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非小疾, 解忧找中医。

 chuxuezhongyi 2020-05-13

张激扬

副主任医师

原创:张激扬

耳鸣非小疾,

解忧找中医。

刘某某,男,42岁。右耳耳鸣反复发作三个月,加重一周。患者三个月前因熬夜后,晨起出现耳鸣,声音如夏日蝉鸣,日夜不休。随即到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扩张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住院治疗一个月,病情减轻,但仍未能治愈,后内服中药一个月,病情时好时坏,情绪激动时,容易诱发和加重。一周前,饮酒后病情加重,症状与得病初期无异。就诊时心情烦躁,伴头昏、失眠多梦,齿痕舌,舌边红。切脉:沉细数。

方药:葛根30g,香附子20g,川芎15g,通草6g,柴胡10g,玄参30g,白芍30g,生牡蛎30g,枳实20g,竹茹25g,黄连5g,生甘草10g。

患者服用3剂后,耳鸣消失,继续服用3剂巩固疗效。

体会:耳鸣之为病,因肝经湿热为患,患者多左侧耳鸣,常伴口苦、左侧偏头痛,用龙胆泻肝汤可愈。耳鸣时轻时重,伴腰酸软者,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随证选用。耳中如有潮水之声,下肢沉重,舌苔水滑,伴晕眩者,可以选用一味泽泻饮。突发耳鸣,伴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者,多为风热上攻,疏风清热可愈……种种情况,不一一细数,临证时随证治疗即可,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在辨证基础上,配伍“通气散”(柴胡,香附,川芎。出自《医林改错》),这样起效较快。

治耳不限于耳,又不离乎耳,中医的精义在治疗耳鸣的灵活性。而此灵动的源头,就是中医的两大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肾开窍于耳,心亦寄窍于耳,胆脉亦附于耳。本虚治在肾,邪干清窍治在胆,适当考虑到心,治法不越乎通阳镇阴、益肾、补心、清胆等,这是叶天士提出的耳鸣治疗原则,是很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

——张激扬

张激扬

擅长治疗以下疾病:

1.皮肤科:湿疹、荨麻疹、青春痘、皮肤瘙痒症、黄褐斑、黑眼圈、蛇串疮、 牛皮癣。

2.内科:肿瘤、失眠、咳嗽、胃痛、便秘、头痛、腰痛、眩晕、湿热证。
3.妇科: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乳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
4.男科: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副睾炎症、不育。
5.外科:阑尾炎、胆囊炎,泌尿系结石、急腹痛、颈肩腰腿痛、甲状腺疾病、膀胱炎症等。

6.儿科:腹泻、腹胀、消化不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肺炎。
7.体质调理、亚健康状态调理、疾病康复期的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