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四地闲夫 2020-05-13

前言:中华文明周而复始的历史难题,中国历史进程在公元三世纪出现了一次重大的转折,那就是西晋的八王之乱,这场来自帝国内部的政治分裂沉重的打击了方兴未艾的晋王朝,这场历史上著名的内乱导致北方多个游牧民族乘虚南下,进而开启了中原王国三百多年大分裂,民族大交融的时代。在此我们来分析下八王之乱的前因后果,看看到底能给我们世人什么样的历史启发。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八王势力范围图

一、 曹操的历史性无奈,西晋王朝的建立

西晋,历史的一个热点,人们多以负面眼光看待这个篡位而来王朝。 真正行篡位之实的是司马懿父子,曹魏政权到司马炎这一代已经名存实亡,曹操做为历史上公认杰出的政治家,他曾经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一个二千年前的人物,他的眼光或许是很超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口号的提出,就已经注定将皇权踩在了脚下。何为天子?无非是一个自我标榜的人造神话,在这个口号中,天子与皇权被曹操放在了被否定的地位,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上闪耀着人类进步思想的光芒,如果曹操想当这个皇帝,他就断然不肯祭出这个语录。曹某人仰望历史的星空,也许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方法来处理仅仅在中国历史出现几百年的皇权,实在没有办法只有先架空了再说吧,反正他对当不当皇帝一点兴趣都没有。然而司马氏在公元266年,又一次带领着中华民族重新走上了皇权集中的老路,而司马家族的最终命运也将被后人铭记,这一年公元266年。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杰出政治家曹操

二、 司马衷上位与嫡长子继承制

司马昭的长子是司马炎,次子是司马攸,从晋书记载看出,司马攸的个人能力与品德要强于司马炎,而司马炎能上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嫡长制的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身边活跃着一大批想借着依附太子能得到利益的高参,如何曾,贾充,这些人在司马昭面前变着法为司马炎好话,所以政治斗争中舆论宣传的作用非常重要。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皇帝司马衷

司马炎的长子是司马衷,司马衷智力不行,然而司马炎看自己的儿子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总是觉得自己儿子好。司马炎是因为嫡长子的原因继承了大统,因此他从心里对嫡长子有信心有好感,而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也是司马炎最终选择司马衷为太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司马衷智力不足,但是司马遹从小就表现的很聪明且成熟,这让老皇帝司马炎欣喜不已。

而皇位的继承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政治力量,司马衷的背后是皇后杨艳以及堂妹杨芷皇后,以及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贾充家族。在杨皇后家族以及贾充等政治势力的努力下,原本摇摆不定的司马炎最终决定司马衷为继承人,这一选择最终也将帝国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此看来嫡长制本身有着重大的缺陷。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八王混战开启

三、 诸王分封制埋下了重大隐患

西晋司马氏能够从曹魏手中夺取大权并建立晋王朝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曹魏的王权不稳固,曹魏政权并没有象西汉那种凭血缘和裙带关系建立起强势的统治。曹丕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强化了门阀世族的权力,弱化了皇权,使得曹魏政权的政治力量主要集中于士大夫与门阀势力手中,真正代表皇权的曹氏宗族势力日渐微弱。因此司马氏掌权后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为了巩固司马氏的统治,重新捡起了王族分封制的牙慧,对于司马家族的直系成员大加封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稳固江山,避免曹魏的覆辙。

司马懿本身就是门阀出身,再加上兄弟众多,一时间各地的司马王们大量涌现,这些司马同姓王,共计二十七人之多。司马炎认为这些同宗近亲血缘关系的王爷,出于同一个家族,镇守着全国各地,中央由帝国皇帝把握,江山应该自此稳固,殊不知,现实最终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一代妖后贾南风

四、 一个丑皇后如何成功的做到摧毁一个帝国

290年司马炎死后,司马衷正式登基,一场帝国内斗的风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贾南风正式成为了皇后,“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这是晋书的记载,白话就是喜欢忌妒别,生不出儿子,长相丑不堪言,身材五短,皮肤还黑,就象只黑母猪。如果仅有这些到也罢了,贾南风其人还非常淫荡,贵为皇后私下在民间寻找美少年供其享乐,这一点最终搞得朝野皆知,她和那个著名美男子潘安就有关系。从皇后贾南风的为人进一步证明司马衷确是一个白痴的君王,司马家族能人辈出却选了司马衷称帝正应了一句名言“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好色也只能算是个人爱好,隐私问题,但品格可就是属于社会属性,尤其是重要政治人物的品格影响巨大,贾后性格猜忌,生不出儿子不是她的错,她错在还贪恋权力,为了能稳坐皇后宝座将司马衷其他妃子怀孕所生的皇子悉数杀死,这还不算,与辅政大臣杨骏争权夺利,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西晋末年政治混乱

双方的矛盾最终在291年爆发。贾后与掌握禁军的楚王司马纬联合发动政变并彻底铲除杨氏宗族,杨太后杨芷被软禁后活活饿死。同年贾后再利楚王与汝南王的矛盾,诱骗年轻的楚王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握大权汝南王司马亮。在这两场政变被杀的司马宗室有数千人,当年高平陵政变中曹爽宗族被杀也有三千多人。贾后以以伪诏书的罪名迅速处死了楚王,至此朝中大权尽落入贾后家族。

八王之乱正式爆发

太子司马遹并不是贾后所生,贾南风妒忌心理的作用下设计陷害并毒死了太子,此事彻底激化了与司马宗族的矛盾。赵王司马伦早就想当皇帝,这次抓住了贾南风的把柄,率领愤怒的禁军攻入皇宫,诛杀了万恶的妖后贾南风。司马伦擅自称帝后,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纷纷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最终被杀。齐王司马冏掌管天下大权,其实司马冏当上大司马也是情有可原,其父司马攸原本是帝国最佳的继承人,只是后来被司马炎玩权术给搞下去了。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八个司马王的族谱

但是,河间王司马颙与司马冏矛盾重重,司马颙联合了长沙王司马乂共同发兵进攻司马冏。司马冏被司马乂所杀后,司马颙不满权利分配,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一起进攻司马乂,司马乂被围困在洛阳,东海王勾结禁军发动暴动抓住了司马乂,将其送给了司马颖,最终司马乂被杀。

此时的晋惠帝成为了双方任意摆布的玩偶,东海王与成都王、河间王不和,双方又爆发反复的攻伐,最终司马顒与司马颖双双被杀,不久东海王司马越干脆处死了自己的白痴堂侄晋惠帝司马衷,这一年是306年。

五、 八王之乱的后果

八王之乱,历时16年,战争以洛阳为中心,在北方展开,双方投入的兵力总数接近百万,死伤无数。这场来自国家核心层的内斗,彻底摧毁了西晋王朝原本稳固的统治,大量社会精英被消灭在这场战争中。原本在山西以及代地安身立命的少数民族趁着西晋王朝的迅速衰落而快速兴起,匈奴首领刘渊自称是刘邦的后人,于308年正式建立汉国,公元311年,归附于刘渊的石勒率军于河南苦县全歼西晋王朝主力十余万人,316年长安沦陷,曾经强大的西晋走到了尽头,五胡十六国的时代开启了。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中原八王混战

六、 八王之乱所折射出的历史命题

有人说八王之乱是民族的悲剧,很多人痛哭司马家族的无道统治,十几个司马之间你争我伐,才导致了汉族在西晋末期的大溃败,淮河以北成为了沦陷区,万千平民为躲避战火纷纷抛弃祖先世代居住的家乡向南方逃难。

八王之乱其实是历史的一种必然,八王之乱真正根因应该是中华文明中的封建专制,封建专制的本质就是皇权专制。

在西周开始出现了分封制,随后又演变出许多的诸侯王,自秦始皇开始到西汉,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中国历史上皇权统治说到底是依靠血缘关系的统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依靠血缘关系的专制统治有着重大的弊端,西晋八王之乱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所谓的亲情在权利争夺中还不如陌生人来得可靠。

中国历史为什么一再的从一个皇权走向另一个皇权,三千年来中国的历史发展只是在这个圆圈里转,转了多少遍,与皇权专制思想有着本质的关系。皇权体系下依靠血缘有关系维系的政治形态有着天然的缺陷,在这种皇权形式形成不了真正的社会精英治理体制,所谓的嫡长继承制,看似稳定,即便是择优继承,从本质上还是血缘统治论。

八王之乱与曹操的无奈,为何能折射出一部中华文明的悲情史

封建专制的演变

封建皇权专制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相比较民主制度的优点就是人民真正的当家做主,通过公开公平的优胜劣汰方式,人民自己选出自己满意的领导者,采用这种方式才能真正避免中国社会走入每一二百年出现一次循环的迥境。

总结:

中国的家天下制度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中国社会走入死循环,社会是所有人的社会,国家是所有人的国家,不是某一个家族的国家,用家族血缘方式统治国家最终的结局不仅仅是那个家族整体的灭亡,同时整个民族也定期不定期来一次血腥洗礼,我们有幸看到现在国家和民族进步了,选举制度作为一项政治制度得到执行,愿八王之乱这种悲剧不要再一次重演。

参考文献: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司马光《资治通鉴》,《晋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