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漳泉一体化理性探讨:也许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二岸猿声啼不尽 2020-05-14

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迎来发展良机。1985年,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同时被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厦门依靠特区政策,吸引外资,取得较快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泉州发挥侨乡优势,以“三来一补”起步,依靠民营经济,闯出一片天地,经济总量全省倒二发展到全省首位;漳州市经历了“大念山海经”转型为“工业强市”,再到“加速工业跨越发展”,经济实力逐步增强,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位。(文:西岸海盗)

2011年9月8日,泉州、厦门、漳州三地签订了《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探索同城化。

2012年《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出炉,规划中提出至2015年,初步实现同城化;至2020年,基本实现同城化,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

如今,2019年已经过去,2020年已走四分之一。为了探寻厦漳泉都市区的发展成效,特收集了一些资料,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厦漳泉一体化理性探讨:也许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透过数据看本质:厦漳泉都市区成效并不明显

从启动厦漳泉都市区一体化的2011年到2019年,厦漳泉都市区的整体发展情况又如何呢?让数据说话!我们来看经济实力、人口聚集、政府财力、人民生活等几组数据的对比。

1.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厦漳泉都市区GDP合计20684亿元,占全省48.8%,比的2011年的占比略有下降;人均GDP为113708元,是全省平均107139元的1.06倍,而在2011年是全省平均的1.08倍。

2.在人口方面。2019年厦漳泉都市区常住人口合计1819万人,占全省45.8%,比2011年的44.8%提高了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合计1544万人,占全省39.6%,比2011年的38.1%提高了1.5个百分点。

3.政府财力。2019年厦漳泉都市区财政总收入合计2524亿元,占全省49.0%,比2011年(1327亿元)的51.1%,下降了1.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合计1446亿元,占全省47.4%,比2011年(725亿元)的48.3%,下降了0.9个百分点。

4.人民生活。2019年厦漳泉都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1元(常住人口简单加权计算),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13倍,而2013年是全省平均的1.15倍。住户存款方面,2019年合计9121亿元,占全省43%,比2011年的48.4%下降了5.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2019年合计6716亿元,占全省42.6%,比2011年的46.7%下降了4.1个百分点。

厦漳泉一体化理性探讨:也许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数据表明,自2011年以来,厦漳泉都市区仅在人口聚集有了一定的成效,至于经济总量、政府财力、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指标的提升速度,并没有明显高于甚至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从数据对比而言,厦漳泉都市区一体化建设难言成功。至于提出的'2020年基本实现同城化,实现产业、空间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只能靠想象了!

起底厦漳泉一体化:肥了厦门,瘦了泉漳

虽然我们知道厦漳泉都市区的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没有什么明显优势,但是对于厦漳泉各自而言,却又是另一番风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在经济总量方面,与2011年相比,泉州和厦门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占比均下降0.6个百分点左右,只有漳州的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泉州和厦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增速有所放缓,而漳州起点较低,因此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厦漳泉一体化理性探讨:也许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在人口聚集方面,与2011年相比,厦门常住人口增加了68万,泉州增加了53万,漳州增加了32万。值得注意的是,厦门净流入人口为168万,泉州净流入人口为113万,漳州则是净流出6万。厦门由于城市建设水平和优美环境,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人口,尤其是泉州、漳州等大量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在厦门购置房产,甚至常住厦门。

在财政收入方面,2019年厦门、泉州、漳州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329亿元、839亿元和356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2.16%、8.43%和7.51%。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768亿元、458亿元和219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82%、4.60%和4.62%。厦门财政收入无论是金额还是与GDP的比重均远远大于泉州和漳州,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的差异。当然,产业结构差异的背后是厦门对于高端产业的聚集能力,泉州和漳州大量知名企业总部(运营中心、电商营销)迁往厦门,为厦门创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这是厦门财政GDP比远超其他地区的关键因素。

顺便提一下港口问题,厦门港定位于“国际航运枢纽”,拥有先发政策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港口纵深腹地,对于泉州港和漳州港来说是极为致命的。泉州港经历了2012年被”湄洲湾港“事件折腾之后,形成了两个机构分头管理之奇葩现象,加上货物外流厦门港,自然是半死不活状态。

漳州港在2010年被厦门港合并,记得当初有不少漳州人甚至为之欢欣鼓舞,那真实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2011年漳州港货物吞吐量5161万吨,到了2019年只剩下4638万吨,8年过去了不仅没有增长,甚至萎缩了10.2%!而厦门港呢?含漳州港同期增加了36.3%,剔除漳州港则增加59.2%!不知道漳州人会不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八年来的厦漳泉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的最大成效就是肥了厦门,瘦了泉漳!

厦漳泉一体化理性探讨:也许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正确的一体化方向:互惠互利才能在一起

谈到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厦门会那么热衷于主导厦漳泉一体化!因为在他们主导的一体化规划中厦门的产业空间布局是基于食物链的顶端,泉州漳州则处于二三级,说白点就是制造业基地。八年来的发展趋势,也证明了厦漳泉都市区实际上就是厦门都市区,最终还是突出厦门的中心城市地位!

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厦漳泉一体化发展趋势并不好,平均发展速度甚至低于全省。从与长珠同时开放,到现在蜗居东南一隅,除了台海因素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抓错了重点!放着两个人口大市、产业大市不顾,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无脑突出“二奶”发展,才造成今天这种尴尬的局面!

其实,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排斥厦漳泉一体化。我很赞同交通、信息共享等民生方面一体化,比如推进城际铁路RI线的建设、推进医联体建设这种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至于强行划分产业空间布局,这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提高经济发展成本的计划手段,并不可取!

厦漳泉一体化理性探讨:也许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厦门已经拥有了较好的城市基础,作为一个中心城市顺理成章。但是这么多年过去,厦门的聚集远超辐射,造成了泉州漳州发展“贫血”,难以与厦门齐头并进,共同做大都市区。去年岛城总结吹嘘了厦漳泉实现“产业双向转移”,看罢我觉得有点无语。到底是怎么双向转移的呢?

可能厦泉(安溪)经济合作区、厦漳(长泰)科技创业园等就是他们认为的辐射吧?这些共建工业园区确实为安溪和长泰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即使是税收五五分成、七三分成,我们都是欢迎的,谁让我们自己无能呢。

产业聚集这方面也不能避之不谈。泉州漳州企业总部前往厦门,对于利用厦门的要素优势,壮大企业发展自然是有帮助的。但是对于总部迁往厦门的是不是也可以摆在台面上,考虑税收分成呢?比如三七分就好,也可以划个5-10年的年限,至少让泉漳两地不至于失血过多甚至贫血!这样才能体现出互惠互利原则,才能真正推进厦漳泉都市区一体化!

arro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