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府内宅轶事——天下第一家之孔府

 芸斋窗下 2020-05-12


在孔子的故乡曲阜,城里有一条整洁的马路叫阙里街,街上有一座宫殿式府第,坐北朝南三启六扇镶红边的黑漆大门,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竖匾,两侧一副金字对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下联是“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门板上有狮子头形的大铜门环,门前蹲着一堆精雕的大石狮子,迎面是宽大的粉白照壁。这就是孔子后世嫡孙长支、历代衍圣公的府第,也是我的家——孔府,人们通称“公府”。


从孔子到我这一代是七十七代,两千五百年来,我的祖辈世代居住在这里,所以孔子后裔又称为“阙里世家”。在孔子时代,阙里街只是城外一条小胡同;现在孔府大门旁边有两扇狭窄的小门,那是孔子故宅门。孔子一生很穷,相传当年只有三间小屋,后来改建成殿,我小的时候经常去玩,那里有一辆破车,据说是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乘坐的,还有他用过的琴和书。孔子死后二百多年,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孔子学说才受到重视,从此历代帝王不断给他各种谥号:汉平帝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称“文圣尼父”,唐代开始称孔子为圣人,封为“文宣王”,元代再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以后又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清王朝更进一步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为王,即:启圣王、昌圣王、贻圣王、裕圣王、肇圣王。

随着对孔子谥封号的增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是一再封赐。我从刚记事的时候起,就常听老人讲,孔府既是公爵之府,又是圣人之家,是“天下第一家”,比皇帝的家还要尊贵。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贵族,而孔府是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大贵族。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祠君”,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唐玄宗又将三十五代孙孔燧之提升为“文宣公”,宋仁宗为使圣裔繁衍,世袭不断,将“文宣公”改为“衍圣公”,明代又将“衍圣公”由三品官提升为一品官,列为文臣之首,明清时还特准许衍圣公在皇宫御道上和皇帝并行,在紫禁城骑马,还陪同皇帝“临雍”(视察学务),衍圣公每次来京,诸贤后裔,五经博士,四配十二哲百十多人也都随同前来。从宋朝宋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直到七十六代我的父亲孔令贻,代代世袭衍圣公的封号,已经持续八九百年了。

宋朝以前,孔子后裔在阙里的宅第称为“袭封宅”,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始建“衍圣公府”,以后历代均有所扩建。孔府占地二百多亩,有厅、堂、楼、殿四百六十多间,还有一些门坊、花园等。雕梁画栋,飞檐彩拱,奇花异石,凉亭曲桥,称得上是中国最大、最豪华的贵族府第。整个布局是前衙后宅,分为中、东、西三路,与北京故宫相似。中路前为官衙后为内宅、花园,西路是衍圣公接待贵客、学礼、读书的地方,东路有家庙、祠堂,还有亲属的住所。

二门里有座“重光门”,是在院中孤零零的盖起一座双层飞檐的门坊,斗拱建筑的屋顶,八个倒垂的木雕花蕾,门下有石鼓夹抱,左右无墙,平时关闭,从两侧通过,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时才能在十三声礼炮声中打开。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没有的,只有列士封候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据有关史书上记载,历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庙的有汉高祖、汉明帝、汉章帝、汉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共十一个皇帝、十九次出巡来过这里。这是历史上所有的贵族之家都没有得到过的皇帝“宠幸”。民国以后,蒋介石、孙科、冯玉祥、孔祥熙等国民党要人也都亲自来过。


重光门


孔府平面布局

孔府的管理结构设在中路前部大堂前东西两侧,分为六厅,很像封建王朝的六部。典籍厅、司乐厅、掌管祭祀的典章和音乐;掌书厅、知印厅掌管文书和大印;管勾厅掌管祀田收租;百户厅掌管林庙、守卫。六厅的官员有知印官、书写官、掌书官、司乐官、典籍官、管勾官、百户官等,一般都是四品官员。此外还有孔府总管、管家、师爷、账房、祭祀官员等等。

六厅正中的大堂是衍圣公宣读圣旨、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大堂中央有一彩绘云朵的暖阁,内有披着虎皮的太师椅,前面长长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大印、令箭。

二堂正中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及代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处理家族纠纷和府内仆役问题的地方。

这大堂、二堂、三堂,从我记事的时候就从没有用过,空有摆设而已。内宅日常事务主要是由设在三堂院内东西配房的司房和册房处理。

【注】本篇选自《孔府内宅轶事》,作者为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老人,袭封三十一代 衍圣公(后改称奉祀官)孔德成的胞姐,1917年出生于曲阜孔府。可谓是见证了这座圣人府第最后的辉煌和变迁。后续将带来更多关于孔府的知识,欢迎关注。

听老人们说,过去孔府的土地很多,在清朝盛时大约百万亩,有数十万户佃户,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个省的数十县。管勾厅掌管收租,佃户交了租,帐房就在户册上打个勾,所以叫“管勾”。因为地亩多,孔府管勾厅在外地还设有管勾衙门(主要在巨野县),下面还有屯官、总甲、小甲等,小甲就是各庄的庄户头,直接向农民收租子的。


孔府在鲁西南大约有两千大顷地是按五屯、六厂、十八官庄管理的。五屯是郓城、巨野、平阳、东阿、独山;六厂是巨野、平阳、郓城以及独山三屯;十八官庄,在曲阜有十二个,泗水有四个,邹县有两个。

较远的土地和外省的土地管理很混乱,因为孔府的土地是皇帝赐给的“祀田”,是把地租收入用来祭孔的,孔府无权买卖;佃户可以转让,同时每逢改朝换代,祀田数字也有增减,有些就查不出了。

除了大量祀田外,衍圣公个人还有近百顷私田,如同一般地主的土地一样,可以变卖,叫“汤沐地”。还由于孔子的缘故,曲阜县有免粮地数百顷,轻粮地四千多顷。

在赐祀田的同时也赐佃户,叫“钦拨佃户”,也有自己租种祀田的,叫“寄生佃户”。另外还有钦拨的庙户,是洒扫林庙的。这些佃户和庙户统称为“户人”,属于孔府的户籍,不编入地方保甲,也减免对朝廷的徭役,但负担着孔府派给的各种劳役。“户人”中有各种不同的分工,有屠户、猪户、羊户、牛户、笤帚户、挑祭户、鸭蛋户、菱角户、香米户、择豆芽户等等,世世代代为孔府从事屠宰、养猪、养羊、养牛、绑笤帚、挑祭品、供应鸭蛋、菱角、香米、择豆芽等单一的劳动。还有花炮户、吹奏户。专在孔府年节、祭祀、喜庆寿筵时来放花炮、吹奏乐器。司茶户、烧水户,专来给客人斟茶、烧水。冰差、林差,专为孔府运冰、打柴。另外还有“哭丧户”,专在孔府死了人时来跪棚哭灵,这种哭丧户在清末以后逐渐取消了。

孔府占有的土地,每年收入多少地租呢?根据有关材料记载,清朝盛时古迹每年有五万两到十万两银收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商品粮食在市场出售,以及“户人”交的大量实物,而且皇宫每年还有俸禄和赏赐。我的父亲孔令贻有年俸数千元。明朝以后,孔府还设有卖官制度,朝廷给孔府一些官员名额,可以出卖,每年有几十万两收入。每年有这么多的收入,而孔府的主人不过是几个人,怎样消费掉这巨额的钱粮租银呢?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来祭孔,其次是向皇宫进贡,给地方官吏送礼,仅是向皇宫进贡,每年就要有好几次。

除了祭孔和进贡之外,就是孔府本身的生活消费了。孔府虽然只有几个主人,但却拥有包括管家在内的数百名仆人,听说最多时达到七百多人,平常总在五百人左右。孔府的仆人大多是世袭的,祖祖辈辈在孔府当差。按孔府的规矩,如果当差的死了,他儿子还小,不能来干活,则临时找人顶替,待成年后,仍由其子世袭当差。

数百名仆人中只有内府十多名女仆,其余都是男仆,待遇最高的是男仆中主要当差的和内宅里主人身边的女仆。他们之中有的在外面有房产和土地。

孔府内一般的仆人,都规定有很严格的规矩,看大堂的不能进二堂,看二堂的不能进三堂,越往里走,等级越高,界限是很分明的。


百户厅


孔府由于是世袭贵族,自己还可以养兵。“百户厅”相当于封建王朝的兵部,又称“林庙守卫司百户”,下设“百户衙门”,统辖户人中大量健丁组成孔府所属武装力量。

孔府因为是圣人之家,还有一套祭孔的组织,有礼生约八十名,乐舞生一百二十名。他们主要在祭孔时来,平时减免徭役。乐舞生是向孔府花钱捐来的,但花的钱并不多,当地有句俗语:“一个钱的萝卜,两个钱的葱,走到捐个乐舞生。”


清朝乾隆年间是孔府兴盛时期,那时开有钱庄——“顺兴店”,自己出钞票,流行好几个县。孔府根底厚,人们也信得过。清末孔府开始衰败了,但像孔府这样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大贵族,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生活上有什么大的变化,总还维持着外强中干的奢华生活。听说我父亲过三十岁生日时,曾大摆宴席十多天,翅供、海参高级席面七百多桌。

【注】本篇选自《孔府内宅轶事》,作者为孔子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老人。不管我们对孔氏一族抱着怎样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封建社会大贵族的生活、礼仪等等,这种真实的介绍让我们能够更清晰的了解过去,是难得的研究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