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脸油,湿疹,白带异常,胃口差,湿气重怎么办?一个秘方搞定

 xijunqi 2020-05-12

大家好,我是彭医生。

今天写一个大家平时都很关注的问题:“湿气”。

为啥自己湿气总是很重?刮痧拔罐,艾灸喝药,天天煲着红豆薏米水,湿气还是如影随形,舍不得离开你?长湿疹,长痘痘,不吃饭,舌苔厚,脸总是好像没洗干净,

祛湿是治标,反复湿气重好不了,在于没治本

怎么治本?请耐心看完本文。

还是先举一个病例:

前两天,有一位患者联系我。

脸油,湿疹,白带异常,胃口差,湿气重怎么办?一个秘方搞定

一个复诊病人的聊天记录

之前给她开了方,这次是吃完几副药之后复诊,填了一个复诊单,我点开看,发现她现在舌苔很厚,大便不成形,所以建议她先不要吃药,清淡饮食,调整一下脾胃消化功能

为什么这样叮嘱她?

因为我判断她现在是一个“脾虚夹湿”的中医证型。按照中医学认识,脾主运化,主消化食物水液。

运化功能受损的情况下,水液吸收代谢不好,就会滋生“湿”邪。

“湿”邪反过来又会加重脾胃的负担,让运转消化的功能进一步受损。

所以我这时候说要清淡饮食,降低脾胃负担。脾胃好了,湿气才好祛除。

下面具体开讲:

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身上湿气很重哦”。

“湿气”这一说法,来源于中医学中的“湿邪”,上次讲风邪提到过,它也是“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之一

'湿邪'在中医理论中,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往往由于外界气候,环境的水分,湿度大而导致,比如四川盆地,或者梅雨季节,或者居住地,工作环境有河流湖泊等等。

脸油,湿疹,白带异常,胃口差,湿气重怎么办?一个秘方搞定

渔民多易生湿

内湿“则复杂一些,简单来说,既可以因为长期受上面所说的这些外界环境影响,使身体代谢失常,产生”内湿“,也可以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内伤“脏腑阳气,而产生。比如喜欢吃冷的凉的,伤了阳气,或者吃太多大鱼大肉,或者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加重脾胃负担,难以正常运化水谷饮食,代谢失常,就产生这些”水湿痰饮“了。咱们今天在这只讨论内”湿“。

接下来说下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古人思维方式比较直观,比如说遇到下雨天,打湿了身体衣服,会觉得沉重,黏糊糊的,水湿会往下溜走,所以就认为湿邪有这些性质:重浊,粘滞,趋下

自然特征:湿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四个节气,为湿气主令。

湿与脾土相应。夏秋之交,湿热熏蒸,水气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

除了季节,湿还可以因涉水淋雨、居处伤湿,或以水为事。所以湿邪为患,四季均可发病,且其伤人缓慢难察。

脸油,湿疹,白带异常,胃口差,湿气重怎么办?一个秘方搞定

湿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湿为阴邪,阻碍气机,易伤阳气,其性重浊粘滞、趋下。

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故现纳谷不香、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

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属土,喜燥而恶湿,对湿邪又有特殊的易感性,所以脾有既能运湿,又怕湿的特性。因此,湿邪侵袭人体,常困于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等症。

②湿性重浊:湿邪常见重浊有质:

所谓“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邪致病,其临床症状有沉重的特性,如头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等。湿邪外袭肌表,湿浊困遏,清阳不能伸展,常见头昏沉重,好像被什么东西把头包裹着,闷;如湿滞经络关节,阳气布达受阻,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

所谓“浊”,即秽浊垢腻之意。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头面眼屎多,脸色油多,好像老是没洗脸一样;湿滞大肠,则大便稀溏不成形、湿伴热还可能下痢脓血粘液;湿气下注,可见到小便浑浊、妇女黄白带下过多;湿邪浸淫肌肤,易生疮疡、湿疹、脓水秽浊等。

③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

所谓粘滞是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即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如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分泌物粘浊和舌苔粘腻等。

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粘滞,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温,它是一种由湿热病邪所引起的外感热病。由于湿邪性质的特异性,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表现出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的明显特征。其他像湿疹、湿痹(着痹)等疾病,也会因其湿而不易速愈。

④湿性趋下水性就下,湿类于水,其质重浊,故湿邪有下趋之势,易于伤及人体下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湿和水性质类似。湿性的病变,多见下部会较明显的症状,如水肿多以下肢较为明显。其他像带下、小便浑浊、泄泻、下痢等,亦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但是,湿邪浸淫,上下内外,无处不到,不是只侵袭人体下部。《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只是说明湿性趋下,易侵阴位。

总结一下“湿邪”的特点:

简单说就是:湿为阴邪,容易伤阳气;是粘滞的邪气,容易黏着,阻滞人”气“的运动,影响这些脏腑之气的功能;有趋下的性质,容易往下跑;还是粘滞的原因,就像工业胶水,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重浊,会有困重,沉重的临床表现;同样的原因,排泄物分泌物会混浊不清,粘滞不爽

当大家看到自己有这样的一些表现时,就可以往湿气重去考虑了。

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忌口,适当锻炼,保护脾胃,排除湿气。再配合药物祛湿,方显疗效。

用什么药呢?

给大家推荐一个我特别喜欢用的药。

香砂六君丸

【药物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大家看这个药的功能主治,是不是和上面说的由于脾胃阳气受损导致的”内湿“情况很像?其思路就是健脾+祛湿。湿气反复,不健脾不行。很多祛湿方法反反复复,就在于祛湿不健脾,治标没治本。

这个方,最初是来自于一个基础方,叫做《四君子汤》。四个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都是药性很正的药,健脾辅助正气,所以叫做四君子。临床现在还在用,是一个补气健脾的基础方

因为这个药方太好用了,历史上临床医家发挥很多,加减运用,比如加入了半夏,陈皮之后,六个药,就叫做——《六君子汤》

陈皮和半夏加进去,重点就是增强了理气化痰的力量,于是如果病人除了脾胃气虚,还有痰湿的话,六君子就更合适,效果更好

但是,真正厉害的医家是不会抱着一个秘方去死用就满足了的。所以后来一些医家发现,哎哟不错哦,木香和砂仁加进去祛痰湿的效果更好。

上面说湿气致病特点说过,”湿邪“会阻滞气的运动,使脏腑功能受影响,所以加用木香行气化湿,砂仁温中行气化湿,于是——香砂六君丸就出来了。

这个药现在有中成药,很方便。看自己身体情况符合我上面说的表现的,都可以买了试试。

对了,这里之所以用丸剂,看过我写的中药剂型那篇文章的朋友应该可以理解。丸者,缓也。

有些疾病,形成时间比较久,或者治疗时需要慢慢祛除的病邪,比如这个性质“粘滞缠绵”的“湿”,大多需要一个过程。对这些疾病,操之过急不是王道。

王道无近功。

篇幅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我的其他中医治病养生,妇科,儿科调养方面的文章,可以关注我去看。

我是彭医生,行医十二载,精于中医妇科,儿科,每天和无数妈妈交代育儿问题。中医治病养生,妇科,儿科问题,可以关注,看我其他文章,回答。有问题评论留言,我尽量解答。医学科普不易,有用转发点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