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效强讲述:2002年清明,我们在延安给路遥扫墓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回忆在延安给路遥扫墓往事

宗效强

央视4台近日播出由董卿主持的《故事里的中国》,介绍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不由使我回想起一次为路遥扫墓的往事。

那是2002年我有幸参加兰州市作家协会赴延安采风团,到延安采风。正值清明时节,我们一行在《延安文学》主编,著名诗人曹谷溪老先生的带领下,专程到路遥墓扫墓。

走进延安大学,右手学生食堂后有小路上山,沿着崎岖山路爬山,半山腰立一巨石,“文汇山”三个大字赫然在目,延安大学校长申沛昌题写。这块巨石酷似一沉思的智者头像。谷溪老说:“这块石头寻找的可不容易,跑了秦岭不少的河道沟岔,在秦岭风雨口见这石,我眼前一亮,就它了。这石重四吨多,运上山也费了大劲了,硬是靠人力弄上来的。”

继续爬山便到了墓地。墓地虽然不太大,但庄严、肃穆,两边种植了松树、杏树、白桦树,墓冢用石砖砌成,前立石碑:“路遥之墓”。墓冢后边墙上有孺子牛浮雕,和“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大字。墓两边各有两个石条桌,左边条桌是《路遥文集》责编陈泽顺捐赠并题写:“陕北人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右边条桌是《平凡的世界》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并题写:“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

我们怀着无比沉痛,无比敬仰的心情向路遥敬献鲜花,并点燃三支烟、三支香,大家站一排向路遥三鞠躬致哀。此时有几位上山的青年也加入到我们的祭祀行列。交谈中得知,他们是西交大的学生,清明专程来为路遥扫墓的。说到路遥的作品,他们兴奋异常如数家珍般的:高大林、巧珍、孙少安、孙少平。他们得知我们是来自兰州的作家,并了解到曹谷溪先生是路遥的挚友,这个墓地是他一手主持设计,建造时,立刻兴奋跳跃,围着曹老要他多讲讲路遥的故事。曹老说:“路遥是中国文学历程中的一个顶峰,他的作品都是励志的”。“当年我29岁路遥21岁,我们合作创办了《山花》杂志,路遥的处女作小说《优胜红旗》就发表在《山花》杂志上,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黄土地滋养使他走上了中国文坛的顶峰。他一直扛着红旗走完了自己的创作路程。”

路遥的一生,在极度贫瘠的沟壑纵深的黄土地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完了他42年的人生历程。他的著作如根植黄土地上盛开的山丹花一样鲜艳,夺目。

我想起作家王安忆说过的一句话:“路遥不是在格子纸上写文章,而是在黄土地上写文章”。是啊,路遥的创作离不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他才是我们敬仰的伟大作家。

谷溪老说:“路遥去世后,引起了一股路遥热,国际上许多国翻译出版,再出版了他的作品,在日本还成立“路遥研究会”等,一位名叫安本实的学者,编写了《路遥创作年谱》”

这是一次永生难忘的扫墓活动,虽然过去十多年了,仍记忆犹新,尤其在清明时节,思念更甚。

路遥没有死,他永远活着!

作者简介:

宗效强,兰州市人,生于1943年。和许多同时代人一样,享有平凡又充实的快意人生。生活的轨迹一目了然:少小入校门,青春戍国门,壮岁进厂门,老年守家门。

退休前就职于兰州电力修造厂。共产党员,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

著有散文集《心谷回音》和《忆海波光》,另与战友合著诗文集《我们是原子城保卫者》。

现为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剩年余力,仍将奋进在文学路上。

本文作者宗效强先生授权陇史荟独家刊发

    






王文元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