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再次拿起书》:如何重拾阅读乐趣?

 暖心的文字铺子 2020-05-12

根据我的调查,很多人的读书现状都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买书的时候特别兴奋,一股脑就买了好多,可真的要读完一本书,却是抽丝一样的困难,想再次拿起来读,更是超困难。

那该如何再次拿起书,不那么困难呢?

恭喜你,福利来啦,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如何再次拿起书》带你一起化解困难,重拾读书的乐趣和信心。

这本书是一本读书方法论的书,主要讲述了如何寻找阅读的初心和乐趣,豆瓣评分7.6,上市八年来,四次再版,简直是口碑相传的高分私藏读物。

它曾获得读者和知名媒体的高度评价,如《今日基督教》的约翰.威尔逊这样评价道:在如今有关阅读的种种担忧和慌乱中,雅各布斯给了我们迄今为止好的解答。

本书作者,艾伦·雅各布斯(Alan Jacobs),是美国贝勒大学荣誉项目人文学科杰出、宗教研究系常驻教师。

他还著有《纳尼亚传奇:C.S. 刘易斯传》、《原罪:文化史》和《阅读的神学》等多部作品,广泛刊登于《牛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美国学者》等。

那该怎么样,才能把书架上曾经买过的书,快速地读完呢?

本书围绕“为什么要读书?”“怎么样去读?”进行具体展开:

01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关于这个话题,作者的观点是随性而读,就是高兴读什么就读什么,不高兴读就不读。

这是有根据的。当我们离开了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之后,假如我们不再去上学了,也不再去应付考试了。

那么这个时候人很容易就懈怠,在懈怠的过程里可能就不会再去读书了,这就是这本书名字叫《如何再次拿起书》的原因。

所以作为一个离开体制学校的成年人来讲,想再次拿起书去阅读,这是大多数人的一个想法。

但是真能够去买了很多书,然后从头到尾很愉快的去读,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因为大多数的时间,咱们买书的过程里,或者说我们头脑一热,我要读书了,这个过程当中人都是理智的,也不是情绪化的,因为读书总是有用的。

我们不管从任何渠道听到的都是这种读书会,所以有的时候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阅读,我们可能都会买一本书。

比如你去高铁或机场,在所有的候机厅或者候车室里面,有机场书店,他们的营业额最高。

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买了也就是买了,可能读不进去。

举个例子,当你在机场书店里看到一本书,关于马云成功的书,此时你内心想,反正我飞机上有两个小时,于是你就把它买了。

买完后你在飞机上装模作样的看一会儿,因为在起飞的过程里,不让玩手机、玩电脑,也不让玩PAD。

就这样假装着翻开,看看前言和序,但飞起来了后,拿起来手机,看看电视或者睡一觉。

然后这本书你什么时候能把它读完呢?可能一辈子也读不完。

这说明你对这本书里的内容不感兴趣,绝对不感兴趣。


如果你读过你非常喜欢的小说,那么你会有这种体会,就是我不吃饭不睡觉,也想把后面的部分读完。

而且不管你读得有多快,情节你是不忘的,甚至你还会有很多的想象,比如当你读金庸的武侠时,你会想象自己好像也有神功附体。

因为你有兴趣,才会这样。

其实“马云的成功”这本书你也可以复制,可你只是对这个标题感兴趣,却对内容不感兴趣。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呢?

这时你不要纠结,你不要骗自己不感兴趣,也硬去读,这样没有用。

你逼着自己去读一遍,甚至有人读书读不进去,便强迫自己把一本书从头到尾抄两遍,可仍不知道这书里写了什么。

这就是自己骗自己,所以随性而读,是这本书里的一个核心灵魂:你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要去假装感兴趣。

比如你对“马云的成功可以复制”感兴趣,那你可以上百度去搜一搜,找别人写的书评或思维导图或总结看看,你便知道书中的大概内容。

可有的时候我们对某本书有兴趣,但是经常被打断,每次都翻开前言,就被打断了,下次又翻开前言,又被打断了,像这种情况,干脆就不用看了。

可你又想看,你可以借鉴书里的方法——去追溯作者之前出版过的书籍,查这本书之前有哪些的书也讲了这个理论和这个话题。

这样的话,可能会让你更感兴趣,更能完整理解书的内涵。

02除了为什么要读,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去读呢?

作者的建议是先慢速阅读100本,而且连续阅读,读什么书不重要。

你快速做不到,那你慢速去读100本,总能做到吧。

当你慢速地读完100本,你就知道了怎么才能快速阅读。

那么像一些比较智慧的人,听完这句话后就说:噢,那我明白了,然后去读了。

而有一些根本不适合读书的人说:我想知道怎么能快速读,可你为什么告诉我慢读?那这种人一辈子都不会阅读。

因为有些书非常值得我们慢速阅读,而且还需要重复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但要慢,而且还要多读几遍。

但是有些书可能用浏览的方式快速翻过就行了。

其实浏览的方式,就是快速阅读的一种方式,就是当我拿到这本书之后,我可能用三分钟先看书皮和书评。

因为现在的书,所有书里边的重要信息都会印到书皮儿上。

因为它为了销售,为了卖书。

如果书皮上什么都没写,就不利于卖书。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书皮,其实就是书的本身。

当你看完书皮之后,再翻开看目录,那基本内容就不用翻了。

其实现在大多数一些所谓的畅销书,都是这一类的快读书。

因为什么书会畅销,一定是这个把问题讲得特别通俗,特别简单,它才能畅销!

比如,怎么吃更健康,这本书一定是畅销的。

但是同样他身边摆着一本《黄帝内经》,一定不会畅销,因为他不通俗、不易懂、不简单。

所以越对于这种通俗易懂、简单的书来说,越没有必要仔细去看内容。

这就是作者的读书观点:你先判断什么书应该慢慢的阅读,然后重读,然后边读边做一些批注,就像是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在跟作者面对面的去对话。而另一些书浏览一下就够了。

比如在候机或候车的时候没有必要买一本书,其实10分钟看一本就够了。

总之,读书这件事肯定没有坏处。但是你非逼自己去读自己不喜欢读的,而且读书本来就慢,你还非要逼自己快速阅读,要很快的翻一遍之后,还要能记住。

这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记它干什么?其实你想想这本书的作者写完了,这个书出版了之后,他自己能记住多少呢?

可能也就能记住一个提纲,连作者都仅仅记住一个提纲,你为什么要把里面所有内容记住呢?根本没有必要。

所以能够辨别什么书该慢读,什么书该浏览,这是一种能力。不喜欢的书,没必要去读,随性而读。

                 -The End-

如果觉得不错,

请点击一个『在看』


你点击的每一个『在看』,我都认真地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