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惠州西湖归去来》|作者:彭妙艳

 风吟楼 2020-05-13

惠州西湖归去来

游过全国的若干个西湖,相比之下,惠州这一个给我的印象要深刻一些。

这湖原称丰湖。宋绍圣元年(1090)大文豪苏轼被贬谪到惠州居住后,见其非但位于城西,也有杭州西湖那样的秀美,遂改叫它为西湖,从此这湖即以西湖之名传播于世。

岭南名山罗浮山的余脉,从西北方绵延至此,堆积起百米、数百米海拔不等的几座山岭,其东即西湖。旧城区在湖的东、南两面。这里是典型的南热带气候区,温暖多雨。但最热的7月通常也是28℃左右,并无江南地区那样的酷热,一年四季都适合游赏。

跟杭州西湖的环山临城相像,而面积历史上曾是杭州西湖的两倍,现在却只剩5平方公里左右,已比杭州西湖小了。湖中有几处州屿,也有堤桥把湖面分成独立却相连的五湖:平湖、丰湖、南湖、菱湖和鳄湖,以平湖最大,而菱湖已几近淤塞。沿湖有楼台塔寺掩映于南方特有的碧树丽花丛中。湖的水源来自西山诸河溪,其中主要者有横槎水、新螺水、水帘水等。而流出则在北面的供水桥和东面的碧水关,分别注入东江和西枝江。因为水“活”,所以保持清沏。

这湖的山光水色,有着鲜明的特色。环湖青山淡雅,湖内水平若镜,岚光峰影,烟云散聚,深具曲折变幻之妙;洲者堤桥,雁塔亭台,并荐南国风物之美。在过去,这里以“五湖六桥之胜”享誉,现在风景已经有异,但是天然风韵犹然醉人。曾经有不短时间,人们习惯于把惠州西湖跟杭州西湖进行对比,以为“杭之佳以人事点缀,如华饰靓妆,而惠则天然风韵,如峨眉淡扫。”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西湖对于“自然”日增其量,而惠州西湖的人文发掘不断加大力度,使两者日益走近平衡。但总体上看,历史上的秀美风情还是明显的。

名胜古迹繁多,是时间沉淀积累的必然。古已有之的百花鸟语、红棉水榭、苏堤玩月、留丹点翠、玉塔微澜、桃园日暖、西新避暑外,这些年来,又有诸如九曲桥等新景的添建,更增添了古湖景象。

抬步而行,景致接踵而至。“百花鸟语”在平湖东北面的百花洲小岛上。在过去,这里称作“花墩”,遍植奇花,春夏花开,香布一湖,更兼鸟语啁啾,清脆明丽,由此成一名景。自从建了落霞榭以后,游人登临其间,放眼一望,波光霞彩尽收眼底,使观花之外,又有新的收获。

横卧于平湖和丰湖之间的苏堤,因是苏轼在官时组织修筑而得名。堤上遍植垂柳和相思树。中央是西新桥,在南宋重修时曾有作记,是我们潮人先贤许蹇提笔。倚西新桥栏四望,月光之下,水天一色,“人在苏堤千顷边”,别有一番情趣。

孤山之麓有苏轼侍妾王朝云的茔墓,掩映于松竹林中。墓上有六如亭,四角翼然,与墓旁碑廊相映,其中保存着苏轼的九方遗墨,也是吸引游人眼球之处。

湖西逶迤起伏的山岭间,布满圆浑黝黑的花岗石,其间茂林修竹,郁郁苍苍,溪谷幽深,楼阁隐现。当年揭阳先贤薛侃讲学其间,四方士人来聚,由薛氏传播的王阳明理学,由此浸渍出岭南儒学的光泽。是这位揭阳的中离先生,使山岭增色有灵,因为这个缘故罢,在其返乡不久,老乡林大钦往省赴试而游西湖时,不禁发出“此山公是主”的感慨。

西湖形成于东汉、东晋时期,一直以丰湖见称,自然景观秀美清丽,但没有什么知名度,北宋绍圣初,苏轼贬惠州后,三年间,既筑堤堰以提水利、修坟茔以瘗爱妾,又写歌咏湖山诗歌一两百首,借助着自己的诗名和才华,把默默无闻的西湖“打造”成与杭州、颍州两个最著名西湖齐名的风景胜地,被民间和后世尊为“西湖长”。宋、明苏轼、薛侃相继对于西湖的提升,使之成为岭南最享美誉的景地,为“江山也要文人扶”写下最具体、生动的注脚。

因为这样的“关系”,惠州不是我最常去的城市,西湖却是我最常游的西湖。踯躅其间,非但可以赏景,可以觅古,可以怀人,而且还可以展开人与物之间相关的各种联想。前面所称“印象深刻”,正是缘此而来。

2020年4月2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