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教育 2.1 万名澳洲大学教职工面临失业,澳高校因疫情将损失 138 亿人民币 悉尼大学 |图片来源:Wiki Commons 近日,澳大利亚技术科学工程院(ATSE)领衔发布一份报告,评估了疫情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界的冲击。报告显示,未来 6 个月内澳大利亚高校将减少 21000 个工作岗位(以全职等效人数计算),其中 7000 个为研究人员职位,超 9000 名国际学生将被迫推迟或放弃研究项目。 澳大利亚全职研究者共有 16.4 万人,其中一半在大学就职。并且,澳大利亚的博士生中超过三分之一为国际学生,这其中又有四分之三攻读科学相关的学位,疫情暴发后许多国际学生已经返回祖国。报告估计,由于国际旅行和签证受限影响国际学生入学,造成的收入损失至少为 30 亿澳元(约合 138 亿人民币)。(Nature)
中国 2020 届高校毕业生达 874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5 月 12 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0届高校毕业人 874 万人,同比增加 40 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教育部及有关部门采取升学扩招、渠道开拓、就业服务、加强指导、支持湖北等五方面,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其中,在升学扩招方面,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同比增加 18.9 万人;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规模,同比增加 32.2 万人。就业服务方面,自 2 月 28 日教育部联合有关社会招聘网站推出“ 24365 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以来,截至目前已提供近千万条岗位信息,累计注册人数近 200 万人,投递简历 1500 多万人次。(科学网) · 华人学者 前埃默里教授李晓江被判税务欺诈,赔偿 3.5 万美元 图片来源:埃默里大学 当地时间 5 月 8 日,前埃默里大学教授医学院人类遗传学系杰出教授李晓江承认了提交虚假纳税申报单的指控,在申报单中抹去了从中方获得的约 50 万美元资助。他被判支付 35089 美元的赔偿,以及补缴 2012-18 年间税款带来的其他罚款,缓期一年执行。 李晓江 1995 年加入埃默里大学,因研究亨廷顿氏症而在神经科学领域内享有盛名。2019 年 5 月,埃默里大学以“没有完全披露国外研究经费来源、在中国研究机构和高校工作情况”的理由,突然解雇李晓江和他同为埃默里大学教授的妻子李世华。李晓江向校方提出强烈抗议。他认为,埃默里大学突然解雇终身教授的行为“令人震惊”,并且缺乏“有关终止职位背后原因的具体细节”。 19 年 11 月,美国政府对李晓江发起刑事诉讼,指控他在中国研究机构任职的同时,还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的研究项目中为自己支取薪水,犯有欺诈罪。(Science) · 航空航天 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发射 2 颗行云工程首发卫星 北京时间 5 月 12 日 9 时 16 分,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将“行云二号”和“行云二号”2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的是“行云工程”第一阶段的 2 颗技术验证星,并在星间激光链路技术、星载数字多波束通信载荷、空地卫星通信协议方面实现了创新。“行云工程”计划在 2023 年前后建成由 80 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天基物联网星座,以解决目前地面物联网业务因蜂窝通信网络覆盖率严重不足而导致的“通信盲区”难题。 《自然》子刊:火星或比预想中更加潮湿,但仍不适宜居住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Univ. of Arizona 一项发表在 5 月 11 日的 《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上的研究表明,火星比以前认为的要更加湿润,但并未增加其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寒冷的火星表面不能长期存在液态淡水,因为水分很快就会被冻结或蒸发。但是高浓度盐分的水凝固点低得多,可以以液态形式在火星地表存在更长的时间。尽管此前有研究认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飞行器拍摄的火星斜坡上的深色条纹可能是这种液态盐水存在的证据,但学界仍未就此达成一致。 这项新研究利用火星探测器收集的测量数据和来自大气模型的信息设计了一个新模型,来预测火星表面及其附近可能存在液态盐水的位置。模型结果表明,有多达 40% 的火星表面可以支撑液态盐水存在达到 6 小时以上。但这种现象受季节影响,最终可能仅有 2% 的面积可能出现盐水。盐水温度低于 -48℃ ,因此仍无法支持地球生命生存,这降低了人类探索火星时造成火星表面微生物污染的可能。(Nature Astronomy, Space) · 古人类学 《自然》:研究人员在保加利亚洞穴中发现欧洲最早的人类遗骸 根据 5 月 11 日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在保加利亚的巴乔基罗洞穴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距今约 4.6 万至 4.4 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远古人类遗骸。据 Science News 报道,这些人类遗骸包括一颗臼齿和六块骨头,是目前欧洲公认的最古老的智人化石。 论文作者、德国的古人类学家 Jean-Jacques Hublin 和他的同事通过提取并分析化石中的蛋白质和 DNA,确定这些化石属于人类。这一发现证明现代人类与大约 4 万年前从该地区消失的尼安德特人可能共存长达 8000 年之久。此外,Hublin 和他的同事还发现了象牙珠子和熊牙挂件,并提出也许智人启发了尼安德特人制作类似的装饰品。(Nature,Science) · 疫情通报 5 月 12 日我国新增确诊病例 7 例 根据国家卫建委官网通报,5 月 12 日 0—24 时,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7 例,其中 6 例为本土病例(均在吉林),1 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8 例(境外输入 1 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截至 5 月 12 日 24 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82926 例,累计死亡病例 4633 例。 根据世卫组织通报,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5 月 12 日 10:00(北京时间 5 月 12 日 16:00),过去 24 小时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 82591 例,新增死亡病例 4261 例;全球累计确诊病例 4 088 848 例,累计死亡病例 283 153 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 编写:贾楠、张之典、闫硕、戚译引 编辑:戚译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