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名相惨死,帝国曙光再现

 穆小 2020-05-13

1

薛涛一看就是那种有内涵的美女,虽然她穿着灰色的道袍,也不太年轻,但她的眼睛很有神采。

乍一看,人们会忽略她眼角的鱼尾纹。

认识她的人都说,那是因为她饱读诗书,对人有情有义。

这是公元815年的冬天,作为全国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已经47岁。

她古灵精怪,非常早慧。

她出生于一个基层公务员家庭。那时候的公务员嘛,都爱写两首诗。

8岁那年,她爸爸薛郧在后院梧桐下乘凉,颇有感触地吟道——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还没想好下面怎么写,就听见小薛涛稚嫩的嗓音传来——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郧一下子愣住了,心中又喜又忧。

很多人听到这个故事,推测薛郧害怕女儿堕入青楼。

从字面来看,确实有点那个意味。

后来薛郧到成都挂职做官,不久病逝。薛涛便留在当地,16岁堕入乐籍,当了歌伎。

这是个每天接触无数男人的职业,有钱的、有权的、江湖骗子、败家子、落魄文人,甚至还有快递小哥和寺庙和尚。

由于从小培养的文艺气息,加上姿容美艳,性敏慧,通晓音律,她的名气倾动一时。

在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她寸步不移便了解到天下信息,男人们的挣扎与不甘、辉煌与烦恼。

这样的女孩,感情经历难免丰富。

她有过几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交往对象包括权势熏天的前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以及情场“鬼见愁”元稹等。

她和白居易之间的关系,到现在也说不清道不明,是吃瓜群众们的最爱。

2

自从和小13岁的元稹分手后,她真的很伤心,以至于心灰意冷做了道姑,不知不觉已两年。

她住的地方,名字很美,叫做浣花溪。

以前她的社交应酬非常多,现在一下子闲下来,真有点不习惯。

她专门设计了一种用于抄写短诗的信笺,用芙蓉花瓣的粉末研制成,呈桃红色,清香沁脾。

这些天,她将诗句抄于笺上,寄于溪流。

几乎没人知道,她是在纪念一个故人。

这个故人,跟前段时间一桩惊天大案有关。

核心信息是,肩负大唐希望的宰相武元衡,在上班途中遭遇横祸,身首异处。

她内心是崩溃的。

她觉得,武元衡死于执念。

她劝过武大人很多次。

写写诗喝喝酒泡泡脚,不是很好吗?

为何偏要去凑政坛的热闹,斗得你死我活不得善终?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望着天边的落日发呆。

3

武元衡同志也算C位出道。

他出身于世家望族门第,是武则天的曾侄孙。从小生活在诗书墨香之中,博览群书,长于诗文。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长得很帅。

媒体曾发起投票,评选诗坛颜值担当。结果武元衡与元稹一起,成为“诗坛二帅”。

跟元稹单纯的帅相比,武元衡更有政治上的追求。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武帅哥进士及第,凭着渊博的学识、稳重干练的为官作风,先后得到德宗、宪宗皇帝的赏识。

49岁,武元衡位居宰相,同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是不是有点眼熟?薛涛的前男友韦皋也担任过这个职务)。 

武元衡到西川后,大力提倡节俭,与民方便,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使蜀地百姓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

西川经济一年后得到恢复,赋税增加,府库充盈。

应该说,这个人很有政治才干,在缺少人才的中晚唐时期,尤其难能可贵。

这时一段恋情袭击了他。

他是个诗人,自有风雅之气,经常吟风弄月,看过女诗人薛涛的作品后,他满心倾慕。 

而薛涛虽沦落风尘,但她的底色仍是文人,与大唐很多才子惺惺相惜。

除了上文提到的元稹、白居易,她与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都是好朋友。

而武元衡让她深陷爱河,不能自拔。

武元衡特别吸引她的,是他的事业心,时刻准备为大唐奉献生命。

有理想有信仰的男人,总是充满魅力。

与其他追求者相比,武元衡还为薛涛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

他竭尽全力帮薛涛脱离乐籍,准她随时出入自己的幕府。

你唱我吟,好不快活。

武元衡专门为她写了一首诗,

《听歌》

“月上重楼丝管秋,佳人夜唱古梁州。

满堂谁是知音者,不惜千金与莫愁。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

“薛涛妹妹,你是我的知音,为了跟你在一起,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4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武元衡的优秀,吸引了宪宗皇帝的注意。朝廷一纸调令,武元衡离开四川,回长安担任重要职务。

面对女人和事业,武元衡艰难地选择了后者。

他姓武,在大唐,这个姓注定无法平庸。

送行之际,薛涛只给他写了五个字——

且行且珍惜。

宪宗李纯是个很有理想的人,以贞观、开元之政作为效法的榜样,面临尾大不掉的藩镇割据,他决定扬起手术刀,重整大唐江山。

武元衡临危受命,一心为平定藩镇昼夜忙碌。

然而,他们低估了藩镇问题的严重性,也低估计了军阀们的胆量。

得知皇帝削藩的坚决态度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感到极度 恐慌。

两个军阀想通过以前的方式来搞定宰相。

一是贿赂,此举曾屡试不爽。

二是在长安庙堂和民间制造紧张混乱的舆论,以此恐吓朝廷,放弃削藩。

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面对诱惑和恐吓,武元衡显得无比坚强,他严厉斥责李师道和王承宗,毫不退让。

与地方军阀同流合污,断无可能。

李、王二人狗急跳墙,决定派杀手干掉强硬的武元衡。

5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二日深夜,月亮隐约透露出一丝红色,预示着天地的不祥。

第二天凌晨,天色未明,宰相武元衡离开靖安坊的府邸,出东门秉烛沿街北行,准备由丹凤门入大明宫。

当时,导从骑卫在前开路,武元衡骑马居后。出门不久,忽听路旁大树之上,有人高呼“灭烛”,导骑闻后大声呵斥。

黑暗中,有人开始射箭,正中武元衡肩部,又有人跳到路上,以木棒猛击武元衡左腿。武元衡的骑从也被众多刺客击散。

刺客拉住武元衡马上缰绳,向东南方向疾跑,随后将武元衡从马上拉下杀害,割下其头颅,呼啸而去。

等武元衡随从手执火把重新返回,欲救主之时,只发现一具无头尸体。

由于案发时天色未亮,坊间路上行人极少。巡逻的兵卒见此情景,立即高声传呼,“贼人杀害宰相”。顿时,声传十余里外。

此时已到达宫中的官员听到传呼,大惊失色,但不知是哪位宰相。不久,武元衡的坐骑“老马识途”,自行入宫,众官员才知道是武元衡被害。

与此同时,另一名宰相裴度(也是著名诗人)在进宫的路上遭到袭击。

事先埋伏在路旁的刺客上前,挥剑猛击裴度,第一剑砍断靴带,第二剑砍中后背,第三剑砍中头部。

裴度受伤落马,跌入路旁沟中。

危急关头,老仆人王义猛扑上前,抱住刺客,大声疾呼捉贼,刺客脱身不得,反剑砍断王义手臂,仓皇逃去。

裴度此次虽被袭,所幸当时头戴扬州产毡帽甚厚,伤势不太严重,又有老仆人舍死相救,才幸免于难。

6

整个长安大戒严、大搜铺,重金悬赏捉拿凶犯。

后来公安机关在嵩山僧人圆净谋反案中查得凶手,一并送往长安处死。

不久,人人皆知凶案幕后黑手,正是平卢节度使李师道。

面对藩镇的一再猖獗挑衅,唐宪宗更加坚定了削藩的决心。

他集结人马,先后荡平淮西、成德二镇叛乱。面对官军节节胜利与步步紧逼,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惶惶不可终日。

在朝廷强大攻势下,藩镇内部势力分化,经常发生部将带士兵哗变事件。

李师道终被部下抓获并处死,首级被快递到长安邀功。

真是No zuo,no die.

血的洗礼后,大唐的晨曦尤其俊朗,充满生的气息。

就像雨后的天空,总是异常澄澈,好像撕心裂肺的闪电和雷声,从未存在。

一段复兴大唐的伟业由此展开,史称“元和中兴”。

……

武元衡的牺牲是值得的吗?

如果两年前武元衡听取薛涛的建议,拒绝北上,会是什么结果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