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青春期性别认同混乱,该如何做好性别教育?

 扶禾心理教育 2020-05-14

本案例已通过家属及本人同意公开

学生背景

张同学(化名),男,14岁,初二。

学生具有女性化倾向,家族中唯一男孩(父母两方家族其他同辈均为女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亲喜欢说教,但不关心其生活。母亲较强势,孩子不懂正确的表达感受,不懂化解不良情绪,常用忍、扛的方式处理情绪。

张同学初一时交了一个女朋友后被抛弃,此后,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张同学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个女孩,并对同性的朋友有特殊的情感。

在网上认识了一个20岁左右的男网红(非正常性倾向)并开始约见面,两人关系暧昧,学生对他产生了依赖,并认为自己为重要的人就是他。

父母担心张同学处于青春期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取向,特此求助。

咨询分析

1、成长环境的男性力量比较少,所形成的价值观会有女性倾向影响。

2、张同学对于自己负面情绪处理采取原始方式,没有发泄渠道,久之变成价值观上的负面积累。

3、张同学缺少内心支撑,心里缺乏力量感,从他找一个男网红可以看出他缺少爱的陪伴,因为父母都是讲道理和强势命令。

4、青春期是形成自己角色认知和性别认知的关键阶段,此时缺少关爱与正确认知,才造成性取向转向。此“非正常性倾向”为获益性反向表达。

扶禾心理教育调整方法

扶禾心理教育独创“3+X”教育转化体系帮助孩子在心理和学习等方面进行有效转化,由专业团队执行转化方案。

24小时无缝陪伴,言传身教,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境教>身教>言传。让孩子养成深植身心的好习惯。

调整重点

在扶禾心理教育进行六个月的托管,通过心理咨询,对青春期自己的认知,性别角色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做家庭安抚,重新建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1、性别角色认识调整

性别意识是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部分,孩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是对自己的第一次“看见”。

由于张同学处于一个阴盛阳衰”型家族,母亲也较为强势,这也是张同学性别意识模糊的原因。

根据张同学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在他能理解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

  • 认识性别差异

  • 接受自身性别

  • 尊重异性

这不仅能让他正确认知生理构造,更是为了让他学会接纳自己的身体、性别以及角色,从而更好的适应他所处的环境。

2、重构亲子关系

养育孩子的核心就是亲子关系,我们并非完美无缺的父母,关系断裂也不可怕。因为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可以像孩子抛出橄榄枝去重建联结。

  • 学会倾听

  • 互相理解和有效沟通

  • 身份定位:亦师亦友

  • 以身作则

 

后期回访

在扶禾心理教育进行六个月的托管,通过心理咨询,对青春期自己的认知,性别角色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做家庭心理咨询,重新建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内心有了力量支撑,孩子感动的流下泪来,说从没有这样内心被支撑,被家人支撑!

有了正确认知,开始正常和同学交往,和父母沟通。学习成绩速度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