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思想,是人类的大宝藏

 风吟楼 2021-07-08

本文转载自“慈光文化”公众号

今天是9月28日,孔子诞辰。2571年前,即公元前551年的今天,孔子诞生在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彼时正是礼崩乐坏、战乱频仍的春秋时期。孔子应劫而生,为挽世运人心,一生不辞艰辛,身体力行,弘传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被国人誉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是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儒家思想不是孔子的发明创造,它是中华先祖与历代先贤通过不断实践,所证悟的自然之道和人生真理。而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把前人的经验智慧进行归纳整理,结晶成四书五经,以启迪世人,匡世救民。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近代学者辜鸿铭说:“孔子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尝试把社会和文明引入正确的途径,给它一个真正的基础,以阻止文明的毁灭。”
Image

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道统。中华民族珍视自己的文化道统,数千年来代代相传,自战国以迄今日,历代的治乱兴亡,有时政统可断,而道统始终不断。就因为道统不断,所以每次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重建国家新秩序的人,大多是确信儒家思想的学者。

晚清时期,中国的政统已经没落到底谷,民不聊生,受人欺凌。由于西强我弱,当时国内不少的知识分子纷纷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翻译了《天演论》的严复就是其中的代表。严复曾留学英国,他与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是好朋友。有一次朱尔典返国时路过福州,当时正在福州的严复获讯后,登舰前往送别。谈及国事,严复因担心中国已面临灭亡关头而伤心泪下。

朱尔典于是对他说:“中国不会灭亡,因为中国有一大宝藏,只要能固守坚持,善加利用,中国不会灭亡。”他更进一步说:“我忧虑的倒是欧洲的前途。”严复惊奇地问:“什么宝藏?”朱尔典说:“四书五经。”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国内一些激进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归罪于儒家思想,甚至提出要“打倒孔家店”,主张全盘西化。而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方人,却说四书五经是中国人应固守的宝藏,真是耐人寻味。

其实否定民族的文化生命,只会堕入民族虚无主义,丧失民族自信心。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的道统,正是因为它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实践证明的真理。

譬如儒家思想注重伦常,伦常就是人类生活的正当方式,不仅顺乎天理,而且应乎人情。背弃人伦,紊乱纲常,必会发生伤天害理、引发社会动乱之事。

在《论语》里有一则故事,可以从中看出孔子做人的态度。有一次,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到达楚国,他专程拜访了叶邑的行政长官叶公。叶公向孔子夸耀:“我的家乡有一个正直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去官府告发父亲,让父亲受到惩罚。”孔子说:“我的家乡正直的人与你所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蔽,儿子为父亲隐蔽,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一生力倡仁义,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孔子认为,仁义的根本是孝悌,孝悌是人之天性,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在所有的人伦关系中,唯有父母与子女的爱,终其一生都不会改变。世间的一切伦常道德,都是从“父子有亲”(包括了母子)的关系中衍生,推己及人,而有“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国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无不肇基于此。

在孔子看来,做父亲的偷羊固不合法,但做儿子的去举报父亲,这种伤及伦常根本之事,若人人起而效仿,久之必然产生恶劣的连锁反应,导致父子不亲、兄弟不和、夫妇不顺、君臣不义、朋友不信、长幼不序,其对社会危害之深远远大于偷羊之害。孔子并非主张亲人之间可以相互包庇纵容,而是两相权衡取其重,要看到事情的影响与流弊。

孔子是通达世理人情的智者,他指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并非宣扬愚孝。在《孝经·谏诤章》中,曾子向孔子请教:“请问老师,儿女完全顺从父母的要求,这可以称为孝顺吗?”

孔子听了曾子的提问,连声训诫他说:“这叫什么话呀!这叫什么话呀!父母若有敢于劝谏的儿女,就不会做下不合道义的事情。做子女的,不可以不规劝父母;为人臣子,不可以不劝谏君王。所以儿女若遇到父母做不义之事,一定要善加规劝。假如只知道一味地盲从父母的要求,那又怎么能称为孝子?”

正所谓“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揆诸历史,可以发现,当儒家思想被打倒废弃,人间便多伦常乖舛,世风日下,乱象丛生,正如《左传》所云:“人弃常则妖兴”,社会停滞不前,历史倒开车轮。而当儒家思想被倡导与重视,社会必然风清气正,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在儒家思想里并非仅有伦常教化,实则也有因果教育,如《书经》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伦常教化启发人的良知良能,使人羞于作恶;因果教育则告诫人善恶到头终有报,使人不敢作恶。

在《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则因果故事。孔子在齐国时,齐景公去看望他。两人正在谈话,景公的手下就来报告说:“周国的使者刚到,说先王的宗庙遭了火灾。”景公追问:“哪个君王的庙被烧了?”孔子在一旁说:“这一定是釐(xī)王的庙。”景公诧异地问:“夫子怎么知道的呢?” 

孔子就说:“《诗经》上讲,'皇天在上,它安排的都不会有错。上天降下的好事,一定回报给有美德的人。’灾祸也是如此。釐王改变了先祖文王和武王的制度,而且制作色彩华丽的装饰,宫室高耸,车马奢侈,而无可救药,所以上天把灾祸降在他的庙上。我以此做了这样的推测。” 

景公说:“上天为什么不降祸到他的身上,而要惩罚他的宗庙呢?”孔子说:“大概是因为文王和武王圣明的缘故吧。如果降到釐王身上,文王和武王不就绝后了吗?所以降灾到他的庙上来彰显他的过错。”过了一会儿,有人来报告:“受灾的是釐王的庙。”景公吃惊地站起来,向孔子行礼说:“善哉!圣人的智慧超过一般人太多了。”

除了伦常与因果教育,在儒家思想中还有哲学与科学教育。譬如在《中庸》里,有系统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属于高深的哲学思想。曾写下科普巨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易经》是“涵蕴万有的概念之库”。1977年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获得诺贝尔奖,他自称在《易经》得到一定启发,并说“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愿我炎黄子孙都能重拾祖先承传的文化瑰宝,自强不息,为圣教的复兴与世界的永续和平而努力。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