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德怀在朝鲜发火无人敢劝,洪学智一看陈赓坐门口,顿时有了主意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2-08-02 发布于四川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立国之战。经此战后,很多人对以上12个字,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直到今天,“彭德怀”这3个字仍然是美国军史学家们绕不开的人物。

然而,当年的烽火之下,又有谁知道,作为司令员的彭德怀内心承受了怎样的压力?而当这种压力体现出来时,往往就是一次次的阵前“发火”。至于发火的原因,笔者举两个例子:

第一次发火,冲着38军的梁兴初。

因为判断出现问题,38军没能及时切断美军的退路,致使“围歼敌人于清川江以北”的计划没有完美达成。事后,彭德怀当众批评梁兴初是“鼠将”,并表示:你延误战机,按律当斩!骂你算是客气了!

经此一骂,38军将士们知耻而后勇,立下大功,彭德怀亲自给了他们“万岁军”之名。多年后,已是海南军区司令员的梁兴初,听说彭老总要到海南来视察,竟悄悄地跟儿子唠叨:“他现在不会骂我了!”

第二次发火,是在北京。

1951年2月,彭德怀于阵前临时决定飞回北京,走进了毛主席的住处。主席了解他的性格,风趣地说:“只有你彭老总,才会在人家睡觉的时候闯进来提意见!”

随后,彭德怀在会上,摆出了前线种种物质上的困难,希望大家能想想办法。但因为新中国刚刚成立,部分同志表示目前国内也很困难。对此,彭德怀猛地站起身,发火道:

“这也困难,那也困难……这些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

众人都不敢再说话。最后,周总理站出来力挺彭德怀,并承诺:“困难,我来解决”。

以上两怒,一在前线,二在后方,老帅掌握全局的能力,可见一斑。

而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是他的另一怒。这一怒也在前线,而且当时除了陈赓之外,竟无人能劝得住他。

一切,要从志愿军180师开始说起。

一:180师的失利,彭德怀发火

笔者在与老兵们交流时,他们总是意味深长地跟我念叨着这样一句话: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常胜将军、常胜之师,有的只不过是一群输了还会再爬起来的人。

180师,在解放战场上,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其前身,是1947年在朱德总司令的推动下,合编而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两年后,全军统一番号,归入第18兵团60军建制,始称180师。此后,180师随军进军西北、西南作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当国内绝大多数部队都在各地休整、驻扎时,180师的将士们仍在川西剿匪。12月份,中央一纸命令,180师千里赶赴河北整训,次年2月随60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序列,入朝参战。

此时,担任60军军长的是韦杰,担任180师师长的是郑其贵。两位,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

一入朝,180师就赶上了第五次战役。在此后的回撤过程中,180师虽然迟滞了敌人的进攻,但也完全陷于三面受敌、背水作战的态势。最后的结果是:1万多名将士仅4000多人突围,3000多人受伤牺牲或失踪,还有3000多人被俘虏。这是我军在抗美援朝中,损失最大的1个师。

一万雄兵,仅剩4000。

得知180师遇险,身在北京的毛主席心急如焚,凌晨一点多,他仍在给前线发电报、打电话,并反复问一句话:“180师,情况如何?甚以为念!”

如今,关于180师的失利,仍有大量军史学者们在研究。很多军迷对此不解,他们说:“咱们打了那么多大胜仗,你们为何要反复研究一场失利!”对此,笔者的理解是这样的:

研究它,不是为了讨论责任在谁,而是因为:在任何时候,中国人民子弟兵都是一支有勇气面对失败的部队。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咱们必须找出来,以后不再犯。

研究它,是为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美国人不是傻子(正如抗日战场上的日本人,也绝非某些神剧演得那么蠢),志愿军也并非如有神助,他们也会有暂时的失败,不同与世界上绝大多数部队的是,他们在任何时候都能再站起来。

唯有明白了以上两点,才是对180师牺牲将士们,最大的敬重。

180师的失利,无疑刺痛了彭德怀。平日里,彭老总什么都能忍,唯一不能忍的就是折了兵。

随后,他在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地空寺洞,开了一场大会。志司通知:志愿军所有军长、政委,都必须参加会议,一个都不能少。

阵前把领导层都集合起来开会,一旦被敌军发现,无疑是致命的,但彭德怀认为:这个会必须开。为了安全起见,司令部的同志们特意用粗木搭了一个掩蔽棚子,并在上面盖上了土,搭上了树枝。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敌机从空中发现不了。

接到命令后,各兵团、各军军政主官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冒险赶来。但组织干部们数了又数,却发现少了一个人: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当时指挥60军的正是他)。王近山是刘邓大军麾下的猛将,号称“王疯子”,他为何没来?原因无非两个字:不敢!

王近山虽然没敢来,但三兵团的政治部主任带着下属们来了,彭德怀也亲自到洞口相迎。一见到他们,彭德怀便问:“近山同志怎么没来?”政治部刘主任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他说没打好,不敢来见你……”

果然如大伙儿所料,彭德怀在会上发火了,他直接点名60军军长韦杰,说了一些颇严厉的话,比如他质问:

“你这个韦杰,军长怎么当的?命令部队撤退时,你们就是照转电报,为什么不安排好?”

大伙儿都了解彭德怀的脾气,会场上一时鸦雀无声。坐在一边的韦杰,是很了解彭德怀的脾气的,他明白:此时说什么话都没用,只能是火上浇油。于是,他便低着头,不敢开腔。但他没想到,他这样的表情更让彭德怀气不打一处来。

一场会议,就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着。

二:陈赓有办法

会这样开下去,韦杰万一承受不了,该怎么办?此时,会场上最着急的当属副司令员洪学智将军。

在我们的开国将军里,洪学智是非常有魅力的一位。

下属回忆他时,曾这样形容:“洪将军说话,常以右手抹下巴,俗言俚语,风趣幽默,尤喜用歇后语。”他在阵前用过的经典歇后语有:连鬓胡子吃糖稀——理不清辨不明、盲人骑瞎马——还能走出好道道儿来、戴着草帽亲嘴―——差得远……

自入朝鲜战场,洪学智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与彭德怀之间的战友情也成了佳话。

比如,刚入朝之初,志愿军司令部驻扎在大榆洞。为了保护司令部的安全,洪学智调了一队工兵挖防空洞。彭德怀认为所有的力量都应该用在前线,不应该用于保护他个人。于是,他把工兵们都给撤了。最后,洪学智表示:“老总,是中央让我管的,中央有命令啊!”后来,敌机果然来轰炸,幸亏有了防空洞,志司才安全地保了下来。

由此看来,洪学智的话,在多数情况下彭德怀是能听得进去的。但这一次,面对180师的失利以及彭德怀的发火,洪学智却无计可施,急得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正在这时候,洪学智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是陈赓到了。顿时,洪学智便有了主意。他走到坐在门口的陈赓面前,对他说:“你去说说吧!”

陈赓一下子明白了洪学智的意思,这是想让他来“灭火”。于是,他走进木棚,竟淡定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老总,该吃饭了,肚子都咕咕叫了……”

参会的将军们都没想到,陈赓站起来发言会说这句话。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彭老总听完这话,居然就真的不再批人了,而是看了看表,说了句:“好,吃饭!”

一场雷霆之怒,就这样暂时平息了下来。事后,很多将士们都说:“说实话,在这种场合,也就只有陈赓敢这么做。”

当然,这件事还没有结束,因为还有一个人陈赓必须去见一见:吓得不敢来开会的王近山。对军史稍有了解的朋友,应该会很清楚,王近山此人有几大特点:

其一,打仗猛,敢打别人不敢打的仗,敢打上级来不及下命令的仗,当年毛主席也叫他一声“王疯子”;

其二,王近山没上过军校,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能让他服气的将军不多,老师长刘伯承算一个,老旅长陈赓算一个。

在志司开完会后,陈赓便打算去“会一会”王近山。结果,一见面,陈赓就发现王近山正埋头写字。他悄悄走近,问王近山:“大热天的,关门给谁写情书呢?”王近山被人打断,正想发火,扭头一看是老旅长来了,马上收起脾气,说道:“陈司令员,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拿我开玩笑!”

原来,王近山正在写检讨,准备等彭德怀气消一点后,拿去给他看。陈赓见他这难受的样子,也就不再取笑他,静下心来安慰他。

王近山也确实是听陈赓的,他告诉老旅长:“我实在没脸去见彭老总,你是旁观者,我的指挥上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陈赓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他告诉王近山:

“我们都是吃刘邓饭的,过去打定陶,你是尖兵,千里跃进大别山,你是开路先锋。这次朝鲜回撤失利,主要是指挥不当,你太麻痹了,太轻敌了,这次彭老总已经替你承担了责任,你要深刻地想一想……”

陈赓的一席话,说得王近山感慨不已。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积极反思,向彭老总做检讨,并曾赶回北京向毛主席检讨。

而关于这件事,事后毛主席的话也算是一锤定音了,他表示:

“180师受挫,彭德怀在电报中已经向我和军委做了检讨,承担了责任……这次180师受损的原因很多,是上上下下的许多错觉,和各种因素合在一块所造成!”

三:陈赓为何总能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180师的事能迅速解决好,没影响士气,也没影响将帅之间的情份,陈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彭德怀反复要求毛主席“一定要把陈赓给我派过来”的原因。

早在建国前,彭德怀和陈赓之间,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陈赓和彭德怀都是湖南湘潭人,不同的是他们的性格: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彭德怀则表情严肃,不苟言笑。两人相处时,还曾有过陈赓“四骗”彭德怀的趣事。

比如,1939年,彭德怀要到陈赓所在的386旅驻地来考察。事先,陈赓就了解到,彭老总因长期在一线,神经太紧张,吃不好、睡不好,身体情况非常不好。于是,他便对部下说:这次务必要让他吃点好的,补一补。

但大伙却很为难,因为他们深知彭德怀的脾气,他是绝不会浪费钱在吃上面的。在这种情况下,陈赓不得不连哄带骗了。第一盘菜,上来的是一盘清蒸鱼,陈赓解释:“这是战士们在河里捞的,没花钱!”第二盘菜,是一盘肉丸子,陈赓解释:“这是鱼肉做的丸子!”

第三盘菜,是一盘鸡,彭德怀立马意识到不对,发火:“这鸡难道也是鱼做的?我差点中了你的圈套!”陈赓于是解释,这是在河边抓到的野鸡,经常在河边吃死鱼、死虾。虽然这最后一道菜没吃,但好歹这一次彭德怀总算是补了补,陈赓心里也踏实多了。像这样的事,在陈赓身上还发生过很多,每一次他都能“曲线”解决很多问题。

事实上,在陈赓到达朝鲜之前,彭德怀已经觉察到志愿军内部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入朝后,虽然我们取得了前几次战役的胜利,特别是长津湖一战,更是让志愿军扬名世界。然而,我军战士们也深刻地意识:美军不是日本人,也不是蒋军,而是一支从装备到战术打法,都很不错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紧张的气氛一直在军中蔓延着。很多战士们,连睡觉时都常常惊醒。

这些情况出现后,彭德怀便第一时间急电国内:“火速派陈赓来!”在彭德怀看来,唯有陈赓有办法能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接到彭德怀的请求,国内总参经办人却不得不回电:“彭司令员,换一个人行不行?陈司令员还在越南!”彭德怀听完后,斩钉截铁地表示:“不行,必须陈赓来,没有商量的余地!”

当时总参也是真没办法。自建国后,个人综合能力极强的陈赓,就是我军中最忙碌的将军。1950年年初,越共主席胡志明秘密入京,请求毛主席派人援越抗法。当时,中央点名让陈赓赴越。在越南时,陈赓的表现大家也都看在眼里,甚至有越南将军很羡慕地问:“像陈赓这样的将领,中国有几位?”

不过,庆幸的是,到彭德怀要求陈赓必须来时,他已经在从越南赶回来的途中了。回到北京向毛主席汇报后,他来不及多休息,便匆匆进入朝鲜。此后,因为他的几次入朝,一些变化“悄悄”地发生着:

首先,是彭德怀脸上的笑容多了。

异国他乡作战,全世界都关注着,彭德怀承受的压力、精神的高度紧张,都是难以想象的。但战士们发现,自陈赓来了后,彭老总脸上的笑容明显就多了。他会“缠着”彭老总跟他下下棋,放松一下;记者们来了,他会劝着、哄着他配合拍照片。总之,只要有陈赓在司令部,一切都好办。

其次,是战士们也变得不那么紧张了。

除了能缓和各种矛盾,陈赓还是一名有勇有谋的战将。他积极推动地下坑道的挖建,可谓帮上了大忙。到朝鲜停战为止,志愿军构筑大小坑道总长1290余公里,战壕和交通壕共长6240公里,被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迹”。一位美军指挥官曾表示:“中国不是在打仗,而是在修地下长城!”有了这样的地下长城,前线战士们的信心得到了很大提升,战斗力也大增。

这所有的变化,对志愿军来说,无疑是极有利的。事实上,从180师后来的表现,就能看出这一点。

180师突围出来的4000多名指战员,上上下下都憋着一口气。1953年3月份,180师作为第一梯队接替东线防线,参加夏季反击战役。全师歼敌数量达到3000多人,扩大占领面积23平方公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战役后,好几个兄弟部队都拍来电报,表示祝贺!

尾声:

抗美援朝,至今已是70多年,翻开这历史的一页,我们看到的是一批个性鲜明的新中国将军及可爱的士兵。他们中,有人不苟言笑,有人淡定从容,有人幽默有趣,有人脾气直率……而当这些人带着同一个使命出发,我们看到的是一支扬名世界的中国军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