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为人知!杨得志入朝时险遭车祸,多亏这位朝鲜小男孩才化险为夷

 铁血老枪 2020-05-12

1951年2月中旬,19兵团奉命入朝参战。当时我国和朝鲜之间只有一条鸭绿江大桥相连,等待过江的各种物资堆积如山,而且美军的飞机还不停地前来轰炸,大桥经常需要抢修。面对这种情况,19兵团党委决定兵团所属的三个军不等火车,不坐火车,全部徒步过江。铁道兵和后勤运输部门在鸭绿江大桥两侧架起了两座长长的浮桥,63军和65军通过浮桥过了江,64军走的是铁路桥,兵团指挥机关则乘坐几节指定的车厢过了铁桥。

鲜为人知!杨得志入朝时险遭车祸,多亏这位朝鲜小男孩才化险为夷

2月17日拂晓,列车进入朝鲜国土,当时美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经常出动飞机对地面目标进行轰炸。为了避免遭到空袭,火车头把19兵团机关乘坐的四节车厢送到了定州南边的山洞里,准备傍晚再走。好不容易熬到了黄昏,火车头来了,只听“哐当”一声,车厢缓缓而动,渐渐地驶出了山洞。朦胧之中,杨得志觉得列车不是向前走,而是向后退。但这个念头仅仅闪了一下,就被他推翻了,他认为这是蹲了一天山洞造成的错觉。

鲜为人知!杨得志入朝时险遭车祸,多亏这位朝鲜小男孩才化险为夷

但就在这个时候,车速骤然加快,桌子上的茶缸、军用水壶等物件直往下滑,相互撞击,叮当乱响,人抓住座位也很难坐稳。有人喊:“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兵团作战科副科长余震急促地跑到杨得志和李志民面前,说:“糟了,我们的车厢没有车头了!”杨得志当即吃了一惊,他扶着靠背透过车窗向外一看,果然是没有车头!只见车厢顺着山势,风驰电掣般地向下滑去。

鲜为人知!杨得志入朝时险遭车祸,多亏这位朝鲜小男孩才化险为夷

“快拉制动!”兵团政委李志民大喊。但坡度太大,车速太快,制动闸已经无济于事了。车外的丘陵、山崖和树木,纷纷闪电般地后退。当时车厢里除了19兵团的几位负责人,还有兵团机关的全部人马,可以说19兵团的指挥中枢全在这四节车厢上了。兵团副司令郑维山是个急性子,他对李志民说:“跳车,赶紧组织跳车!”杨得志急忙制止说:“不行,车速太快了!”

鲜为人知!杨得志入朝时险遭车祸,多亏这位朝鲜小男孩才化险为夷

十多分钟后,车厢驶进了定州车站,老远就看到迎面停着一列货车。一旦与货车相撞,后果将不堪设想!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月台上箭一般跑过来一个男孩,他迅速扳开了道岔,19兵团指挥机关乘坐的四节车厢缓缓地停在了另一条铁轨上。杨得志和郑维山立刻下车向这个小男孩道谢,他只有十三四岁的样子,小脸小手被冻得红红的,胸前挂着一支和他矮不了多少的冲锋枪。

鲜为人知!杨得志入朝时险遭车祸,多亏这位朝鲜小男孩才化险为夷

由于语言不通,杨得志只能通过手势向他表达谢意。此时过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他用汉语对杨得志说,这里的成年人都上前线了,这个小男孩是替哥哥在这里当扳道工的,还兼着车站的警卫工作。杨得志让警卫员给小男孩拿来了许多食物,他很大方地收下了,并道了谢。不一会儿,车头也追了上来,杨得志等人才搞清楚车厢自滑的原因,原来车头拉车厢时没有挂上钩,反而倒撞了一下,车厢就顺着山势滑跑了。

鲜为人知!杨得志入朝时险遭车祸,多亏这位朝鲜小男孩才化险为夷

后来杨得志等人坐车到了西南里,说起这件事儿,大家都有些后怕。李志民、杨得志和郑维山三人还合作了一首诗:“想起此事头发懵,无头火车擅自行,出师未捷先遇险,一险引得百人惊。扳道工人好机警,指点列车定州停。遇险非险凶化吉,战场协力建奇功。”19兵团入朝后先后参加过第五次战役和秋季防御作战等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屡立战功,杨得志后来还担任过志愿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