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 焦 | 三十六峰深处——郭刚举书法篆刻作品选辑

 lj0279 2020-05-13
书家简介

郭刚举

1981年生于安徽砀山
国家二级美术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书法方向(师从汪军先生.硕士学位),现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曾翔书法工作室——书法高研班。

安徽省书画院特聘书法研究员
安徽艺术学院特聘教师
新华学院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副秘书长
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
安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徽美术出版社《书画世界》特邀编辑
合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合肥市蜀山区书协副主席
 【评论文章 

安徽有个郭刚举

黟山晨欣

知道郭刚举,也就是去年的事。蚌埠季永兄无意中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有关郭刚举篆刻的文章,读过之后,令我颇为惊讶!我没想到安徽还有学黄牧甫学得这么好的人,而且还这么年轻。
 
应该说多年来,我对篆刻界还是比较关注的,尤其是对学黄牧甫一路的印人。因为我喜欢黄牧甫,数十年一直以收藏研究黄牧甫为业余爱好,且与国内一些同好黄牧甫者经常交流切磋求教,如:钱君匋、韩天衡、陈茗屋、唐存才、梁晓庄、徐正廉、黄耀中等。但确实不知道安徽合肥还有一个郭刚举,孤陋寡闻如我,真是一件惭愧的事。
 
从“百度”中得知:郭刚举是合肥艺晨美术学校的老师,号刚举目张,1981年生于安徽砀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专业毕业,主攻书法篆刻,获硕士学位。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省直书画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聘教师等。这些“头衔”并无“显著”之处,也没给我留下多大的印象,印象深的还是他的篆刻作品。他是一个凭作品说话的人。
 
我不了解郭刚举是怎么走上书法篆刻这条路的,也没见过面,只是看了他的作品后,感到他于篆刻上有种天赋与灵性,这天赋与灵性是一种聪慧与悟性,是一种少有的艺术天份。近年来,学黄牧甫的人很多,但得其神韵者较少,郭刚举应是这较少者之一。篆刻离不开篆法、章法、刀法。如三者皆臻上乘,必成名家。纵观郭刚举之作,窃以为其在章法、刀法上用功甚多,颇有独到之处。其学牧甫,重在学其实质,取其神韵,他在章法上善于运用几何手法进行篆刻装饰,讲究“经营位置”,并将入印的篆法进行“雅化”处理,使结构别致新颖,给人以清新之美感。刀法上,追寻“光洁”和“古趣”,使之多了一层笔意感受和细腻表达,特具雍容华贵,古穆典雅的气象。初看似不经意,实则苦心经营之结果。其善于探索,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入而能出,故作品已呈现出明显的个人特色与风格。如其所刻“悠然见南山”印,其结构取法“黟山”而又有变化,左疏右密,斜正方圆,尤其是“山”字中间一竖,底部加宽,似一“定海神针”使全印“稳似泰山”而无左轻右重之嫌。这与牧甫常将“山”字中间一竖刻成一“三角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如“心迹双清”印,奇正相辅,方圆并用,平衡中见变化,一个“心”字,左右两弧,形成一圆,让整方印变活了起来。“永受嘉福”印,更是典型的“黟山”路数,平正方直,其间又有三角圆弧,对角字大小呼应,给人一种静穆中又有变化的典雅之美。送我的“万卷藏书宜子孙”印也是如此,章法安排的基调是以汉印均衡法为之,七字作三列摆列,万卷藏书四字笔划较多,每两字占一行,宜子孙笔划三子占一行,看起来十分平稳和谐,既中规中矩又显得古气穆然。
 
说来也是有缘,知其不久,便从微信上见到他优惠刻印之消息。我当即抢得一个名额,并转去了印款。或许是他太忙?或是我性急?也或许是老天故意安排,一周后无响动,二周后仍无消息,去询问,果然事多忘了,答应马上为刻。过了几天,我收到了寄来之印,可能是期望值过高,见后不大满意,认为属应酬之作,从而心中不快,并与友人言及。想想我真是意气用事,本来就够优惠你了,还要求这么高,真是有点太计较了。不过这也与“爱之深责之切”有点相似,颇可作为饭后谈资。虽如此,但我一直仍关注其作品,遇有佳者,忍不住还是要点个赞。年底前他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方“万卷藏书宜子孙”印,我见而喜欢!马上赞“这方印刻的好!”未料郭刚举见我讲好,马上发来微信,讲把这方印送我。并说:“上次刻的不满意,我一直记着。”这让我有些意外!虽回复“无功不受禄”,但由于确实喜欢,后来便未再坚持而收下了。因为我喜欢藏书,喜欢这种“黟山”风格之作。此乃轶事一桩,也可谓“不打不成交”。从此事中,我们也可看出郭刚举为人处事的大气与豪爽。
 
郭刚举还很年轻,至今仍很勤奋,按这趋势发展下去,当然前途无量。关键要在一片叫好声中保持清醒,扬长补短,“讨千家米,煮成一锅粥。”进一步推陈出新,这样一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安徽篆刻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此,我深信不疑!
 
期盼安徽能有更多的“郭刚举”出现。
 


| 新书推荐 |

此书为冯剑星研究探讨篆刻学的理论专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写成。作者不仅将印章的历史变迁,流派风格,印论印史,篆刻名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划分,更将“印外求印”,“印中求印”的治印理念加以延伸和发掘。该书在清人魏锡曾《论印二十四首》、丁敬《论印十二首》的基础上,以百篇之巨制,将印与心之离合进行比较,提出'以印印心,以心治印”的学术理念,且格律精严,读来朗朗上口,堪为印坛理论之佳作。

邀请全国100位书坛名家书写,是集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的一册精品力作。当今书法家、篆刻家不可不读!

本书为16开,230页,采用精品纸印刷。

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印刷精美设计考究。

订价98元,送快递!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微信支付,款后快递。

微信支付,款后快递。

微信支付,款后快递!

购书,请加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