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绽放的国学大师—纪录片《大师-陈寅恪》

 360QAQ 2020-05-13

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湖南长沙的陈寅恪,集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是中国现代优秀文化代表,优秀象征。

他出身于一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中国传统文化充实着他的内心,从而为他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是他的成功的根本因素,十三年的西方游学经历使他取长补短,充盈内心,开阔了眼界,不断汲取国内学习不到先进文化,使他逐步认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十三年的时间他人在西方,然而最后带回来的是更加优秀与完善的中国文化。回国后他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责任,教授出了一批批年轻的社会精英,为国家培养出爱国人才。

他本人还十分崇尚佛教文化,在授课是用黄色的布包裹着佛经圣经,而其他的书则一律用黑布包裹,可见他对传统佛教文化的尊重。在他的教学生涯中,遇到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他仍然坚定的站在就业岗位上,因此患上了眼疾,面对当时严峻的国家形势,他抛弃了自身的顾虑,为了逃出敌人控制区,他放弃了复明的机会,终于逃出了敌区,即使失去了光明,他在上课时仍然睁大眼睛,两眼发出光芒,反映了他倔强不屈的人格特色,同时在他晚年的时候,身体尽管饱受痛苦折磨,但他仍然从未在自己的语言与文字中透露自己的内心的折磨,这正是他不屈内心的表现与反映。虽然他是一个文学大师但是他对数学的要求极高,无论是对自己的家人还是学生,他都喜欢在数学方面优秀的人,可见他在文学与理学两方面的成就。

传奇绽放的国学大师—纪录片《大师-陈寅恪》

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及其有前瞻性的人,他是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一批人,比早期马克思主义倡议实践者早十年之久,他一直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他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要求他们有自我判断的能力,这也是他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青年的重要原因。岭南后,陈寅恪已经失明,陶铸亲自为他修建小路,提供他平常的散步, 同时他还把课堂搬到了家里,前来旁听的学生各式各样,有时大学教授也来旁听,他一贯崇尚书院教学,上课时穿一身长袍,即使只有一个学生也不例外,可见他对教学的严谨态度。有时上课也坚持自己用粉笔写板书,即使看不见而且有时还把文字写重叠,仍然坚持。在他教学晚年,他的教学不受主流文化所接纳,所以学生越来越少,他坚持文言文繁体竖排写作,而且不允许任何人改自己的著作。身边的学生越来越少,但是在过生日时他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学生蒋天枢,陈寅恪十分感动同时为他袒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心路历程,学生蒋天枢答应了老师的遗愿,在自己80岁完成了老师的嘱托,而另一个学生刘节在特殊时期的中国,他为老师接受批斗,并坦言从未后悔而且感觉十分光荣,反映了他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即使身在不同地点然而心永远牵挂着老师。但是还是没有熬过身体的折磨最终于1969年10月7日与世长辞。

传奇绽放的国学大师—纪录片《大师-陈寅恪》

回顾陈寅恪的一生,即辉煌又波折,在与旧我决裂时,坚持与自己的学术安身立命,可见他对学习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后世所敬仰。在中国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国付出杰出贡献的人数不胜数,陈寅恪是众多优秀人物之一,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才有了中国磅礴发展的今天,铭记历史,感恩先辈,提升自我,报效祖国!!!

传奇绽放的国学大师—纪录片《大师-陈寅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