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市,雁塔区,杜陵

 东海若水斋 2020-05-13

杜陵位于西安市三兆村南,陵区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 。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

杜陵占地120多亩,四周环绕有夯土围墙,墙基宽9米。陵园以殿为大门,殿与配殿共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道宽约6米。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铭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园内还有寝殿、便殿等遗迹,四周排水的沟渠仍清晰可见。

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考古工作者对杜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周围的遗址进行了一些发掘,出土了很多文物 。

《杜陵叟》

陕西学习平台2019-08-19
订阅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yú]。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jī]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chì]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juān]免恩。

(作者:唐·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省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贬江州司马,又先后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元稹并称“元白”。诗歌语言浅易自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批判精神,有《白氏长庆集》。

点评: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居住在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的老翁的遭遇。在麦苗黄死、禾穗青干、田地绝收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两个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来揭示诗歌的主旨:一是贪官污吏为求政绩急征暴敛,逼迫灾民们典桑卖地,缴纳官租;另一个则是在灾民们基本纳完赋税之后,乡间的小吏才慢悠悠地向各家各户宣布免税的诏令,让他们感谢浩荡的皇恩。两个场景对比鲜明,将官吏的谄上欺下和百姓的备受压榨表现得淋漓尽致。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订阅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

月落河上晓,遥闻春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作者:唐·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 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曾两度出塞,任判官等职,后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边塞诗见长,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语奇体峻,情辞慷慨,充满神奇浪漫的色彩,有《岑嘉州诗集》。

点评:

天宝三四载(744—745)间, 岑参有绛州、晋州之游,游历了山西一带。这首诗当为诗人从绛、晋归长安途中,夜宿蒲关怀念杜陵别业的诗作。

诗歌抒写了旅居在外的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蒲关关门已闭,可是思乡的心门却无法关闭,于是在夜深人静时,让睡梦带着自己先回家去看一看。拂晓时分,诗人被远处传来的春鸦鸣叫声唤醒,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遥想故园二月风光,春花烂漫仿佛现于眼前。通过梦中还家的场景将诗人对故居的忆念之深、归心之切表露无遗。全诗虽篇幅短小,构思却错落有致,自然浑成。语言平易,五、七言兼用,灵活自如,意味隽永。“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以浅近的语言将长安春日繁花似锦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好的想象空间。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