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碧华《胭脂扣》:以谋杀的方式求殉情的结果,真爱为何如此偏执

 青于墨啊 2020-05-12

李碧华小说《胭脂扣》有很浓重的“才子佳人”式的故事结构:绮红楼的红牌阿姑如花,因与富家子弟“十二少”(陈振邦)两情相悦而以身相许,尽管自愿为妾却依然遭到对方父母的反对。为了能够永远在一起,两人相约殉情。

而李碧华却不满足于老套的故事,她巧妙地用了一个“穿越”元素,使这个故事更加哀婉:如花服毒自杀之后,在阴间苦等了53年仍不见昔日爱人的踪影,于是重返人世。女鬼如花在现代都市情侣、在报馆工作的袁永定和凌楚娟的帮助下,终于见到苟延人世的十二少。

一个是风流潇洒却曾经有真心付出的纨绔子弟,一个是善良痴情从小就受命运欺压的烟花美人。如花和十二少之间的爱情一开始似乎并没有沾染太多的铜臭,即便十二少也与家庭决裂,与如花住到一起。离开家庭的少爷自然不能向以往那样一掷千金。

但是,金钱的匮乏反而让如花的爱情更加美丽,家庭的反对却只增加了如花与十二少爱情的坚定。而到了十二少因学戏不能赚钱,只能依靠如花出卖色相来养活彼此之时,两人走投无路,只能约定双双自杀。

其实,殉情的思路是如花想到的,当她在阴间等待恋人半个多世纪之久后,忍不住申请来人间一探究竟。而当阿定和阿楚在根据各种线索寻找陈振邦时,却也在逐渐揭开了当年的真相——十二少“当年之死”并非是殉情,而是谋杀。

根据小说的描述,如花吞鸦片自杀而死当然是心甘情愿的,而十二少并没有坚定的殉情打算和勇气。相反,他本来是来和如花谈分手的,却被如花哄着喝下了泡着40粒安眠药的酒,他的胃里只有安眠药没有鸦片。

而同名电影《胭脂扣》对该情节做了调整:如花吞依然是鸦片自杀而死,但十二少的殉情是半推半就的。电影中十二少是答应去殉情的,也知道吞鸦片的结果,尽管态度很犹疑。不过十二少依然不知道安眠药的事情,后来被医生发现他胃里有安眠药和鸦片两种成分。

不论怎样,十二少的“死亡”都是有谋杀意味的。

按照如花的逻辑:“如果你也有一点真心,便死于殉情;如果掉头他去,也死于被杀。”看上去很精密的打算,然而贪生怕死的十二少最终还是被救了。只有十二少当初真的死了,殉情的美名才能够被成全,爱情神话才会完美得没有破绽,因为一切都死无对证了。

可是偏偏,十二少苟活了下来。那场“殉情”也变成了“谋杀”,得知了真相的阿定和阿楚非常震惊,甚至感到可怕。如花的爱为何如此偏执?


“殉情”这个词汇,且不说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很不可思议,即便是小说中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的阿定和阿楚来说也是想都没想过的可能性。

同样是女子,一个知识女性阿楚不会为爱奋不顾身,而一个烟花女子如花却非常有勇气为爱而死。如花对待爱情的态度类似《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故事,风尘女子会把将真心托付给一个稍微对她好的少爷。

如花出身很苦,正如她对阿定说:“我自小没有生气的权利,没有父母供我撒娇。或弟妹给我差唤。稍懂人性,已在倚红楼三家手底下成长,接受一切礼仪训练,也没有生气之经验。”

“心里很苦的人,需要多少的甜才能填满呢。”马东说:“心里很苦的人,只要一丝甜就能填满。”

而十二少对于如花来说正是那一丝甜。

风尘女子,每天面对三教九流强颜欢笑,长期周旋于低级情爱关系中,而十二少不仅长得让人如沐春风,却也的确与别人不同,甚至不能抹杀十二少的确付出过真心。一个从小就缺爱的年轻女子,怎会不动心?她不会轻易爱上谁,不过一旦动了心,就会死心塌地,甚至会伴随着一种毁灭性的力量。杜十娘亦是如此。

当然,即便是从理性角度考虑,一贯命苦的风尘女子看到一丝希望便也有过上正常人生活的妄念,即便是做妾。这类故事中的女性心理无外乎如此。

而当现实逼得两人的感情无法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如花却只想到了毁灭。事实上,在当时的环境下,“殉情”的确是如花能够永远拥有十二少的唯一方式。


而十二少的退缩也不能仅仅被定性为对爱情的背叛。

同样,如花的殉情也能完全不代表她的明智。从本质上说,两人都是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人。

十二少为了如花与家庭决裂,为了生计低声下气地拜师学戏,的确是一般的公子哥难以做到的事情。但他对如花的爱绝对没有达到灵魂的深度和感性冲动的制高点。十二少的确很爱如花,所以多年后那段爱情依然让他刻骨铭心。

但十二少有着他从上流社会带来的无法克服的弱点,但他对如花的爱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为之殉情的程度。事实上,这样的一个纨绔子弟,甚至永远都无法拿生命去爱任何一个人。不出意外的话,他本应该在父母的安排下安稳度过一生。

他与如花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直都有逃避心理的,他说:“但愿鸦片永远抽不完。”这是有一种“但愿长醉不愿醒”的心态,就是逃避心理。

对于这样一个阔少爷是应该被批判的,但批判的对象不是他求生的举动。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和权利,无可厚非的。但他在两人生死之际,却只顾自己求生与摆脱殉情的压力,而没有去挽救如花的生命。十二少的爱的确是是非常自私的、苍白的、无力的。

如花可以说是一个爱情理想主义者,她以女性天生的浪漫与激情执着地追求爱情,甚至不惜用生命来维护她的爱情理想。当然,她内心是有对十二少的怀疑的,且不说面对阿楚对十二少学戏的质疑,如花对之进行了狡辩。其实狡辩,表面上看是护短,实际上做了鬼的如花有几分清醒。

或者说,当年的如花就已经隐约感受到了十二少的不坚定,不然,何以会有在酒中泡下40片安眠药的举动?

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就此演变成一场煞费苦心的单方谋杀,含情脉脉的情爱也就变成了一种各自怀有私心的鱼死网破。

而当如花得知十二少在阳间苟活了50多年之后,却还是感到意外,忍不住伤心欲绝地自问:“如果是真爱,他为什么在苏醒以后不再自尽?”

当然,也不能因为如花下了安眠药就简单地判定她为杀人凶手。

十二少送给如花的花牌题词说:“如梦如环境,若即若离花。”本就是一个暗喻:如花与十二少的感情不会有一个掷地有声的结果。

爱情往往是人自己虚幻出的空中楼阁,若要一直坚持自己盲目的痴心,并且固执地认为对方也如她一样投入,是很容易产生悲剧的。

当爱情遭遇到残酷的现实,生计无路时,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落魄的十二少,心灰意冷,深染烟霞癖,借吞云吐雾来忘忧。阔少终于尝到了为爱付出沉重代价的苦涩滋味,牺牲了自己锦衣玉食、风流潇洒的生活,他变得什么都不是了。两个人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

“两个人,不知如何,化成了一堆粉,化成不象样的汤圆——但,终于不能团圆。”李碧华隐喻用得巧妙。而如花也深感两个人再这样发展下去不行,想来想去,只想到了一条死路。

如花坚定地殉情,并且是义无反顾地拉着情人一起,是值得反思的。她为什么就不能维护爱人的生命,以健康和快乐的方式维护爱情呢?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实情景时,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事件、传统的观念、世俗的准则,都会让人来不及做出理性的思考。

况且在当时的社会下,风尘女子的出路俨然就是被堵死的。

这种毁灭式的爱情模式甚至可以说是如花的一种自然反应,她同样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这也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阿楚一开始对殉情的举动不能理解,后来咄咄逼人说她是个凶手,而到最后却又开始理解同情如花。

古典爱情因偏执而显得浪漫,现代爱情因中和而显得平淡。阿楚甚至是有些羡慕如花了。

如花的怨魂不得安息,非要执着地来到人间找寻黄泉路上失散的情人,作者如此安排,无非是让如花自己看清痴情的虚妄,同时也揭示了如花义无反顾地殉情背后无意义的现实本相。

表面看来,如花输了,十二少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对爱情坚定;而实际上,输的是十二少,难以忘记那段情事却又不得不苟活,何尝不是痛苦了大半生。浪漫美满的爱情传奇不仅需要双方的成全,更需要天时地利的机遇。

李碧华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大概一千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爱情无疑需要双方的心灵契合与坦诚相待,同时也需要认真考量许多世俗羁绊。大抵,美满的爱情,从来都不是两情相悦那么简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