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杀》,误杀。

 馆名起了两天 2020-05-12

有些时候,会发现面对这个社会毫无办法。

只需一点点火星,就能引发集体的暴动,连无辜者也不能在混乱中幸免。

而当一切归于平静,断壁残垣,生灵涂炭,悔不当初……

《误杀》给我的感觉很复杂,整个剧情的推进中,我都一直希望,这场人命关天的“拳击赛”,是李维杰一家赢,一直到小女儿跟警察局长说出实情的紧张时刻,我知道他不会输,都没有平等的公正的怜悯的看待过施暴者的生命和他母亲愤怒。

可当我看到棺盖上的抓痕,突然想起《妖猫传》里的贵妃和她惨不忍睹的双手,这个时候,评判“强弱”的天平晃动了。

然后回想整个过程的顺利,在所有证据的有利,所有朋友的助攻,所有舆论的帮忙下赢得的这场“胜利”,顿感有愧于信任二字。

在所有的,错对分明、强弱悬殊的事件中,我们总是习惯性的同情弱者,在激动愤慨的情绪攻占大脑后,难以保持平静公正,这大概也是不是谁都适合当法官的原因。

可当这场浪潮褪去,谁又曾记得,那些消失的人中,有的也曾是罪不至死的生命,是一个家庭唯一的孩子。

所以虔诚的佛教徒被佛拒绝。

当然,祸不殃己,高高挂起,换做是我,我也会像采访中的大叔一样,恨不能把禽兽拖出来鞭尸,这点也是最矛盾的地方。

你是个好人又如何,坏人不一定不找你,你是受害者又如何,法律不一定能保你,当手握权利的人在滥用职权无视正义,街头暴动一触即发,哪怕这样损害的到头来还是民众自己的利益。

和平多重要啊,和谐也很重要。战争一起,没有人是赢家,可这些发生在和平社会的事件,也没有一件不让人后背发凉。

但好与坏的区别在于,坏人从不曾怜悯,好人终无法面对愧疚,坏人无所顾忌又胆大包天,好人难掩煎熬又怕上行下效。

所以李维杰在忏悔的钟声里选择了救赎。

P.S.1

肖央火了之后总给我一种,麻雀变凤凰后不记得自己曾是质朴麻雀的感觉,每一部作品,包括综艺,都似乎华而不实,唐探系列也一般,迟迟不看这部也是因为对他之前影片的印象都平平,而《误杀》里的他,让我再次看到了当初筷子兄弟唱《父亲》时的影子。

P.S.2 没细了解过这部影片的来龙去脉,片头和片尾的结合没太理解,豆瓣一篇长评,解开了我的疑惑,题目是“《误杀》里的疑点、隐喻、细节以及迷影元素”,答主肯定是个高级别资深影迷,分析的详细又到位,但,剧透慎点!哈哈哈无意中推销了一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