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时期广东阳江,彼时的县衙官员与普通人家

 开米蓝 2020-05-13

【阳江县衙的官员】鸦片战争后,很多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光绪十三年(1887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初到阳江;教会先在城内(县前街)租屋开办教堂、诊所,后又创建了医院。当时阳江县令招待外国人,会向客人赠送当地餐刀。

【阳江县衙内景】阳江位置在广东西南,现为地级城市。隋朝时期,此地为冼夫人(冼珍,512年-601年)幕府治所。冼夫人是巾帼英雄,亦是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她爱国爱民,为后人所敬重;尊为岭南圣母。

【阳江县衙内景】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新设阳江县。唐朝年间,隶属广州都督府。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肇庆府下辖阳春县。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阳江县成为直隶州;后又改成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设阳江县。

【阳江县衙内景】新中国成立后,阳江先后隶属于粤中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八十年代初期,阳江县划属江门市。八十年代后期,阳江、阳春分出,组建成新的广东省阳江市。今广东省阳江市的常住人口已达到二百五十余万。

【阳江县的传统民居】阳江市的乡村、自然村落很多,民居多为传统的明清岭南建筑。在阳江的古村落,人与自然相处和谐;其中不乏人才辈出、崇文重教的文化古村落。阳江市当地的少数民族是以瑶族为主,还有壮、苗、黎、侗等民族。

【远处为阳江城】阳江的岛屿众多、海岸(南海)线长、滩涂面积大,海洋水产品十分丰富。同时,此地的河流密布,北部山区的数十条河流均有较大的集雨面积。阳江的淡水水产资源,有各种鱼类逾五十种;还有虾蟹类、贝类等科。

【漠阳江上的渡船】漠阳江发源于云雾山脉(广东省云浮市),贯穿阳江市(阳春、阳东、江城等县);后注入南海。漠阳江的流域面积逾六千平方公里,总长度近二百公里。漠阳江两岸主要是农业区,土地肥沃、平原交错,为鱼米之乡。

【阳江县的一户人家】早在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利玛窦与罗明坚(意大利传教士)就获准定居肇庆,基督教开始在广东地区传播。1840年代,三巴教会(巴色差会、巴冕差会、巴陵差会。)陆续派出传教士来到中国宣教。

【阳江县的基督徒】这些传教士,分别负责广府话地区、客家人地区等地的宣教工作。阳江市现有基督教徒逾千人,有阳春基督教堂、青云基督教堂;还有数个基督教徒的聚会点。《晚清时期的广东阳江。摄影:威廉·赫维·多布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