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得志入朝遇险,整个十九兵团危在旦夕,幸得一小男孩机智相救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6-05 发布于辽宁

“呜~”墨一般的夜色里,火车吭哧吭哧地冒着白烟向东出发了。这列从丹东出发的火车上,坐满了志愿军战士和干部们,他们隶属于第十九兵团。

兵团司令杨得志也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浓浓的夜色,杨得志的心里是激动又惆怅。

作为一员虎将,他已经许久没闻过战场上弥漫的硝烟了,“烟瘾”都快犯了!如今打得热火朝天的朝鲜前线召唤了他,他如何不激动?可对手毕竟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能不能带好十九兵团?他心里也没个底。

火车跨过鸭绿江大桥时,杨得志看了眼身边的政委李志民,发现他的心里同自己一样。其实不仅是他们,听着车窗外滚滚的江水,战士们的心里也如波涛汹涌般难以平静。

鸭绿江大桥全长不过一公里多,火车行驶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朝鲜的新义州。可随着天色渐渐发亮,美军的飞机也呼啸着来了。

当时,从朝鲜南部岛屿到北部山区,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天空上随处可见美军的飞机。朝鲜的蓝天,早已经全部沦陷了。为了有效打击志愿军,美军的飞机每天都会去往志愿军后方轰炸。而庞大的火车,毫无疑问是他们眼中必须吃下的“香饽饽”。

火车进入新义州没多久,天空上敌人的飞机就时不时第出现在附近。往往一阵刺耳的轰鸣声过后,紧跟着就会传来一阵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

防空火力不足的志愿军暂且只能任由美军飞机恣意横行,但这可苦了杨得志和他的第十九兵团。一路上,火车每开一会儿就得停一会儿,且几乎全是在夜色中行进。因此,一路走走停停的火车直到2月17日凌晨时分才抵达朝鲜定州。

为了避开美军无休止的轰炸,身在金化前线的彭德怀传来命令:

用火车头将兵团机关高层领导所在的第四节车厢,拉到附近的一个山洞中,等到天黑后再开始动身。

火车进入山洞之后,后面几节满载物资的几节车厢又被分了出来,运到了另一个山洞里去。在这个黑黢黢的山洞内,只剩下以杨得志为核心的兵团指挥中枢和一些警卫战士乘坐的四节车厢了。

这时正是白天,尽管外面的太阳十分灿烂,但山洞内仍然是漆黑的一片。战士们安分地待在车厢内,各做各的事。有的战士在擦枪,有的参谋围坐在一起看地图,商讨着作战计划和方案。……不过,山洞外隆隆作响的炮声依然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美军丢下的炸弹威力十分大,甚至有好几次,那些洞穴顶部被轰炸震碎的岩石碎块,直接砸在了列车车顶上。战士们虽然躲在车厢内,但却真实地感受到了地动山摇的压迫。

第一次出国的激动和喜悦此时已经被隆隆的战火洗地褪去了。大家都在黑暗的洞内焦急地等待着夜晚的来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随着一弯月亮挂上夜空,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现在,该出发了!

当时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可突然,“哐当”一声!大家起初还都以为是车头挂上车厢,火车准备开动了。

可接着,车厢桌子上面的那些茶杯、水壶,所有的东西都止不住地往下面掉,座位上的人紧紧地抓住底下的椅子,也还是坐不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火车从天上飞出去了?疑问随着奔腾的火车在每一个人心中升起。

“不对啊!我咋感觉这火车在后退啊。”颤抖的声音打破了当时的宁静。当时杨得志正专心致志地看着地图分析前线局势,一开始也没有注意,只感觉到火车运动幅度有些大了。

听见身边干部的疑问,杨得志立马将地图放下,走到窗边观察火车的动向。他惊讶地发现,窗外的景物竟然都在朝着反方向移动!一下子,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上!

发现火车出了意外情况的战士们纷纷开始担忧,惊慌之下,四处吵嚷。杨得志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他清楚地明白,越是这种危急时刻,作为指挥官,他越不能自乱阵脚。如果连他都自乱阵脚,那战士们就更没有生存的希望了。

正是大家心里紧张的不知怎么办的时候,车厢突然又猛地向后倾斜!车厢内的战士们跟着列车一起东倒西歪。桌子上的茶杯饭盆也都哗啦啦地往地上掉。

大家明显感觉到,火车的下滑速度,越来越快了!该怎么办?没有人知道。

杨得志正和几个参谋靠在一起抓着脑袋想对策,兵团作战科长余震就跌跌撞撞地跑来说:

“首长,不好了,我们的车厢前面的车头没了!”

杨得志惊恐万分,探出头一看,果然车头不翼而飞了。

“快!你们快去拉制动闸啊!”

一名军长大声喊道。左右几名负责警卫的战士立马行动,冲到制动闸旁。他们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快把全身压在把手上才终于将制动闸拉开。

“吱~吱”一阵刺耳的摩擦声后,车轮与轨道之间摩擦出的火花四溅开来。大家本以为拉下制动闸就好了,可谁想,火车竟越开越快,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受控制!整个车身都在颤抖,车轮与车轨激烈地碰撞着,发出花火怒吼的声音。

其实在没有车头牵引的情况下,即使拉下制动闸也是徒劳。可四节车厢上,坐满了十九兵团的军师长们。整个十九兵团的骨干和指挥中枢都在这里了,难道十九兵团一仗没打,自己的指挥枢纽就要断送在火车上了吗?

不能,绝不能!兵团副司令郑维山此时大声喊道:“同志们快跳车!”显然,一旁的杨得志被他大胆的想法震惊了。

现在车速如此之快,如果真的跳车下去,岂不是非死即伤?杨得志赶忙招呼大家,让所有人都先别那么冲动地跳车。

约莫过了十几分钟后,列车快滑到了定州车站。但是由于惯性的力量,列车的速度依然非常的快。好在这里地势平坦的多,不像刚才那样是个陡坡。大家都觉得,火车应该会慢慢地停下来,他们马上就能得救了。全车的人都松了口气。

可命运似乎在故意捉弄人。战士们很快发现:在不远处的车站,同一条铁轨上,正停着一辆正在卸货的列车!众人刚放下的心突然又悬了起来。要是两辆火车相撞,以这个疾驰的速度,不仅头节车厢会被撞碎,后面的那几节车厢恐怕也是难保。

完了,这次是真的要完了。眼看着两车越来越近,绝望的情绪弥漫在整个车厢内。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小黑影“嗖”地一下冲到铁轨旁。杨得志看见,他在前头拨弄了一会儿道叉。于是,十九兵团的列车顺势驶入另一条轨道。

沿着这条新的路线又移动了好长一段距离后,列车才安稳地停下。干部战士们陆陆续续地下了车,所幸清点人数,并无一人伤亡。

不久后,带人返回的杨得志找到了那个挽救了整个十九兵团的“恩人”。他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个黑影是一个十三岁的朝鲜男孩。

大家找到他的时候,他身上斜背着一支美式冲锋枪,穿着件打满了补丁的破衣服,小脸和小手都被冻得通红,惹得士兵们都心疼不已。杨得志亲热地握着小男孩的手,不停地说着谢谢。

这个小男孩可能不知道,面前的这个黑脸大汉是谁,更不知道自己刚刚阻止了多大的危险,又救了多少人。

他呆呆地看着众人说话,不发一语。原来他是朝鲜当地人,听不懂汉语。杨得志反应过来后,大家都一起哈哈大笑。看着穿军装的叔叔们笑了,小男孩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时,附近一位70多岁的老爷爷出面做了临时的翻译。老人家解释道:“小男孩的家人都上了前线,他因为年龄小被留在了家中。于是他就接替了哥哥的工作,在车站里当起了扳道工,还负责兼顾着车站警卫的工作。

杨得志听完很是感动,转身命令警卫员,给这个身体瘦弱的孩子拿些吃食。这孩子好像很久都没吃过一顿饱饭的样子,也不客气,爽快地接过食物,边吃边对着战士们笑,像是在向他们道谢。

约莫一个小时后,列车的车头才从后面追上来,大家又回到了这节险些让自己丢命的车厢。

杨得志问了情况,原来是刚刚车头拉车厢的时候,车头没有挂上钩,反倒猛地撞了一下列车车厢,几节车厢这才顺着山坡滑了下去。车头重新挂好之后,杨得志等人告别了小男孩,重新出发了。

彭德怀在前线日思夜想的援兵——十九兵团终于安全无恙地抵达前线参战了!

1951年4月6日,杨得志斗志昂扬地走进志愿军司令部。此时司令部所在的矿洞内猛将如云、谋臣似雨,第五次战役作战大会正开得火热。

彭德怀站在地图前,胸有成竹地对手下的战将们命令道:“从金化至加平一线劈开一个口子,将敌军东西割裂,而后分而歼之。”

杨得志的第十九兵团接到的命令是从右翼突击,接着配合中路的王近山兵团包围歼灭韩军第一师、英29旅、美三师、土耳其旅和韩军第六师共计五个师左右的兵力,然后,再集中兵力会歼美二十四师、二十五师。

1951年4月22日,十九兵团战士们面对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欢迎进攻”的叫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渡临津江,向对面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六十三军军长傅崇碧出奇制胜,利用敌军认为中国军队不敢白天行动的心理,将一八七师在大白天分多路隐蔽接近临津江,天黑后一举突破了敌人严密设伏的临津江,包围了掩护美军逃往汉城的英国第二十九旅。

战士刘光子更是一人就俘获了63名英军,直接创下志愿军战史记录,在英军的耻辱史上狠狠加了一笔。处于战线右翼的十九兵团真是打出五次战役最漂亮的几仗!

那个黑瘦的小男孩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行为对十九兵团,对志愿军,对整个朝鲜战局,乃至对世界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穷凶极恶的美军恐怕也料想不到,他们的狂轰滥炸曾差点使得一个兵团的指挥枢纽近乎瘫痪。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命运之神作弄下的巧合,可如果没有志愿军入朝以来对朝鲜老百姓的爱护,那个小男孩能这么勇敢无私地冲上去吗?这绝不是虚无缥缈的巧合,而是中朝人民友谊的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