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要有诗意

 wenxuefeng360 2020-05-13

余光中曾经说“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要有诗意

诗歌在现代社会离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遥远,说起诗歌,很多人感觉那是比较虚无缥缈的东西,偶尔遇到一个喜爱诗歌、经常舞文弄字的学者或者知识分子,甚至都会觉得是在咬文嚼字、贻笑大方,浑身充满旧时代那种文绉绉又腐朽的书呆子。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社会的悲哀,更是文学的悲哀,也是教育的缺憾和不幸。文学远离我们,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诗歌更是没有容身之处,很多人嗤之以鼻,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体现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贫瘠和心灵的空虚。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要有诗意

诗歌,特别是以唐宋诗词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和精气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曲折蜿蜒的前进过程中,诗歌始终是渗透于与苦难挫折搏斗的精神力量中,甚至是战胜困难的犀利武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承载了无数国人自强不息、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生活态度,当然,爱国情怀的表达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友情、爱情、故乡、田园等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从诗歌当中就可以看到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有中国诗歌的滋养和文化的浸润,才有强大的、屹立不倒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要有诗意

我们读古典诗歌,常常可以从诗歌当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诗歌当中触碰到诗人的灵魂和思想,感受到诗中的场景和情感,诗中有人物、有故事、有灵魂、有情感、有历史,诗中既有细腻的情感刻画,又有恢宏的历史画卷,可以说,诗歌给人以力量,让心灵充实,让生命更加坚韧,让灵魂更加有趣,让短暂的人生变成精神的永恒。

作为教师,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认识到诗歌的重要性,体会不到诗歌对精神和心灵的净化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很多教师只重视授业解惑,重视学习成绩,对于传道和思想教育,并不怎么热衷和擅长,其中主要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精神世界并不富裕,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还有社会风气的影响,让教师的传道势单力薄,颇为吃力,无从发力,见效甚微。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要有诗意

但不管怎样,作为教师,特别是文科类的教师,比如语文政治历史美术等等,如果不能在教学中渗透诗歌,引领学生去探求和感受诗歌的美好和意蕴,那么你的教学是有很大缺憾的,文科类的教学离不开中华文化,中国文学更是绕不开诗歌,没有诗歌的滋养和浸润,学生的审美观不可能完整建立起来,因为诗歌是生活中最精细的部分,体现了心灵的净化、灵魂的高贵和思想的深邃。

一个爱诗歌的人是向上和向善的,是热爱生活的,教师的“传道”,如果能让学生爱上诗歌,相当于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建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中有各种各样的鲜花种子,假以时日,这些种子定能绽放美丽的花朵,让花园世界芬芳四溢,五彩斑斓。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要有诗意

教师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也不必每天谈诗论词、吟花咏水,但要让教学和生活富有诗意,要引导学生爱上诗歌,去领略诗歌的美,一个教师如果视人生为诗,那么她的行动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当孩子爱上诗歌,我们就有了精神支撑,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必定是深邃又高贵的,前进的过程必定是充满力量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