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读书,多看报,少生孩子误其道

 馆名起了两天 2020-05-12

网络时代,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木心的《从前慢》只是美好浪漫的诗,

后来,变成了网上漂满天的流行语;

以前,书本是进步的阶梯,

后来,键盘成了堕落的保护……

疫情期间,除了天天在说的,触动我的还有一件事,老人们的手写信。

字里行间带着上世纪的文人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大概就是他们的样子。

我曾有段时间迷恋网络文学,学期末复习的时候都在看闲书,后来时间久了,发现文章还是有嚼头的香,快餐文化来得快去的也快,无病呻吟谁都会,但是时间和学识慢炖出来的书香气,不是是个作家就能写来的。

时代在发展,总会催生很多新鲜产物。像小小说、网络文学、短视频、直播……

但是凡事都要有个辩证的态度,过度就要考虑是否有害了。

我特别佩服某平台的定位,充分利用人们的琐碎时间。

它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超乎想象的好,并以此掀起了巨大的浪潮。

如果我们都是蘑菇,当有一个蘑菇长得超级大,在它挤压下的其他小蘑菇,就会出现很多死亡啊。

当我走在路上,在公交车上,在城市商圈,在山野田间…都能看到拿手机哈哈大笑或者转圈拍摄的人的时候,我真的对社会未来有一点担心。

静下来看看书不好吗,那么多优秀的作品;看个电影也行啊,就算有烂片,超过百年的发展史,能列出来的好电影也够你看完余生的…非得拿个手机哈哈哈,倒是看点有营养的也行,我看到有人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扬传统文化,激活快要被遗忘的手工技艺,这也是好的,天天都是哈哈哈,哈哈哈,要不就是胡编乱造,除了浪费掉你的时间,还有什么用呢?一个错误误导另一个错误,一个文盲传染另一个文盲,不觉得可怕吗?

所有的东西,只要有人看就行,有浏览量,有收视率,有传播度,能涨粉,能带货,能圈钱……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就可以无限拉低下限?

什么道德,良知,界限,君子有所谓有所不为统统不管用了,不觉得可悲吗?

流量明星不管出什么丑闻,都可以洗白或者换种方式圈钱,为民众奋斗在一线,默默奉献一生的人却频频遭到“报黑料”恶毒咒骂,说出那些话的人,您真的过脑子了吗?

明星开豪车可以,科研人员看看就不行?米太富足了,吃饱撑的给您的勇气?退一万步讲,就算真买真奢侈了,跟您有什么关系?

每每看到这些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怀疑这些人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躲在屏幕后边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为了圈钱就能造谣了?长嘴了就能胡说八道了?

…………

写到这我刚开始想说啥也忘了,一激动想哪说哪,网络上的各种无脑评论和粗制滥造的短视频制造者的思维估计跟我这篇文的思路一样,不清晰。

算了,多说无益也无用。

还指望着疫情之下科研救国能开出一条新路,结果闭关抗“疫”反而加重了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需求,企业转产,媒体转型,传统可能会饿死,开开直播做做短视频就能救活,这下更难全面整治了……

某天听到一个97年的用户说,某平台现在的内容越来越没有刚开始的时候好了,刚开始会有些宣传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什么的,还能学到知识,现在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说实话听完我倒是松了口气了,还是有理智的用户的,年轻人还是有自己的辨别能力的,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不知道人数多少,但有就是好的现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