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ature Plants: 最新研究揭示了豆科植物三叶模式形成的分子机制

 PaperRSS 2020-05-13

植物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单叶和复叶。 植物发育生物学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进化过程中复叶形态多样性的分子机制。

苜蓿是复叶发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其叶片具有典型的三叶结构。 以前的研究表明,一个掌状五叶突变体(PALM1)发育出五个掌状排列的小叶。 然而,复合叶型多样化和形态发生活性调控的分子机制仍然是未知的。

在最新一期《自然植物》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发现,豆科植物苜蓿模型植物苜蓿的三叶叶型受到类似 bel1的同源结构域蛋白质羽状五叶片1(PINNA1)的控制。

研究人员发现,pinna1在复叶上形成了5个小叶,而 palm1-pinna1双突变体产生的复叶排列顺序更高,由两个目组成,总数达13个小叶。

此外,转录、体内和体外生化分析表明,BELL 同源结构域(BLH)蛋白 PINNA1与 C2H2锌指蛋白样 PALM1(PALM1)互作,确定了单叶形态1(SGL1)的时空表达和三叶形态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形态发生。

该研究的学术带头人陈江华(音译)教授说: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INNA1在双子叶植物中是进化保守的。”。

陈教授补充说: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三叶叶模式的形成框架,并阐明了产生不同叶形式的机制。”。

More information: Liangliang He et al. A molecular framework underlying the compound leaf pattern of Medicago truncatula, Nature Plants (2020). 

DOI: 10.1038/s41477-020-0642-2

版权作品,未经PaperRSS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

    为方便PaperRSS粉丝们(目前人数 4.0W+)科研、就业等话题交流。PaperRSS微信公众平台特建立了全国博士专业交流群。群成员主要为美国、欧洲、日本、清华北大、中科院名校、地方大学硕博在读生以及企业经理,HR;涉及各学科领域方向。欢迎各位加小编微信号(IGDB2010)申请加入。PaperRSS为你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科研、就业交流圈,PaperRSS与你一起扬帆起航。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姓名-单位-研究方向;此外,若高校或科研单位、企业(含博士后)想在此平台发布博士、博士后招聘、推送实验室最新科研成果等信息可以后台联系小编,微信号同上

更多推荐
Science|徐华强/张岩/张抒扬/许叶春合作团队解析新冠重要药靶RNA复制酶结合瑞德西韦的结构并揭示其抑制机制
教育部对874万毕业生的安排:从军、考研、做教育,铺路是认真的
研究生进实验室去哪家?2020自然指数中国内陆高校30强找答案!
上海一高校被“骂”上热搜!返校后学生一周上七天课?回应来了
Nat Chem Biol|无需抗体的酶辅助化学标记N6-甲基腺嘌呤(m6A)测序技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