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6-46(柴胡剂煮法)

 雪斌158 2020-05-13

柴胡剂煮法

需要多一个捞渣回锅再煎的过程。这是和解剂煮法,泻心汤、旋覆代赭汤也有这样的煮法。
劫肝阴
如果吃小柴胡汤,越吃越头痛、眼眶凹陷、眼睛发干、喉咙发干,说明是有点劫到肝阴了,需要用当归补血汤或者是一贯煎、加味逍遥散这些养肝养血的方剂来平衡。
岔题
小柴胡汤主要是要抓主证,和真武汤有很大不同,真武汤是要看体质。
乳房肿块可以涉及到三条经的病,把乳房比做一个山丘,最表层是阳明经,刚开始发炎是葛根汤证;中间穿山而过的隧道是厥阴经;其余部分中间区块是少阳经在管。
感冒如果辨不清楚,感觉三阳经证都有一些的话可以用小柴胡汤,小孩子和老人的感冒有时候就可以用。好多感冒初期都可以用,柴胡还是往外开,不用担心拉邪气入里。
桂林本伤寒论7.70
【7.70】太阳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而饮水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解释
病人病到六七天以后,一个感冒周期已经过完,感冒趋于和缓,脉迟浮弱,有点像太阴病的脉象,也可能是少阳病的气血虚弱。
恶风寒代表太阳表证没有消失。
手足温是身体有热会出现的现象,另外也是太阴病的表现。
这里解释一下手足温:
桂林本伤寒论9.10,10.16
【9.10】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0.16】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解释
这两条都说明手足自温都是太阴病,消化机能不好。
所以,回到7.70条,“医二三下之”,这个医生忍不住用了泻药,会导致脾胃更虚,湿气堆积,导致病人不能吃饭,胁下闷痛,身上发黄,后脑勺发僵,小便也解不出来。这些症状是不是和小柴胡汤证的很像?但是这是茵陈五苓散证,病情原理不同,这是黄疸,消化系统湿冷,所以要注意鉴别。
所以会饮水则呕,五苓散的水运化不良,再加上黄疸,加茵陈蒿。
桂林本伤寒论7.71
【7.7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方见上)
解释
接下来马上就用一条小柴胡汤证做对比。
这两条这么像,具体要怎么分呢?我们不如从药方来下手。
小柴胡汤毕竟是偏凉的,如果用在消化系统本来就被泻药下凉的茵陈五苓散证,会导致消化系统更凉而吃了东西就想吐;另外茵陈五苓散毕竟可以治疗水逆(喝水就吐,五苓散主证),所以仔细辩证还是能区分的。
再来看这一条,假如是柴胡汤证的话,它又有太阳证的症状: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是少阳症状;手足温是太阴症状;能挂到这么多条经病的只有少阳了。
泛讲三焦
中医学术圈认可的三焦学说分为四类:
1.按上下部位分成的上中下三焦;
2.三焦是一个气化系统气化,帮忙消化吸收,输布营养;
3.温病三焦系统,邪在上焦为温病初起,病变主要在肺,属卫分或气分范围。若逆传则邪可入心包,属营分或血分范围;邪在中焦为温病的中期或极期,病变主要在胃、肠、脾、胆等,属气分范围;邪在下焦为温病之末期,病变侧重在肝、肾,多为血分范围。传变的一般情况是“始上焦,终下焦”,但也有一病即见中、下焦病证者;
4.《黄帝内经》说三焦是一个腑。
传说扁鹊是可以看到墙后面人的人,相当于有透视眼,所以来看看扁鹊对三焦的看法:
三焦和心包络是无形的,心是有形的,和现代解剖都很吻合,三焦更像是能量部分,所以在尸体上解剖没有三焦的存在。
《灵枢》就说病一开始是在表皮,再往进是孙络,肌肉,经,腧穴,四肢,肠胃,最后是募原,就好像病邪传到最后,传到人体三焦,能量部分,影响人体能量,以至于长出癌肿之类的东西。
这是整体对三焦的一个感觉,希望在以后方剂的学习中慢慢学习、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