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宦海浮沉的一生:每到一地都留下一个西湖,一段苏堤,一世传奇

 拾月的书阁 2020-02-22

苏轼一生恣意才情,挥毫泼墨,为中华文坛和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毕生所作的诗篇中,描写西湖的诗词是一大亮点,而他本人与西湖也有着诉说不尽的关系。

一入杭州醉西湖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惹怒了王安石,遂自请出京任职。在任杭州通判的三年时间里,苏轼游西湖、赞西湖,完全迷醉在杭州西湖的美景里,也由此留下了大量书写西湖的诗篇,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那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以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的独特神韵,这被认为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篇”。“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苏轼毫不掩饰地向世人展现他对杭州西湖的喜爱,杭州过后,所有湖光山色都成了西湖。

再见西湖筑苏堤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再赴杭州任知府,只是这时的杭州西湖因干旱、饥荒,再加上常年不治,淤泥堆积,已荒废不成样子。于是他上书宋哲宗,在朝廷的支持下,以工代赈,大规模疏浚西湖,并用挖出来的淤泥水草堆筑起自南向北横贯湖面2.8公里的长堤。在苏轼的治理下,西湖焕然一新,美景重现,杭州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长堤命名为“苏公堤”,也叫“苏堤”。从此,便开启了“东坡处处筑苏堤”的时代。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情迷颍州西湖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八月,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苏轼到任颍州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半年,却也为颍州办了几件大事,其中就包括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疏浚治理颍州西湖。只是并未等到西湖治理完工,他就又被调到扬州去了,但是当地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亦将西湖四周的护堤称作“苏堤”。堤上遍植垂柳、樱花、芙蓉等多种观赏花木,南宋时,还一度形成热闹的湖中集市。

苏轼对颍州西湖的印象也是极好的,他曾在诗中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相媲美道:“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可见他对颍州西湖的喜爱。

惠州西湖岭之东,标名亦自东坡公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贬谪惠州,天下也因此多了一个惠州西湖。“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惠州西湖,原名丰湖,因东坡先生一首《增昙秀》,从此丰湖便以西湖名号声动天下。

到达惠州之后,苏轼依然延续他疏浚西湖筑苏堤的治理传统,筹措钱财帮助当地治理水患,筑堤建桥,又给后世留下了一处“苏堤玩月”的西湖美景。

晚年的苏轼,心态愈加豁达,在远离政治中心的偏远蛮荒之地,他纵情山水,惬意十足。闲来无事,便与友人游湖小酌,醉意其间,自得其乐。

苏公爱泛舟,西湖遍天下

绍圣四年(1097年),年过花甲的苏轼被一再贬到海南儋州,途径雷州半岛时,与弟弟苏辙暂住天宁寺。期间兄弟俩常到寺边罗湖泛舟赏月,吟诗抒怀。苏轼离开后,当地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罗湖”改为“西湖”,后来还在湖中筑了一座“苏公亭”。“弟兄聚散天南北,烟水苍茫情有无”,自此,天下西湖又多了雷州一个。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辗转多地,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给当地人们留下一个西湖,一段苏堤,一份传奇。苏轼对西湖是情有独钟的,无论仕途多曲折坎坷,人生多阴晴无常,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如他始终心系百姓,造福一方,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就藏在他为民奔忙的那些足迹里。


文┃拾月

图┃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