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年彭总入朝参战,点名要杨得志十九兵团,朱德:老彭从不提要求

 梦想童年594 2021-10-10
文章图片1

杨得志上将

前 言

1959年,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和彭德怀乘坐同一架飞机,从庐山下来,到济南军区休息。

在济南军区,杨得志为彭德怀做了湖南菜,陪他一起吃饭。整个吃饭过程中,彭德怀心里郁闷,很少说话。

杨得志在心里认为,不管怎么样,彭德怀还是同志,就陪着彭德怀去看了济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很快,彭德怀便说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当即返回北京。

杨得志不与彭德怀避嫌,是因为在杨得志的心里,彭德怀是坦荡的。而在彭德怀的心里,杨得志也与他人不同。就像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彭德怀便点名要杨得志率十九兵团入朝……

入朝参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不久后,美国悍然入侵朝鲜,很快把战火烧到了中国东北的国土上。

10月4日,彭德怀从西安飞抵北京,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关于出兵援助朝鲜的紧急会议。不久后,便带着志愿军踏上了朝鲜战场。

文章图片2

毛主席与杨得志合影

10月5日,杨得志在十九兵团,接到毛主席签发的绝密电报,命令杨得志率领部队,务必在12月5日前到达山东兖州、滕岳一线,集结待命。

10月下旬,杨得志就从西安到了兖州。按照命令,十九兵团在山东集结后不久,杨得志和李志民便奉命到北京,接受任务。

在中南海,朱德朱老总接见了杨得志和李志民。

朱老总告诉杨得志和李志民,彭德怀已经带着部队,在朝鲜打了两个多月。虽然仗打得不错,但也打得非常艰苦。

杨得志听着朱老总的话,不断地点着头……

朱德看着杨得志和李志民,说:“老彭指名点将,要你们十九兵团。他这个人,你们也都了解,从来不向中央提什么困难和要求。但他提到了你们十九兵团,所以毛主席、恩来同志要我找你们谈一谈。'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这句老话,你们也知道的。

杨得志和李志民表态说,一定不辜负毛主席对他们的信任,在朝鲜为国争光。

1951年2月,十九兵团离开山东兖州,向朝鲜开进。

文章图片3

黄敬

在十九兵团路过天津的时候,天津市委书记黄敬,带着市委市政府的一些同志,特意到火车站迎接杨得志等人。

临别时,黄敬拿出一个大包裹,交到杨得志手里,说:“这是一点天津特产,你一定要带给彭老总。”

杨得志看黄敬一脸真诚,便接过包裹,递到身后的警卫员手里。

黄敬接着说:“你还记得,那年彭老总到冀鲁豫,给我们银子的事情吗?那些银子,可是救了我们一命呀!”

杨得志说:“记得,一直都记得,我怎么能忘记那件事呢!”

告别了黄敬,杨得志等人乘火车,一路北上。几天后,便踏上了朝鲜的领土。

就在十九兵团进入朝鲜第7天的上午,杨得志突然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通知:彭德怀要来十九兵团,看望大家。

这让杨得志感觉到有些意外,彭总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十九兵团呢?

因为此时,十九兵团刚刚来到朝鲜不久,驻扎在一个只有三五户人家的小山村里。

文章图片4

左边为杨得志

在来到这个小山村后,兵团部都还没有安顿下来,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准备。仅仅是在山村外一个土崖下挖了个洞,在洞的外边,搭了些树棒和干草,并里边垒了土坑,作为兵团的临时指挥所。

然而,彭总的到来,还是让杨得志觉得非常高兴。上次见到彭德怀,还是在西安的时候,他已经半年多,没有见到彭德怀了。

听到彭德怀要来,杨得志立即指示作战部的同志们,准备好向彭德怀汇报的材料。

另外,杨得志让警卫员把作战科的副科长余震找来,问他黄敬带给彭德怀带了些什么宝贝,有没有出现损坏?

余震笑着说:“司令员,黄敬书记捎给彭总的东西,是一些大虾和海产品。要不是朝鲜的天气冷,这些东西早就坏了!”

兵团参谋长郑维山听了余震的话后,笑着说:“咱们把这些东西都拿出来做了,正好用来招待彭总,我们和他一起分享嘛!”

杨得志估算着,彭德怀该来了,于是带着司令部的李志民、郑维山、政治部主任陈先瑞,穿着军大衣,冒着寒风在路边迎候彭德怀。

文章图片5

彭德怀

在晚上8点刚过的时候,杨得志远远地看到来了一辆吉普车。不一会儿,吉普车来到杨得志等人面前,停了下来。

车门打开后,彭德怀走下车,和等候的人亲切握手,笑着对大家说:“让大家久等了,让大家久等了……”

简单地寒暄了几句后,彭德怀和杨得志等人一起,向刚刚搭建好的、简单的临时指挥所里走去。

临时指挥所里,余震在炸弹箱组合的桌子上,摆上从山东带来的花生、小枣、地瓜糖,并特意在为彭德怀准备的炸弹箱上,垫上了一床军用毛毯。

众人进来后,彭德怀看了看临时指挥所的陈设,哆嗦了一下,说:“你们这个指挥部怎么这么冷呀?”

杨得志回答说:“这个洞子,是刚刚搭成的,里面太潮湿了。”

彭德怀看到座位上的毛毯后,一把把毛毯掀开,一屁股坐在了炮弹箱上,说:“我用不着这个。”

彭德怀说完后,大家相视一笑,彭总还是那个彭总!

文章图片6

中间为彭德怀

杨得志说:“彭总,我们刚住下,你就急着来看我们,不会是有什么重要任务,要交给我们吧?”

彭德怀听了杨得志的话,笑着说:“我可不是'专门’来这里看你们的。这次,毛主席让我回国汇报这里的情况,我是拐了个弯,顺道来看看你们,同时,也代表志愿军党委,欢迎你们的到来。”

杨得志对彭德怀非常了解,从彭德怀的话里听出了一些意思,便笑了笑。

这时,在一旁的彭德怀的警卫参谋杨凤安说:“彭总的这个弯,可是拐的很大,多跑了好几个小时,翻了五六个山头才来的。”

杨得志一脸疑惑地问彭德怀:“彭总,您就坐着这辆吉普车回国吗?”

彭德怀说:“那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又没有飞机,那些铁路,都被美国鬼子炸得七零八落了,走走停停,美国飞机还不放过,不停地轰炸。不过这样也好,要有飞机,我这次可能就见不着你们了。”

在交谈中,彭德怀向杨得志详细地询问了十九兵团的情况。杨得志一一回答了彭德怀的问话。

文章图片7

彭德怀

杨得志告诉彭德怀,十九兵团的情况还算挺好,只是这次是在冬天出国作战,不像在国内那么熟悉,战士们的负担很重,一下子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有许多非战斗减员。

彭德怀也同意杨得志的意见,他从其他部队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

毕竟这次是在国外作战,以前接触的只是美国装备,这次正面和美国武装到牙齿的陆海空机械化部队作战,志愿军的两条腿变得非常艰难。

条件如此,彭德怀还是一脸坚定地对杨得志说,朝鲜作战不同于国内,打美国军队,与打日本鬼子不同,和打蒋介石更不同。要让战士们做好打恶战的准备,而且每一场都是恶战。

在谈到战士们的御寒问题时,杨得志告诉彭德怀,战士们身上穿的,是由山东人民为十九兵团赶制的棉衣,大家都感觉十分暖和。

但是朝鲜的天气和山东相比,还是太冷了,尤其是布底棉鞋,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

彭德怀说:“朝鲜是个好地方,就是天气太冷。九兵团就是因为入朝太急,棉衣准备得不充分,才在这里吃了大亏。”

说到这里,彭德怀的脸上变得严肃起来,对十九兵团在座的领导们说,有问题要早说,千万不要藏着掖着,必须要对战士们的生命负责。

文章图片8

右三为彭德怀

彭德怀严肃地说:“以前我在'志司’就说过,今后,如果哪个部队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冻伤或者冻坏了战士,首先是后勤部门,然后是主要领导,我一个也不放过!

对于十九兵团的棉鞋不保暖的问题,彭德怀要求杨得志尽量自己解决,实在有困难,就找后勤部的周纯全,让后勤部帮着解决。

彭德怀想到在外面站岗的十九兵团的战士们,还穿着布底棉鞋,心中着急。便对对杨凤安说:“你给周纯全打个电话,让他派人到十九兵团来,就地解决棉鞋的问题。”

后来,彭德怀嘱咐杨得志,一定要让战士们尽快熟悉朝鲜的作战环境,减少非战斗减员,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正说话间,余震进来告诉杨得志,饭做好了。

彭德怀站起来,笑着说:“好了,那就先吃饭。这次啊,我还真有点饿了。吃完饭,我还要赶路呢,毛主席那里着急!”

彭德怀看着准备好的大米粥,开好几个罐头,还有刚炒好的几个干菜,新炸的一个地瓜片,和那唯一从山东带来的大白菜,心里很高兴。

文章图片9

彭德怀

为了迎接彭德怀,余震特意开了一瓶竹叶青酒。

看见酒,彭德怀开玩笑地说:“哦,还是竹叶青,阎锡山的酒嘛!”

彭德怀准备吃饭的时候,杨得志对他说,黄敬给他带了一些礼物。

彭德怀说:“黄敬呀!有很多年不见了。解放前,他还在北京大学读过书,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是我们党内的大知识分子呢!这家伙,总是很细心。他给我带的什么好东西呀?”

杨得志笑着说,是大虾和一些海产品。

彭德怀听了非常高兴,说:“大虾啊,这可是好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吃嘛!

彭德怀说完后,余震让人把做好的那些大虾摆上桌,但是彭德怀随便吃了两口,便不再吃了。

望着桌子上的这些海产品,彭德怀说:

“朝鲜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他们这里的水产本来也是很丰富的,但是现在没有了。如果让美帝国主义打进我们国家,不要说黄敬的大虾,大概我们许许多多的东西也没有了。朝鲜同志在他们的国土上顶住了美国的侵略,就是支援了我们。我们一定要和他们一起把仗打好,像歌里唱的'打败美帝野心狼’嘛!”

杨得志等人还是和以前一样,从彭德怀淳朴的语言中,听出了深刻的革命道理。大家听着彭德怀的话,点着头,表示一定要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

文章图片10

杨得志(右)在朝鲜战场

不觉间,夜已经深了,彭德怀看了一下手表,说天不早了,要准备走。

杨得志等人虽然有心让彭德怀天明后再走,但是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在北京等得急,彭老总的心里也着急回国向毛主席汇报,便没有过多挽留。

彭德怀上了吉普车后,探出头来,对杨得志说:“这次没有时间去看望战士们了,请你们代我问大家好,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打第五次战役!”

1952年夏,杨得志被调到志愿军总部,担任副司令员,成了彭德怀的助手。

这时候,彭德怀在国内,而志愿军的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和参谋长解方,需要在开城的谈判桌上与美国人周旋,很多事情便落到了杨得志身上。

为此,彭德怀特意打电话,要杨得志主要负责作战方面的工作。

1954年10月,杨得志接替彭德怀,担任了志愿军司令员。

后来,杨得志回国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不久后,杨得志奉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志愿军司令员由经常叫他“老杨哥”的杨勇担任。

文章图片11

杨勇(左)与杨成武(中)、杨得志(右)在一起

1955年4月,杨得志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9年起,杨得志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武汉军区司令员。

68岁杨得志再上战场

1979年1月,中央领导考虑到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年事已高,担心他在高原作战中身体吃不消。便找他谈话,了解他的身体状况。

在谈话中,中央领导问杨得志,如果到中越边界前线担任指挥官,指挥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有没有什么问题。

对此,杨得志毫不犹豫地说:“一切服从中央决定!”

随后,杨得志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云南方向上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几天后,杨得志就前往昆明军区。

在昆明军区,为了尽快熟悉部队,杨得志不顾高龄,夜以继日地工作,熟悉云南地形,熟悉敌人的情况,熟悉即将指挥作战的部队情况。

很快,杨得志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作战方案,上报到军委。获得军委批准后,杨得志随即命令部队做好准备工作。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

文章图片12

杨得志

从这一天开始,杨得志的身体就出现了一些不适感,胃部十分疼痛。但是为了指挥好这场战役,杨得志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任何人,强忍着痛苦,偷偷地吃了一些止痛药,坚持指挥。

20日,政委刘志坚在前线指挥所里,发现杨得志的脸色有些不对。虽然是在南方,天气不像北方一样寒冷,但是不应该头上冒汗呀!

于是,刘志坚询问了杨得志的情况。

杨得志见没法再隐瞒下去了,只好把胃疼的情况告诉了刘志坚。

刘志坚听到后,要把杨得志的病情向中央报告。然而,杨得志说什么也不同意。刘志坚只好退而求其次,劝他去医院治疗,杨得志依然不同意。

杨得志说:“现在,部队刚开出去,正处在关键时刻,作为部队的总指挥,我怎么能不在前指呢?”

2月25日,战斗进行得非常好,各部队均按计划,打到了指定区域,预定的反击作战任务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但是杨得志的病情却不太乐观,出现了胃出血,一连十几次便血。他的呼吸变得微弱起来,脸色也很苍白,浑身虚汗直冒,把衣服都弄湿了。

不得已,杨得志进行了治疗。27日,身体刚刚出现好转,杨得志就不顾身体,把电话架到床头,与前指直接通话,了解前方的情况。

文章图片13

右二为杨得志

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了这次对越作战结束,中央军委命令参战部队后撤。杨得志在病床上指挥部队,于16日安全从越南战场撤回。

这次作战,杨得志率领部队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战争物资,把在越南北部针对中国的军事设施全部摧毁,解除了这一地区的军事威胁。

后来,杨得志在看到所缴获的物资清单后,没有露出喜色,一旁的刘志坚不解,便问杨得志是怎么回事。

杨得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刘志坚讲了在抗日战争年代的一些往事。

做人的榜样

杨得志清楚地记得,那是1941年,是冀鲁豫根据地的军民最艰难的时候。

这一年的4月,日军连续6天出动,对沙区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扫荡的残酷程度,有当时的民谣为证:

四一二大'扫荡’,

沙区冒火光,

一堆堆白骨骸,

埋有万里长。

文章图片14

日军扫荡后的场景

再加上,这一年的粮食,夏季绝收,秋季严重减产,根据地的军民几乎没有粮吃,常常出现断顿的情况,他们只能吃一些秕糠、棉籽和树叶充饥。

为了减轻当地人民的负担,八路军战士经常饿着肚子,把省下来的东西,给当地上了年纪的百姓和孩子吃。

在执行战斗任务的时候,很多时候,战士们也都是饿着肚子在进行。

这一时期,战士们用于充饥的是用粗高粱面掺上棉籽做的“团子”,这些“团子”非常坚硬,十分难啃。

就是这样的“团子”,战士们有时也吃不上,只能喝着可以照见人影的稀高粱面糊。

在战士们开饭的时候,村里的一些孩子围上来,眼巴巴地看着。战士们不忍心,就把手里的“团子”分给孩子们吃。

孩子们的家长看到这样的情况,不忍看到战士们这样做,就在战士开饭时,把自己的孩子关在屋里……

看到因饥饿死了人,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想办法搞了一些救济粮,给村民们送去。

文章图片15

中间为杨得志

在路上,赶车的群众看到牛车走得很慢,担心被鬼子追赶,便不断挥鞭吆喝。但是,还是惊动了据点的敌人,他们架着机枪疯狂射击,企图拦截运粮车。

押送粮车的八路军战士,把粮食护在中间,有的在前边开道,有的在两边护卫,战士们边打边走。被敌人打中的战士们鲜血四溅,滴在了装粮食的麻袋上,鲜血渗入麻袋,染红了麻袋里的粮食。

参加运粮的群众把那些受伤的战士,抬到运粮车上,战士们的大量鲜血流到麻袋上,也有的的战士为了这些粮食,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批粮食运到村里的时候,大家打开麻袋一看,里面的粮食,都变成了鲜红的“血粮”。

过来领粮的百姓听了这些“血粮”得来的过程后,大家都手捧浸着战士鲜血的高粱、玉米,流下了眼泪……

每次说到这些事情,杨得志的心里,都会像压着一块石头一样沉重。

1991年,80岁的杨得志和家人,一起来到青岛。

文章图片16

右一为杨得志

在来青岛不久后,杨得志便想去看看他的老炊事员张师傅。

警卫员说:“老张师傅的家在离青岛一百多公里的胶县乡下,您这么大年纪了,不方便去。可以让张师傅青岛,和您见面。”

杨得志说:“不,他住乡下,交通不方便,来一趟不容易,还是我去看他吧!”

于是,在杨得志的坚持下,一行人到了胶县,在胶县的招待所里,请张师傅吃了饭,还一起照了相。

后来,杨得志的小外孙女问:“外公,您的腿脚不好,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去看他呢?”

杨得志笑着说:“你还小,有些事情你不知道,你妈妈小的时候啊,就是吃他做的饭长大的!”

对此,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说:

“我想,这是父亲的一种感恩之情——他对所有为他服务过的人,都心存感激,都想着报答。我们这些后辈也都以他为榜样,不忘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这渐渐成了我们的家风……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个平和、朴实、厚道的人。”

文章图片17

杨得志、爱人和孩子们

在杨得志家里,孩子们从记事起,就要适应家里的一些规矩,比如:不准在学校里说父亲是谁;不能坐父亲的车上学;也不能使用国家发给父亲的铅笔、橡皮和本子……

为了不让孩子们萌生特权思想,杨得志的6个孩子都没有去“干部子弟学校”上去,而是在济南的普通学校读书,和普通市民的孩子在一起成长。

晚年,杨得志在给孩子们讲起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时,黄继光、邱少云等这些战斗英雄,都是他的口中素材。因为亲身经历过,每次讲起,都会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

有一次,杨得志向孩子们讲到抗日战争年代,一个班的所有战士,因瘴气中毒全部牺牲的时候,哭得泪流满面……

杨得志哽咽地说:“他们没有活到解放,连一天好日子都没过上,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是他们,用牺牲换来了我们的生存……”

文章图片18

杨得志

作为军人,杨得志总是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作为长辈,杨得志也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作出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