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抗美援朝志愿军先后五任司令员看中央用人识人之明

 兰博2000 2022-12-15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一提起抗美援朝,人们自然会想到“彭总”。其实,抗美援朝志愿军先后有五任司令员。从五位司令员的任用可以看出中央和领袖识人之明。

志愿军共任命的五任司令员,分别是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圆满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

  一、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打开抗美援朝的局面。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50年10月,彭德怀临危受命,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入朝后的短短80天时间内,彭德怀指挥志愿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朝鲜战局。这三次战役,打出了志愿军的威名,解决了志愿军“能不能打”的问题。

随后,彭德怀又相继组织第四、第五次战役,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彭德怀是后来授衔的十大元帅唯一到朝鲜战场指挥的。

相对来说,这两次战役特别是第五次战役,是打的“总体战”——既有军事战的需要,也有政治战的需要。根据中央领袖对全局的判断和思维发动的两次战役。

后来有的军事研究家认为,如果单从军事角度,也许从打完第三次战役后,我军采取积极防御的态势,诱敌进攻更好。这样一则我可以给敌更大的杀伤,二则减少自己的伤亡,三则可以大大减轻后勤压力。这样,“熬”也能把敌人“熬”垮,最终迫敌谈和。这一策略在五次战役后得以实施。

文章图片2

 二、陈赓短暂代理司令员。1952年4月,彭德怀因病回国,由陈赓代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在此前他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期间,曾提出很多重要战略战术,其中,上甘岭“挖洞”就是他提出并设计的。1952年6月,陈赓奉调回国创办军事工程学院。

陈赓是后来授衔的十大将唯一到了朝鲜战场指挥的。

 三、邓华——朝鲜战场指挥重要作战最多而且坚持时间比较长的司令员。包括他担任副司令员、副政委的阶段。1952年7月,邓华由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改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兼政委。1952年10月14日,邓华部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1954年9月,邓华正式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0月,奉调回国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曾考虑由刚复出的邓华来指挥。由于邓华将军身体健康状况已经不允许且长期脱离一线部队,所以将军建议还是由参战部队原长官负责指挥为好。军委最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四、深沉厚重的杨得志。1954年10月,杨得志接任邓华担任志愿军司令员至1955年4月。杨得志是朝鲜战场“地道战”的首倡者,上甘岭坑道防御作战很好地检验了这一战术成果,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此前他以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身份指挥作战。

五、最后一任司令员杨勇。于1955年4月至1958年10月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是志愿军最后一任也是任期最长的司令员。周恩来称赞他“为抗美援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1953年7月,杨勇指挥了抗美援朝中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共歼敌7.8万余人,此战对美韩联军起到了强大威慑作用,迫使美韩同意接受停战。1958年10月24日,杨勇率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

杨勇将军军政全优,担任过军队政委多年,在最后撤兵阶段有很多需要协调的问题,此时他担任司令员也是非常合适的。

六、结论。

文章图片3

1、抗美援朝之初,借重彭总的威名和军事经验打开局面。从敌我双方实际情况来看,也许彭总为帅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彭总的果断勇猛甚至是“粗放”的指挥更适合于朝鲜战争。如果开局时主帅过于精细,敌人多少飞机多少大炮,多少汽车,多少面包……算来算去,这仗也许就没法打了。

2、邓华无疑是彭总最得力最主要的助手,是“副帅”后来而成为“主帅”。他的精于谋划很带有“林总”的意味。在朝鲜战场第二阶段需要这样的统帅。

3、开始进入朝鲜的洪学智、韩先楚几位副手所起的作用甚大。不再赘述。

(书屋主人,研究历史,文章原创,以文会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