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真的有让孩子主动学习的秘密?家长岂不是要高兴哭了!

 福瑞满堂 2020-05-14
现在的家长,不怕为孩子学习付出金钱、时间、精力;就怕孩子不爱学习。

为了让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家长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买学位房、上高价校、请最好的老师、去常青藤名校游学、给孩子许诺各种奖励……

可是,这种被动、强迫、引诱孩子的学习,投入大收益并不明显。

那么,世界上真有让孩子主动学习的秘密吗?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现在70年代、80年代的父母,小时候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于是,就会有一种“改变命运”的天然动力。

“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走出去,以后就不要回来了”,很多老师也会以类似的发自肺腑的真诚话语,来鼓励当时的孩子。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孩子,已经为人父母了。而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即便是在小地方的,也都比过去好很多了。

那么,努力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我相信,很多有类似经历的家长,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同时,过去几个月,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被疫情推到了一面“照妖镜”前。老师变成了主播,课上得好不好所有家长都一目了然;学生上网课,学习状态怎么样老师和家长全看在眼里;而家长呢,过去只需要督促下作业,现在却恨不得24小时在线督学,自身的情绪管理甚至家庭关系都被摆到了摄像头前。

其实,网课期间暴露出的各种问题,过去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家长可能忽视了。我们大家都应该感激这样的机会,能看到孩子和老师在课堂上的真实状态。

我们家长更要克服困难、积极参与到课业学习的整个链条中去,通过观察、分析孩子的一系列表现,尝试厘清他们“厌学”的真正原因。
 
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或是有地方没听懂?是作业太难还是重复训练太多?是因为家长的激励和帮助不到位吗?是因为孩子想念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吗?……

在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网课生活中,我们家长一定不要过多焦虑孩子的知识掌握,更重要的是看他们在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等底层能力上暴露出的问题。

或许,如何发掘出孩子内在动力,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难题——就像成年人如何找到终身学习的动力一样——家长和孩子需要一直面对并不断探求。

那么,我们特别邀请来自素有“神奇学校”之称的北京赫德的常丽华和杨玉翠两位校长,从孩子个体、家庭、学校这三个维度,来共同探讨如何让他们自主热爱学习的问题。


她们在最好的公立学校呆过,在最好的双语学校之一当着校长,见过各种“款式”的孩子,一线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而且,在童书妈妈探访赫德学校,以及多次和赫德的师生接触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最基层的一线老师,上课的孩子,都充满着热情和快乐,这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为,在中国,你可以找到很多建筑恢弘、教学严谨、师生奋进的学校,但是,一所让人感觉到亲切、热情、快乐的学校,还真的是凤毛麟角。

童书妈妈有一位在日本的华人读者,看了我们报道的赫德学校,为此专门搬家到北京让孩子上了赫德。

说实话,我一直还都有些忐忑,怕对不起他们,让这个海外的家庭如此折腾——大家都是让孩子去国外留学,可是他们却专门回国,要让孩子至少能够在赫德读上一段时间。

所幸,他们一家都很满意,我也很高兴能够帮助到了他们。

所以呢,今天两位赫德的校长所分享的一些关于主动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应该值得家长们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


第一个秘密
学习是为了享用它
孩子因为喜欢才学习

很多家长都会问“数学应该怎么学”“诗词记不住怎么办”,其实每个学科想要学好,都需要解决以下两个底层问题: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思维提升。

最开始可以采用一些外在的包装形式,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变魔术等等。但是最终还是要让孩子享受到思维的乐趣,享受到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乐趣。

比如去游乐场,可以把钱给孩子请他们去买门票。引导他们将一家人按照成人、小孩来分类。下次去游泳池,他们会发现“咦?这次是按照男女来分类的。”

这就是思维的提升。


第二,与生活连结。


比如说学古诗,其实关键在于能不能找到一个点,打通古今的世界。


比如在学习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时,第一句就是“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这个“藜”就是灰灰菜,一种很常见的野菜。我们如果能亲自带着孩子去路边挖回来一些,再用它做成一道小菜,整个过程将非常有趣。

做家务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特别棒的知行合一的学习机会。一家人一起挖野菜、做饭更是一次难得的家庭体验。

孩子会在玩的过程中,穿越回古代和几千年前的诗人产生共鸣。


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在文学中接触到一个很生动的生活方式,也会让今天的生活变得更有趣。

 

第二个秘密
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能带给孩子深刻、持久的快乐

以一堂小学二年级的线上诗歌课为例,老师设计的教育活动分为三个步骤——师生共读关于春天的诗;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学生创作诗。

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兴致勃勃地完成了户外观察环节,可到了创作环节就犯了难。

此时,我们家长首先要明确,二年级小朋友的书面表达能力还不能和思维同步,他们和大人一样也有畏难情绪。

然而当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克服了困难之后将收获深刻、持久的快乐。

克服的困难越大,他们的成就感和尊严感也就越强,从而就越乐于去克服困难,形成教育上的良性循环。

户外观察时务必引导孩子做好随堂记录。这些细微的的点经过后期的梳理、重组,就有可能形成一篇很棒的作品。


第三个秘密
催作业有技巧
做好分阶段总结很重要

我们要承认,有时候小朋友做作业,确实需要外力的推动,而这恰恰是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结合自身性格,尝试一些催作业的新“话术”。

询问意见型:“哎?今天这个老师讲得怎么样啊?你给老师打个分呗。”如果孩子回答“挺好的”,就顺势说“那今天作业肯定做得很顺利喽。如果孩子说“不怎么样”,也别着急,先确定孩子是否有没听懂的地方,明天或过几天再继续询问。

幽默型:“天哪,你一看就是我亲生的,都可以做这么难的作业啦?!”

正面引导型:“哇塞,你真是太厉害了,都不用别人提醒你写作业。世界上最厉害的人就是能管住自己的人。”

装傻型:“这道题我小时候怎么没学过?怎么做啊?”

不论采用哪种话术,都要牢牢记住——小朋友的自控力是慢慢成长的过程。

因此,建议家长认真记录孩子提交作业的情况,分阶段做总结。

比如做个类似“作业资产负债表”的表格,按时提交就用黑笔写,没按时就用红笔写。除了是否守时,表格中还可以加上“质量”“是否主动改错”等项目。

只要家长耐心引导一段时间,表格肯定会慢慢“赤字变黑字”的。
 
点击大图,查看北京赫德学校采用的“作业提交情况记录表”。
 

第四个秘密
写完作业绝不是终点
孩子的作品需要被真正地看到、听到、赞赏

好,孩子做完作业就结束了吗?其实我们可以借助孩子的作品继续做文章,让它继续产生教育意义。

还以写诗为例,可以请孩子为所有的同学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或是将署上了孩子名字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这将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成就感。

当孩子看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之后,家长切记不要挑起竞争。

还是那句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有的孩子写诗文字优美;有的孩子则干脆来了一首“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的顺口溜。这里只有不同,绝无好坏之分。

当家长不再以写完作业,全部答对为目标,就有可能通过一次作业,发现孩子身上的学习者特质,让他们感到巨大的成就感和被尊重。

教育的本源不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不一样的人,让他的特色更突出吗?

▲ 类似诗歌创作这种开放型作业,是孩子难得的从同伴的作品中培养跨学科思维的机会。用心的家长会发现同一个主题,有的孩子擅用语言描述日常所见或抽象的情感;有的孩子会从一朵花的此时此刻联想到植物四季的变化;有的则从花瓣由生到死引发哲学思索。



第五个秘密
激励孩子务必言之有物、抓住时机

当一个小孩知道只要我认认真真做一件事情,一定会有人给我真诚的回应,那他做事的热情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要做到恰当、有效地激励孩子,家长千万警惕两个误区——盲目表扬、讲大道理。

如果孩子写的诗文字优美,我们可以说:“哇,你的诗就像诗人写的”,如果孩子写的是顺口溜,那我们可以说:“你的心态很好,思路特别开阔。”

另外,激励孩子的时机也很关键——孩子提问和当小老师时。

曾经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小学生在课上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之后,回家问家长为什么就是180°啊?招来了严厉的批评,说孩子上课是不是没好好听,怎么学完了还不会?!

这位家长其实大错特错了。

事后经过老师询问,孩子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脑子里有一连串的问题:“是谁最先知道是180°的?他是怎么找到这个数字的,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瞧,每个问题都直指数学的本源,是真正地像科学家一样在思考问题。

所以,下次再听到孩子不着边的提问时,请一定追问一句“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当你真正明白这些“傻问题”背后的逻辑之后,你可能会自叹不如。

第二个时机是孩子当小老师的时候。

当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不管听众是不是懂了,孩子自己都经过了一次完整的逻辑整理和输出,是费曼的终极学习法。

当我们听孩子讲时,会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更容易引导他们想得更广或更深。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一帮一还是小组学习,都值得大力提倡。
 

第六个秘密
让孩子用最擅长、舒服的方式去学习

很多家长都参加过学校开放日,如果在课堂上看到别的孩子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唯独自己的孩子一声不响,估计大部分家长回家都会训斥孩子:“你怎么不举手啊?!你看某某多积极啊。”

殊不知,这一席话除了打击孩子自信心,起不到任何正向作用。

首先,积极举手≠聪明,不举手≠没听懂。

虽然是同一个班的孩子,但每个人的学习类型都不一样。积极举手的孩子,倾向于瞬间思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但可能思考得比较表浅,或是有一个回答的套路。

不喜欢举手的孩子,则大致可以分为几种:

  • 沉静谨慎型:他希望想得更周全些,甚至万无一失了再开口。

  • 梳理总结型:其他同学的发言他都在认真听,如果被老师提问会回答得头头是道,集各家所长。

  • 笑看风云型:他会觉得“举手发言没什么了不起,我都会了才最重要。”你看,活得比我们大人都通透。


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在某一堂课、某一道题的表现,就忙着给他贴标签,更不要逼着“沉静型”的孩子积极举手。

一位有经验、负责任的老师,自然会去帮助那些走神或是偷懒的小孩,只要他们最终能掌握学习内容,家长就放手让他们用自己擅长、舒服的方式去学习吧。

推荐大家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参考肯·罗宾逊著作的《让天赋自由》。我们常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那我们家长首先就要对孩子的天赋和特质有更准确的把握。
 

第七个秘密
同伴间的一场聊天
胜过家长和老师的一万句忠告

疫情期间尤其是复工之后,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独自在家上课很孤独。有的小孩甚至出现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种情况下,一味要求孩子正能量是不现实的。父母不妨人为地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和同伴们来一堂“聊天课”。

可以事先约定一些底线规则:比如每周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事先约定好聊天的时长,比如40分钟。不能说脏话,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家长们还可以事先商量,准备个小话题,打开一下气氛。

“聊天课”的主角当然是孩子们,我们家长尽量不要干涉发言内容,要相信他们的自控能力。只要安心做好“网管”,帮他们解决一下技术性问题就行。

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很自然地就会聊一聊每天是怎么过的。当孩子看到有的同学时间安排得很好,还有充足的娱乐时间;有的小伙伴课业之外帮妈妈辅导妹妹功课,还赚了零用钱,他自然会很羡慕,说不定也想试一试。

这种同伴间的互相影响,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学习,远胜过师长的谆谆教诲。

同时,我们家长也需要互相沟通、交流。尤其是心情郁闷时,一定要主动调节。去公园散散步,和朋友聊聊天,只有父母心情舒畅了,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


几个小建议
维系良好亲子关系

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如果把一件事交给他们负责,就尽量保持只参与、不干预的态度。

尊重孩子,用和大人说话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要懂孩子,用心观察他们的日常表现。

抓大放小,保持合理的亲密关系。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警察。假如孩子一做数学题,你就在一旁死死地盯着,那数学给孩子的感觉不是对就是错,一下笔就有50%的可能做错,那他能不紧张吗?他又怎么会喜欢上数学呢?

 
总之,自主学习是个系统性问题,父母既是孩子的养育者,也是教育者。

非常时期,我们的家长和孩子都特别不容易,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说说发生在你家的那些鸡飞狗跳,我们一起讨论、找出对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