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防治地质灾害? 先来看看这些小知识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5-13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有预案,临灾不慌乱”,日常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这样才能在灾难到来时做到有效防范。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未雨绸缪,抓牢地灾防治“知识普及、隐患排查、项目推进、部门联动”四个重点,全力迎战,尽最大努力打好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屏障。

加密巡查排查。该局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等五类区域的核查,摸排出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1401处,其中,威胁50人以上隐患点74处,市级以上隐患点26处。严格落实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及避险移民搬迁避让季报制,对每一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监督和督促,通过各种措施力推地质灾害隐患消除工作,2019年我市共申请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150处。

(记者 周蒿 通讯员 陈柯达)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

自然地质灾害:由降雨、融雪、地震等自然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人为活动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二、诱发滑坡、崩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融雪,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易诱发滑坡、崩塌。

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易诱发滑坡、崩塌。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可能诱发滑坡、崩塌。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可能诱发滑坡、崩塌。常见的可能诱发滑坡、崩塌的人类活动有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的机械振动等。

三、地质灾害管理基本原则

地质灾害管理基本原则是实行分级管理、推进减灾社会化;推进灾害管理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把地质灾害管理同地质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国土开发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管理体系。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五、崩塌、泥石流灾害前的临灾预兆

地质灾害发生前数天、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兆是清楚的。只要普及地质灾害防范的基本常识,及时捕捉前兆,迅速采取措施,就可以成功避免人员伤亡。

1.危岩体下部突然出现压裂。在崖下突然出现岩石压裂、挤出、脱落或射出,通常伴随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响,这种迹象表明可能发生崩塌。

2.动物出现异常现象。猪、牛、鸡、狗等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可能是滑坡、崩塌即将来临。

3.泥石流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要注意行洪区次级滑坡堵沟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上游行洪区次级滑坡在洪水冲刷掏蚀下发生滑动并堵沟断流,这是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暴雨期间沟谷堵塞时,随意去疏通是非常危险的。

4.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可能是由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5.临灾前兆的综合判定。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具有综合的前兆,单一由个别的前兆来判定灾害可能会造成误判,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发现某一前兆时,必须尽快查看,迅速做出综合的判定。若同时出现多个前兆时,必须迅速疏散人员,并报告当地主管部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