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熙故乡情之二 传承儒家思想 孝悌为仁之先

 方志荣县 2020-05-13

   “晚清第一词人”赵熙出生于传统的书香士族,自幼在家就读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继承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优良传统。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即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为仁之根本。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孔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晚清《围炉夜话》写道:“百善孝为先”。赵熙家族便是儒家思想浓厚,以孝悌传家的代表。

    赵熙的祖父赵国璧,有道德修养,他侍奉双亲,天不亮就起来,从来没有睡过懒觉。弟弟智力有问题,父亲不给他娶媳妇,赵国璧就跪下给他求情,最终使弟弟成了家。赵熙的父亲赵有蔺,曾经在墙壁上题诗:“悔不当初再读书,上负亲恩下负吾。今日培根书屋坐,训蒙还肯去当奴。”教书四十年,绝不随便要人家的衣服食物或钱财,与别人交往也没有半点冒犯之处,教导儿子读书十二年。赵熙的兄长赵亮也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典范。赵亮去世后,赵熙请富顺宋育仁(蜀中五老七贤之一)作《赵赠君传》,记载说:先生名亮,字龙云,周岁时眼睛就失明了(注:可能是单目失明或视力弱。赵熙十七岁应嘉定府试时赵亮伴送至县西白石铺,赵亮、赵英二兄弟曾挑煤助家),因家里十分贫穷,没有读书。但他记忆力超强,听了历朝历代小说中关于治乱兴亡的故事,就能讲给别人听,就像事情就发生在他眼前一样。他生性孝顺友爱,继承他父亲的遗愿,更加体会到了抚养儿子的辛劳。他给人家做佣人,经常吃不饱饭,却常常省吃俭用,买饼饵、器玩,奖励勤于攻读的弟弟赵熙。赵熙自己说:“我做官之后,母亲去世,全靠哥哥在左右朝夕侍奉父亲。我只不过名义上是个儿子罢了。民国十二年(1923),我所有的钱财花费都是靠哥哥供给的。他自己生活节俭,严于取予之分。”

    赵熙自幼受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知孝悌、守礼仪。四岁时随父读书,连续学习了十二年,他父亲督教极严,寄厚望于他。赵熙聪颖勤奋,极得全家喜爱。在九岁时,于乡宅墙壁上画一小虎,虽童年以意为之,家人赞为神笔。ニ十岁时,赴嘉定府读书,母亲把仅有之嫁妆空心银镯卖作路费,兄长赵亮伴送至县西白石铺,分手时,赵熙在极少之路费中分取铜钱二百文,作为兄长担炭的本钱。二十三岁到二十四岁时,近两年教授专馆,所得薪金多接济家用。

    赵熙对父母以及家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注:兄弟妹有兄长赵亮、赵英和姐姐赵绣),在光绪十七年(1891)二十四岁时,腊月二十四日启行赴北京会试前,写下了《辞家》一诗,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厚感情。《辞家》写道:亲朋饯四方,儿今北京去。老亲多吉语,兄弟终夜聚。念儿十七岁,坐馆空自误。年今二十四,仰事百无具。春官何得失,北上聊一度。两兄不读书,往往遭父怒。维孝实胜儿,苦身衬家务。儿妇生也鲁,十事九不悟。何不一劳亲,望母勤分付。乡俗重过年,儿偏驰岁暮。如何放此心,欲住不得住。出门亲勿忧,万事随所遇。家贫办装苦,素惯他乡路。多不过半年,还看门前树,强笑识功名,长安在何处。”

     在古代,有孟懿子向孔子问孝的记载。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赵熙正是这样,父母在世时,尊重好孝敬好他们;父母去世后,遵从守丧之礼,去祭奠纪念他们。《清通礼》载:“凡丧三年者(注:实为二十七个月),百日剃发。仕者解任。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小入公门,不与吉事。”这种制度称“丁忧”,源于汉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任官者并须离职,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

    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十九岁,赵熙母亲王氏逝世,便辞去凤鸣书院山长职务,守制在家。次年,应聘任重庆东川书院山长,从学者有向楚、江庸、冉慈、肖湘、龚秉权及日籍学生成田安辉等著名人士。待书院的事情安置好后,由于父亲年纪大了(七十岁左右),将父亲迎接到重庆养老。光绪二十四年(1898),朝野围绕“戊戌变法”开罹新旧政论之争。赵因“守制”不能预政。但他赞同新政,刘光第因参预变法被杀后,赵熙特为其保存《甲午条陈》和诗文手稿,刘子长述等三人,均收学门下。光绪二十五年(1899),赵熙服丧满赴京复职。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十九岁,正月,父亲赵有蔺去世,赵熙惊闻噩耗,立即告假,星夜启程返回老家治丧。赵熙天性笃厚,哀恸异常,作《哀启》文情钝挚,为士林称誉。在父亲坟墓安置神像﹑神位,居住在旁边守孝。后来学生周善培以道员身份回川候补,时值锡良任川省总督,委周善培任警察局总办。是年秋天,周善培将赵熙迎往成都小住,藉慰哀思。三年丁忧期满后赵熙才入京任职。

    古代的“丁忧”制度,源于汉代, 唐宋时期逐渐成熟,再到元明的兴盛,逐渐走向完备化,到了清朝以后,在继承前朝丁忧制度的基础上,又逐渐创新将其推向高潮。在清代满汉官员的丁忧制度差异较大,时间和待遇都有差异,汉官在丁忧期更长而且是没有俸禄的。赵熙在父母去世后,严格遵从守丧之礼,以尽孝道之情。先后六年,解任官职,不行婚嫁之事,不参加举行吉庆之典,在他母亲去世两年内和父亲去世一年内几乎没有写过诗词,可以看出他对父母去世后的深切哀思之情。“丁忧”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有其积极和合理的方面,但也有其不足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民国时期,便逐步被新的丧葬礼仪和规定所取代。

 参考资料:《赵熙集》《香宋先生年谱》、民国本《荣县志》。

阁泉-20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