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伶严凤英与三个男人的故事 文/草青 一代名伶严凤英,一生养育两子,有过三段不同寻常的情感经历。有人说她是混乱的情史,也有人说她拥有丰富的情感经历。在今天的母亲节,让我们走进她的情感世界一探究竟。 严凤英从旧时代走来,不免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她的求艺之路十分坎坷艰辛。1930年,她出生在安徽桐城罗家岭。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奶奶给她取名“鸿六”。少时的严凤英,过着普通的农家孩子的生活。有农活就干,无农活就放牛。 严凤英12岁登台,拜桐城人严云高学唱黄梅戏,登台不是正式演出,也就是玩友、票友之类。村里有个“姜家茶馆”,是学戏的场所。严云高本不是唱戏,只是个补锅匠。也就是一般性传授。直到北昆名家白云生来到合肥,严凤英的演技才有长劲。 “票友”登台,有“伤风败俗”之嫌,,使严凤英招来杀身之祸。族长要开祠堂门,以“沉塘”来惩处严凤英。吓得严凤英和另外两个学戏的男孩跑到练潭,找到了戏班子。才把她收留。 1946年,严凤英在安庆出演《小辞店》中的柳凤英而广为人知。名字从“严鸿六”改成了“严凤英”。说到走红,实属偶然。原定的女主生病,让凤英临时顶替。这一替活该让她一举成名,可走红也让让她招来灾祸。一个国民党军官要买她做三房姨太太。她宁死不从,以跳楼相挟。军官无法,不嫁也行,但与她约法三章,一不能唱戏,二不能再嫁,不然,再次拿下,就一枪崩掉。此后,凤英不敢在安庆唱戏,沿途乞讨到青阳。在青阳登台,又被当地豪强抢去关在屋里。她吞金反抗,被好心的大妈喂下韭菜吐出,才捡回一条人命。 成在知恩 败在差距 上世纪40年代末,严凤英19岁,她流落南京当了上乘庵米高梅舞厅的舞女。改名“严黛峰”,在南京夫子庙唱流行歌曲。在这期间,她结识了京昆名票,富商甘律之。甘律之赏识严凤英的才华和容貌,给了这个飘泊不定的女子不少资助。二人情趣相投,很快便住到一起。 1951年,安徽安庆剧团知道严凤英在南京唱戏,专门赴宁请她回来一展身手。严凤英觉得黄梅戏是她钟家之艺,就该回到原汁原味的发源地才能术有所攻,业有所精。可要告别甘先生,她又于心不忍。甘律之知她的性格刚强,走意已决。便不再挽留。于是为她置办行头,二人作别。人生在世,相交一处,耳鬓厮磨,渐生情愫,而人分两地,来往已疏,卿卿我我便也日渐淡然。俩人也都心知肚明。 严凤英与甘律之,从同居到通婚,充满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传奇色彩。 1954年,严凤英演出《天仙配》,在安徽省名噪一时,形成女强男弱的巨大差距。就在这一年,严凤英报名参加省黄梅戏剧团汇演,又结识编剧王冠亚,也悄悄埋下情缘。不久,甘律之姐夫组建剧团,邀其去河北、山东等地演出,甘严二次分离,又给新的情缘一次难得的机会。彼时,甘律之的生意每况愈下。而严凤英的事业却如日中天。省里找她开会,看她演出。省领导对这样一位名演员格外看重,甚至从外面传出的议论是严凤英嫁错了人。要嫁就应嫁个高官。严凤英是个敢爱敢恨多波折的女人。在这种女强男弱的情况下,他们的婚姻只有短短的三年,1956年,严凤英和甘律之离婚。 然而有意思的是,与首任丈夫离异后,严凤英再嫁第二任丈夫王兆乾,好景不长,分手后,严凤英又不顾众人反对,又带着年幼的孩子赶到南京,住到甘律之家。彼时,甘律之夫人陈秀珍新丧,在友人操办下,严凤英和甘律之正式结婚。对于严甘的结合,有人分析是“报恩”。严凤英的性格敢作敢为,感情说断就断。但她又非常讲情义,甘家教她唱昆曲,排戏、练功,她都记着。她的感恩思想,却也遭到王兆乾的误解。因此,也演绎出她在两个男人之间来来去去的失而复得,复而失去的奇异遭遇。 甘律之回忆对他与严凤英之间从同居到通婚的过往经历充满了一往情深。他说,“婚后,我与凤英同去合肥,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以后我随汪剑云(甘律之姐夫,梅派青衣)赴山东、河北一带演出,夫妻分居。后因历史原因,夫妻离异。尽管如此,离婚后凤英还多次在朋友面前称赞我为人忠厚,对她体贴关心,在艺术上对她帮助极大。”就是说,人是离了,但情还在。 爱之深 恨之切 告别了南京和甘律之,严凤英来到安徽黄梅戏剧团却是如鱼得水。巧合的是,在一次交谊舞会上,严凤英结识了英俊潇洒的王兆乾。王兆乾是大户人家,伯母是德国人,南京大学教授。王兆乾原来在部队,后上大学。当时已是有几分名气的《黄梅戏源流》的作家。他50年代就开始研究“傩戏”,人精干不说,最是才气过人。1947年,他在大别山搜集民间音乐和黄梅调。解放之初,还将《王贵与李香香》改编为黄梅调上演。共同的艺术追求,使他们情投意合,坠入爱河。严凤英在给王兆乾的情书中这样写道: 不了解我的人把我看得比纸还轻, 只有你不爱这些虚名/我是一无所取之人。 为什么能博得你这样的爱情? 因此我感到惭愧万分, 但是又为此感到无比的荣幸。 告诉你,爱人, 我誓以一切来回答你不移的爱心。 1952年他俩正式同居,并与次年三月未婚生下第一个儿子王小亚。这在当时引发不小震动。严凤英受到严厉批判。大会小会让她检讨,连象征工农干部的列宁装都不让她穿。可这难不倒倔犟的严凤英。她把头一梳,穿上旗袍,胸一挺,扬长而去。边走边说:“不让我穿列宁装我穿旗袍。”可见她的倔犟性格。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王兆乾和严凤英的分手?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严凤英在南京舞厅谋生时,认识了当时南京有名的“甘家大院”三少甘律之。甘家居南捕厅100多年,从抗战始至解放后,梅兰芳等多位梨园英华都是甘贡三的座上宾。甘家的三子甘律之不仅老生、小生能唱,还拉得一手好京胡。1950年春,他与几位名票发起“友艺集”京剧茶座,认识了南京落难的严凤英。于是收留下来,让严凤英出演《御碑亭》等戏,她曾与甘律之合作《梅龙镇》,扮演李凤姐,获得好评。严凤英曾在甘家居住,学习京昆艺术。1951年,严凤英回安庆,甘律之为她购置行头,支持她重登黄梅戏舞台。甘家解放前是大户,严凤英是歌女,他们虽在一起,但并未结亲。 其二,1953年夏,严凤英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在南京大戏院公演《打猪草》,为感谢甘先生曾经的相助之情,严凤英再次去看望甘律之,并带去不少礼物。在甘处逗留多日。王兆乾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消息,便跟踪过去,在甘家大院门口,严凤英出来后介绍甘律之和王兆乾相识,王不理不睬,一气之下还打了严凤英,使严凤英十分生气。由此加深了隔阂,这是分手的导火索。 其三,是严凤英有很多旧社会的观念。尽管王兆乾欣赏妻子的才华,但并不喜欢她的旧习。诸如打麻将、挣了钱就乱花,看到谁有困难就送钱,爱广交朋友,认干亲。严凤英抽烟抽到牙齿发黄,每次重要演出前,都要去洗牙。使得王兆乾渐生嫌厌,以至发展到恩恩怨怨。 就连儿子王小亚出生前,严凤英托人带信给王兆乾,王兆乾也没有去。王小亚1岁时,王兆乾曾悄悄来看,还给他买来一匹小马。严凤英回来知道后,把小马敲碎扔掉。自打和王兆乾分手,她就是不让父子相见。小亚说,“我相信我妈最爱的是我的生父。因为爱之深,所以恨之切。妈妈这样做实际是有气报复他。” 第三位丈夫再未婚娶 1956年6月29甘律之向白下区法院提出申请与严风英离婚。尽管离了婚,严凤英还在多次在朋友面前称赞甘律之先生为人忠厚,对她体贴入微。其后,她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了导演王冠亚。共同的戏曲爱好和郎才女貌,又使他俩走在了一起。王冠亚成了严凤英的第三任丈夫。 在严凤英的三个男人中,王冠亚是与她相处最长的夫妻。十几年相处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绊过一句嘴。恩恩爱爱一家人。对王兆乾的亲生儿子王小亚,也视同已出。王冠亚为什么会喜欢严凤英?他说的很简单:因为“她聪明,你跟他说什么,她一听就知道了。”正因为王冠亚对严凤英的痴迷,才使得他几十年直到垂暮之年也未娶。这是为什么?他觉得,再也找不到像她那么好的女人。他把精力用在为严凤英写传记拍电视剧上。 1968年,严凤英被迫害致死后,王冠亚有空时就反复哼唱着《牛郎织女》最后一句唱词:“又谁知花正红时寒风起,再要回头难上难!生生死死人间去,恩爱夫妻难团圆!”他觉得这词就是说的他们俩。 王冠亚的性格如“一潭温水”,既没有脾气也没有抗争。正是这种与严凤英不一样的弱势,才使他有幸活到了今天。 婚恋波折皆出好强 严凤英给人的感觉很温柔,其实,她是要强之人。王冠亚说,要强更符合她的性格。她的同事称她的性格像刚烈的男孩。1963年拍摄《牛郎织女》,黄宗毅演牛郎,严凤英演织女。那时严凤英33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黄宗毅不过25岁。拍摄现场有人说了一句,“严凤英老了么……”她立马不高兴。为了使自己年轻,“勒头”的时候,严凤英往头上勒了7根带子,皮肤都勒起了血泡。 她一生活了38岁,婚姻十来年,有过三段情感经历,婚姻是一波三折,并不是她喜欢折腾,主要原因还是好强。严凤英多次婚姻解体,似乎与大多数人一样,本来夫妻双方的矛盾并无根本分歧,说个软话,让上一让,也就过去了,可她不,她好强,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再也不收回。遇到破裂的婚姻自然无可挽回。 严凤英的好强,还表现在适应能力上。给剧团人印象最深的是,她去上海演出,很快就会说上海话,一个上午就变成上海人;到农村演戏,扎起裤腿下田,活像个农民。她直来直去,爱说爱笑,从不藏着掖着,还有小孩子脾气。 儿时苦难的经历,事业的成功,都促使她渐渐养成了强势。这个“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做宝。”的女人,在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会演中,连着获奖、演出、拍电影,领导重视得不得了,她的事业一下子走向了辉煌的颠峰。她的内心怎不强大?正是内心很强大,所以她也很现代。 在原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吴琼被称为小严凤英,尽管她没有见过这位宗师,但通过严风英的资料,她一招一式地学着严老师勤学苦练,练就了严派的唱腔和身手。她评价说,“我觉得严凤英老师其实很现代,她的内心蛮强大。”在严凤英80周年诞辰纪念日。吴琼把这位黄梅戏前辈的一生搬到了北京舞台。 忠实自己 不想委屈感情 尽管在《严凤英》这部戏里,不构成这位黄梅戏宗师的完整的人生故事,但能通过她的精彩片断,丰富的感情世界,揭示出人性情感的内心世界。严凤英是一个情感世界非常丰富的人,多重情感是她艺术人生的营养,她的艺术世界是她情感世界的表达。 严凤英是位从旧社会走来的戏剧演员,受传统戏曲爱情故事的浸润和滋养。对美好自由的爱情憧憬和对旧礼教的离经叛道是泾渭分明的。她有鲜明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她曾唱红过的黄梅戏《小辞店》是传统剧目《菜刀记》中的一折,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小店。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不顾家庭。柳姑娘不满之时,却与蔡鸣凤感情相投,擦出火花,二人萌生爱意。类似这样的好事,在严凤英和她的三位男人的身上也都可以找到影子。以此可见,文艺界假戏真做的情境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不必刻意指责。因为,常常是假戏也有日久生情的真实影子。只要有人的存在,婚恋爱情即便是假想,也有回归现实的一天。 王冠亚说,《小辞店》的故事涉及“婚外情”,当年曾屡遭禁演并与诲淫画上等号,就连唱《小辞店》的人也被视作下流低级。然而每次上演却都爆棚。《小辞店》好就好在道出了妇女婚姻不幸和走出不幸的路径。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严凤英有着如此丰富的感情经历,也回望到今日艺术界诸多明星见异思迁的婚恋原型。以此推及,只要是人,情感的经历的多样性也有她情感的多元化和相似性。完全不必简单的道德伦理来苛责。 男女间的情感需要经营,如果经营不善,更新自不可避免。这种新鲜感适应了当今求变的心理和趋势。如果停留在陈旧的过去式,就会生出厌倦感。加上在不断变动的时世中,人们的三观也随时发生着异化。正所谓“谁知花正红时寒风起”,但有风吹草动,就会被吸引。这也是常人所说的钻空子一说。 然而,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喜欢用旧有的道德观来评判当今发生的事和人。严凤英不例外,每一个标新立异的人也不例外。王小亚说,“这是一个历史,是一个特定环境中发生的特殊的事件。我们原谅也好不原谅也好,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希望后人能够通过这个,能够看到我们当时的这段历史是怎么回事。” 严凤英和三个男人的感情纠葛给我们新的思考。无论是甘律之、王兆乾还是王冠亚,他们都是聪明而有学问的人,也都是好人。对于这三个男人喜欢的女人来说,她也喜欢优秀而又有文化的才子。作为美女的严凤英,在面对三人男人的取舍时,始终忠实于自己,而不想委屈内心的感情。 在严凤英的世界里,活着不是为了别人,更不会为了顾忌别人的说法而委屈了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范建 长 按 关 注 健谭论 文艺语丝的另一个公众平台 以媒体人的视角评论时事与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