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着小学生应援的老师已经不适合在校园工作

 wwm5837 2020-05-13

原标题:带着小学生应援的老师已经不适合在校园工作

短评

“肖战哥哥,你很好,我们很喜欢,冲啊!”很难想象一群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教室齐声喊出这么一段话的场景。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知不知道肖战还是个问题,但是架不住他们的老师是肖战的粉丝,于是当肖战要宣传新歌并与抖音联合发布了“光点舞挑战”的活动后,这名老师便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孩子们用童声为肖战应援的视频,还带上了话题“肖战新歌光点”“光点舞挑战”。

喜欢哪个明星本来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随着娱乐产业由追星1.0的短信资费时代过渡到追星2.0的数据流量时代,点击率和粉丝数的多少成为衡量艺人商业价值的标准。娱乐产业由作品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前者付出时间依靠作品获取市场,后者瞄准市场根据需求打造明星,通过营造明星的“人设”来获取市场。这个过程中,人的感性被无限放大,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被深刻改变,追星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而这种直接的关系模式远比由作品到个人的间接关系模式更为亲密。追星的个人在互联网时代就这样结成了想象的群体,塑造了守护偶像的流量文化。

小学老师组织学生为肖战应援就是这种流量文化的体现。当偶像推出新作品,“我”能为偶像获取多少注意力?“我”能否在群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流量文化神奇的魔力让深陷其中的个体忘记了公与私的界限,老师利用职务便利带着未成年的学生在抢占注意力的擂台上战斗。童声独有的魅力在应援上形成了“天真无邪人间真爱”的氛围,在获取注意力的过程中这一招屡试不爽,而一旦“我”为“哥哥”拉来了更多流量,“我”在圈中的地位也将得到提升。在这场争夺流量的商业游戏中,老师成为免费干活的数字劳工,学生则被物化为应援打call的工具。而这毫无疑问突破了教书育人的底线,如此作为的老师,已经不适合作为教育工作者继续在校园工作。

肖战作为当今流量文化的代表,理应为消除这种文化的负面影响担起责任。近期所曝出的老师利用公职夹带私货的负面事件不止这一起——山东某林姓老师在网课前放肖战新歌,当学生留言“肖战必糊”后,该老师便要求这名学生“滚出去”。尚不知肖战本人得知这些事件后会作何反应,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方面享受着流量文化的商业利益,另一方面宣称“不需要应援”,明显是推卸责任。肖战作为娱乐产业的一分子不可能不需要应援,一句“不需要应援”也不可能真正对粉丝行为形成实质上的改变。要想真心改变,功夫要下在日常。获取了多大的利益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用“粉丝行为无关偶像”开脱是一种伪逻辑。目前的商业运作中,粉丝和偶像共同组成了商业生态,形成了流量文化的一体两面,不是说几句正确的废话就能切割的。

流量文化入侵校园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社会认知的未成年人来说,老师是带领其探索世界的领路人,作为正式课堂外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补充,老师的喜好可能在不经意间塑造孩子的认知,而商业应援的那一套显然不适合带进校园。虽然现代教育同样看重老师的个性,但更希望看到老师的雅好而非嗜痂之癖。为人师表,表率为先,学校和社会要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不能是滞后的,尤其不能让学生的三观跟着五官跑。

责任编辑:刘爱迪 UN9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