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 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 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 解析 作者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平仲,陕西下邽镇(今陕西渭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这首诗写黄河落日之秋景,渲染了一股萧瑟之意,抒发了内心凄凉之感。 诗的首句写河上所见之景。“岸阔樯稀波渺茫”,黄河河岸宽广,河道里船只稀少,水面波浪滚滚,一片苍茫。一个“阔”字,一个“稀”字,一个“渺茫”,瞬间就将黄河独特的苍茫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到了次句“独凭危槛思何长”,诗人的形象出现了。他独自登上高高的亭子,看到这样一副壮阔的黄河景象,内心思绪悠悠。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接下来写的是远景,是诗人在亭上极目所望之见。只见远处的树木,一片萧落破败之意,而在树木之外是什么呢?是“一半秋山带夕阳”,这一句写得很具有画面感。视线的尽头是洒着一半昏黄夕阳的秋山,为什么是一半秋山?因为夕阳西下,落日的光芒被遮了一半,留远山一半昏暗,一半金黄。 诗友们还记得中学时期一首经典的古诗理解题吗?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请问首联哪个字用的最好?诗词君还记得一个“窥”字。不过这里要说的是颔联,“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这两句与本诗的“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很相似,不过前者者写“秋山”,后者写“黄叶”,各有妙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