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月薪五六千承担高生活成本仍然留在大城市?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0-05-12

有朋友问: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月薪只有五六千元,租住在距离单位很远的地方,上下班挤地铁,除去各种生活成本基本不剩几个钱,但却仍然坚持要留在大城市生活?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老问题,而且在每一年的大学毕业工作季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那就是毕业工作应该留存大城市还是应该去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发展?

曾经有一个特别时髦并直戳心窝的话题:逃离北上广?但是如果逃离北上广后又应该去哪里呢?

回到老问题:为什么在大城市收入不高、生活成本大、竞争压力大,还有那么多人仍然愿意在大城市坚守呢?这是因为大城市有很多小城市没有的资源和机会。

第一,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多,这是很多人坚守在大城市的重要原因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大城市发展,但大城市仍然会每年吸引众多人的目光和身影,原因非常简单,大城市的发展机遇多。

首先众多大企业和机构总部的大部分在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京和上海是众多总部集中的地方,总部所在地当然发展的机会就多,众多总部机关的人员本身提拔的机会就多,如果外放也会提拔一级,这是众所周知的逻辑,要尽快提升当然在总部更合适。

其次是大城市发展快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比如外地公司和机关一般会从副科级起步,而大机构一般提拔的第一站是副处长,这个起点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因为在科级的位置上让很多人一生难以上升到副处的级别,恰恰这是大城市级别的起步价。

第二,从职业发展空间看,大城市的职业发展空间明显更大,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很多人都知道,未来选择在哪里生活?主要考虑两点:一是自己的发展空间;二是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从职业的发展空间来看,大城市明显会比三线城市发展的空间更大,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

第一财经发表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首次把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作为一个考核指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仍然居前四位;国家发改委的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排在前四位的是北上深广,排在后边的是天津、重庆、杭州、苏州等城市。所以,无论是城市商业魅力评价还是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一线城市仍然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城市。

麒鉴曾经有一个实例,在一个省会城市的银行做副处长时招待总行的一位副司长,分行的行长、主管副行长都出席,这位总行领导专门邀请在一个县支行当副行长的同学参加,原来两个人是大学同班同学,只因为毕业之后去的单位不同,结局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差异:一个去了总行,经过副处长、处长直至副司长,另一位去了县支行,经过副股长、股长直至支行副行长。应该说两个人都非常优秀,都按照时限获得了提拔。如今,一个在纵论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另一个只能默默地听着别人说,这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区别。当然,如果能力有差异是另一回事,但职业发展空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艰苦生活也要坚守在一线大城市的原因。

第三,大城市的孩子学习环境明显好于三四线城市,留守大城市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未来前途

很多人在选择工作和生活地点时,非常重视考虑下一代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坚守大城市的原因。

从孩子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看,大城市的教育水平与小城市的教育环境相比,那好坏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而是好几点。

大城市的师资力量明显好于小城市、大城市的学校教育质量明显高于小城市,大城市的大学数量明显好于小城市,大城市的专家、学者云集,各种国际交流活动众多,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

根据数据统计,拥有高校数量最多城市分别是,北京市有93所大学,武汉有83所大学,广州排名第3有82所大学。济南只有43所,一些三线城市的大学更少。虽然说大学无论在哪里都是全国性的大学,但各大学在当地录取人数多也是一个非常清楚的事实。

近年来,一些学校因为地处一线城市而录取分数畸高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北京上海的一些一般类大学在其它省市录取分数非常高,北京上海的二本学校在其它省市都以一本分数线录取,甚至高于当地最好大学的录取线。

所以,从孩子的教育未来考虑,无论如何在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对未来生活和孩子的教育是有利的,毕竟很多父母为了子女什么样的苦都可以吃、什么样的罪都可以受,只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挤地铁、住拥挤的住房、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四,如果说前三点原因还可以理解的话,实际上第四点就不值得提倡了。这一点是什么呢?面子

不可否认的是,有的人也许并不适合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毕竟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人才济济而竞争压力大、每天面临很多机会但并一定是你的、有了机会并不一定会落到你身上、对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高、对个人的智商和情商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等等,但是有的人是为了面子留存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

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在自己同学、朋友、老家的人中有面子,大家高看一眼;有的人父母因子女在大城市而骄傲,并在亲戚朋友们面前赚足了面子,因此如果一旦离开大城市回老家工作和生活,首先在自己和家人的面子上就过不去,觉得自己没有本事、混得不好、在大城市混不下去才离开,因此才选择在大城市坚守。

第五,大城市的综合人文配套环境和医疗保障条件会比一般城市更好,大城市更适合人们的未来生活

一个人工作和生活在哪里的选择,除了收入、职场发展空间、孩子成长环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综合人文配套环境和社会保障环境有关。一个城市的综合人文配套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具有的一种无形环境,可能你看不见却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你的成长和未来。

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环境、文化环境和人文景观环境。特别是人口素质、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偏好和行为的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形成的特殊人文景观,一线城市的综合人文配套环境明显要优于三四线城市。比如大城市具有完善的图书馆、品种齐全的博物馆和科技馆、种类繁多的少年宫、各种各样的课外实践、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等,以及各种对外交流活动和机会等。

而医疗保障环境就更不用说了。有一个笑话:问为什么大城市的起早贪黑、挤地铁、呼吸尾气、拥挤的住房,还要留在大城市?答案:因为医院条件好。在各省市三甲医院与人口配置比中,北京、青海、天津、上海分列前四位,而从三甲医院的数量看,北京30家、上海24家、广东66家,广东位列全国第一位,北京和上海虽然数量并不占优势却也集中了最顶级的专家。所以,人们习惯于看重病去北京上海广州也是有道理的。

大城市节奏快、房价高,生活工作相对辛苦,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愿意留在大城市?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你是因为什么原因留在大城市的呢?说说你看法吧。(麒鉴)

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月薪五六千承担高生活成本仍然留在大城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