发展等特点,再到第四个部分,对汉魏晋南北朝时的谏官制度有何不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各朝代的谏官制度都有不同的特点,汉魏晋南北朝时的制度有一定的发展,但存在在很大的局限,被皇权所束缚。

西汉的谏官制度

从汉书中可知,秦朝的谏官制度为西汉谏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汉的谏官制度是从秦朝的制度上修改和完善的,这是谏官制度发展的好时期。谏官,顾名思义就是专门挑出别人的错处、过失去纠正的人,而谏官是专门规谏君王过失而设立的官职。

维护政治稳定基础: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

西汉时的官职是沿用了秦朝的官职制度发展而来的,但因秦始皇当时暴政,设立的谏官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到西汉时期,因汉初是推翻秦朝的统治而建立的,所以多数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战士,对文化这一方面有所缺失。

可以马背上打下天下,但是治理天下却成了问题。汉武帝时期,相权过强,汉武帝为了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相权,听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的意见。儒家推崇的思想有利于限制相权的强大,所以儒学成为了政治制度的指导思想。

武帝为了能更好的统治国家,进行了官员制度的改革,谏官制度在此时才开始发生作用,但在设立初期,因是皇帝临时下的任命书,所以谏官们在当时并没有政务,只是领取俸禄,丞相依旧有权可以任命谏大夫们。

再到后来谏官的人选也开始选定,因为当时相权过于强大,汉武帝为了扩大君主职权,开始创立"中朝制度"为朝政的中心,谏大夫们官上加官就成为了中朝官,谏大夫在加上皇权起到重要作用,但西汉时期的谏官制度并不非常完善,还没有固定的政务,不能够独立。

维护政治稳定基础: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

当时也有一些思想家也发表了新思想,他们认为进谏要在正确的时机。到汉末时,王莽为了缓解阶级之间的矛盾了,模仿了周制度设立专职谏官,但改制得到的结果是以失败告终。

东汉的谏官制度

再到东汉时期的谏官制度,光武帝在谏大夫的名称里加了一个"仪"字,成了谏议大夫,表示既可以进谏,也可以商议国政。谏大夫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谏官制度也有了新的发展,这是谏大夫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谏大夫归光禄勋管,对帝王的缺失、错误的地方谏诤,而这时光禄大夫的职责发生了改变。博学鸿儒为参选谏议大夫的标准。到后来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集权,提倡儒家思想。

继光武帝之后的明帝更是心胸狭窄,性情暴躁,谏官们苦不堪言,谏官一制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以至于到了章帝时,历经两朝,多数官员认为谏官的选人应以苛刻为能,从此可推知东汉初期,谏官选人并未以公为标准。章帝之后和帝继位,外戚干政,他们与内侍亲近,把临朝政。

维护政治稳定基础: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

在和帝之后各任皇帝死后都是外戚干政,甚至于连皇帝的废立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外戚与宦官专权,严重影响政治的发展,导致了儒学的衰落,直接影响了谏官的积极性。

以至于到曹操把持朝政时,更是专横,为了夺得政权杜绝谏官们的路。东汉沿袭了西汉的谏诤论据,为人臣者应以讽谏为上,不可方面强谏。

两汉谏官制度,东汉与西汉相比,有了一定的发展,首先,是他们的职务增加了,由平时的谏言到可以商议政事,这样一来呢他们的职位也随之提高了,也变得重要起来,发展意义重大。

再者,东汉人数限制表明了制度在日趋强化。谏议大夫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只需要在平时对皇帝的一言一行加以规劝,提出意见指出错误即可。

南北朝谏官制度

魏晋时期,改朝换代非常频繁,以至于谏官制度没有得到好的发展,臣民们都没有固定效劳的人,这也是谏官制度得不到发现的原因之一。魏晋时期,政局不安定,当时的政治特殊,在当时玄学之风大盛,道教兴盛发展,谏言和谏诤的事迹和两汉比起来少之又少。

维护政治稳定基础: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

两晋的谏官制度和两汉比起来,发生了一个大的转折,从专职的谏议大夫发展成了待中、散骑。虽沿用了两汉的选人标准,但两晋选的都是贵胄。此时由于道教佛教的流行发展,儒家思想地位摇摇欲坠。玄学发展更是昌盛,儒家思想逐渐式微。

南朝时期,宗室子弟互相伤害,为能争夺皇位,所以皇位更替频繁,比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要频繁,而紧紧依附于皇帝的谏官制度也只能由繁变简。

南朝帝王出身寒门,都是以武力夺取的天下,因此南朝历任帝王看中军事力量从而忽略了政治制度。在南朝统治期间,皇权微弱门阀氏族强大,所以南朝皇帝对于官僚的控制程度非常强,官吏的地位明显下降,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到后来南朝皇帝内部出现争执。北朝开始夺得政权,北朝虽说是少数民族的统治,但许多官制都是沿用汉代的,新旧并存直到后期才得到完善。北魏前期,太武帝和崔浩执政,因仰慕南朝政治文化,于是取法南朝。等到文成帝是汉化和封建化已经深入北朝。

孝文帝时,遵循南朝官制,颁布新令。谏议大夫能随侍君王左右,是以受君王宠幸,非常得君王看重的谏议大夫还有被加封为王的可能,足见谏议大夫的地位之高。北魏后期,由于官职的滥用授予,所以还新加了员外者一职。北魏看中武力,所以也有凭借军功来拜谏议大夫这个官职的。

维护政治稳定基础: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

北齐一朝,也同北魏一样,仿照南朝官制,谏议大夫同样也是以熟学儒学为标准的,同时,谏议大夫还会作加官。北齐皇权不稳使得谏议大夫的职能也没有发挥出来,他作为维护皇权统治谏官当然也是受到局限,所以发展也随之缓慢下来。北周时也是因为皇位的迅速更换,皇权不稳,皇帝我不接受谏言,谏官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对谏官制度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汉魏晋南北朝谏官制度

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谏官制度,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从秦朝的谏大夫到东汉时期再到北朝,其中的发展变化复杂,但是它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君主职权,为能对君主的过失、错误加以补救。

君王是否愿意听从臣子的进谏也是一回事,如果愿意听从,那臣子做事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但他不听,你也是没有办法的。

每任君王都不同,君王对谏官是什么态度直接决定谏官制度的推行,要是君王认同你的进谏,那谏官制度自然也可以发展,但君王不愿纳谏,谏官的下场就不一样了。

皇帝是天子,谏官的进谏就相当于你在当面指责他的过错,这就是让皇帝放下面子承认错误。所以皇帝的开明程度也决定了谏官的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