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杀朱棣,这个甘肃人干了件惊天大事,留下一个令人惊悚的词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景清谋划刺杀朱棣,

 一个明朝甘肃人的惊世传奇

在明代,甘肃出了不少传奇人物,有鞭打国舅的李梦阳,有战功卓著的名将达云,有和董其昌齐名的大家米万钟。然而,人们想不到的是,甘肃还出了一个闻名天下的刺客景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怀揣利刃,他靠近了朱棣

一天,上早朝的时候,御史大夫景清身穿红色官服,怀中揣着一把利刃,准备执行行刺永乐皇帝朱棣的计划。谁知,朱棣早已知道了景清的计划。朱棣是怎么知道的呢?

原来,早朝还没有开始,钦天监的人秘密奏本说:“今日,天有异星,呈现红色,正在向帝星进犯,形势非常危急,希望能够及时防范。”这是《明史·景清传》中记载的一个情节,钦天监的人果然有这种本领?怕是不大可能。有人推测,或许是锦衣卫发现景清的行动,提前做了防范的缘故。

这个景清是大明陕西真宁县新庄里寨子村(即今甘肃正宁县山河镇寨子村)人。他本姓耿,讹传为景。民间传说,景清从小就刻苦学习,成绩非常好,先后两次考中陕西乡试解元。至今,在正宁一带还流传着许多景清小时候的故事。故事说,他小时候就潇洒自如,崇尚大节,读书更是过目不忘。读书非常用功,经常忘记了吃饭,至今他的家乡还保存着景公讲书台等遗址。

那么,景清的行刺计划怎么样了呢?自然是失败了。原来早朝开始后,朱棣发现只有景清一人穿着红色的官服,立刻联想到了钦天监的通报,马上命人搜查。果然,从景清身上搜出了所藏的匕首。朱棣非常愤怒,质问原因,景清说:“欲为故主报仇耳!”

这段话怕是禁不住推敲,明代官服一至四品为绯袍,五至七品为青袍,八、九品为绿袍。绯袍就是红袍。如果早朝的话,怎么可能只有一人穿着红袍。《景清传》原文是这样的:“先是,日者奏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独著绯。命搜之,得所藏刃。”就这样,景清还没有靠近朱棣行刺计划就失败了。不过,就朱棣的武功而言,即便景清靠近了,怕也成功不了。

景清的行刺失败,又激怒了朱棣,遭受瓜蔓抄。当时“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不仅景清被处以磔刑,只要和他有关系的人都被抄家杀头,“瓜蔓抄”一词也由此而来。当时,朱棣杀方孝孺十族,而景清遭受的“瓜蔓抄”更甚户灭十族。

景清借书,一个过目不忘的故事

有资料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景清参加殿试高中榜眼(《明史·景清传》中并无榜眼的记载),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又担任了御史。这是科举时代,甘肃人取得比较高的成绩之一。由于景清刺杀明成祖朱棣后,家乡人受到“瓜蔓抄”式的屠杀,大量的资料史料被毁,关于他的资料已经非常稀少了。

如今人们了解景清多是来源于民间传说。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的:景清小时候就有异人之象。他在赶赴陕西参加乡试的半路上,错过住宿点,就到一户人家借宿,这户人家也没有地方,景清无奈只好在门道中过了一夜。第二天,他走出好长一段路后,这家的主人追上了他,非要请他回去捉妖不可。原来,这户人家里闹鬼,偏偏景清住宿的那天晚上没有闹,那个妖怪说“景秀才在哩!”可是景清急着参加赶考,不可能回去捉妖,万般无奈他写了一个“景清在此”的纸条让主人拿回家,贴在门上。果然灵验得很,这家人家从此平静了下来。后来,这一带的人盖房子的时候都喜欢贴上一个“景清在此”的纸条,祈求平安吉祥。

还有一个景清借书的典故,说是景清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时候,借了同学的一本书,他和这个同学开了一个玩笑,答应好第二天还书时,景清却不还了。同学万般无奈将景清告到了老师那里,老师询问时,景清却说,这书是他们家祖传的,早已读得滚瓜烂熟,说着张口就背。原来景清有过目不忘的能耐,一晚上就把这本书背会了。而原来书的主人却张口结舌,无话可说。不过,景清当场就把书还给了同学,并说明了缘由,言明只是开了个玩笑。

瓜蔓抄,因他出现的株连模式

《明史·景清传》中简单记载了景清的事迹。细细研究一下,很有意思,洪武三十年春天,朱元璋召见景清,任命他为左佥都御史。后来,景清所写的奏章中有笔误的地方,而他却偷偷更改了,给事中发现后对景清进行弹劾,被关到诏狱中。不久,朱元璋就赦免了他,任命他到川、陕巡查走私私茶的事情。他还担任过金华知府。

建文帝登基不久,为防止藩王造反,选派景清担任北平参议,负责监视燕王朱棣。燕王经常和景清在一起谈论各种事情,景清言论明晰,燕王非常赞赏。后来,回朝后建文帝升迁他为御史大夫。

燕王朱棣率军攻克南京后,建文帝一系的大臣殉难的不少。景清平常就和一班人有预谋,也和方孝孺商议好了准备共同殉国。可是景清殉国的路和方孝孺不一样。

景清独自去见了朱棣,然后独自回来了,朱棣以前就很欣赏景清的才能,见到他主动前来,非常高兴,依旧把他任命为御史大夫。景清继续在朝堂上敷衍应付,寻找刺杀朱棣的机会。过了好长时间后,形势渐渐地缓和了下来,景清认为时机成熟了,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刺杀明成祖朱棣的行动。

明成祖朱棣震怒,景清家乡人遭遇无妄之灾,在当地县官的点拨下,景清族人决定改名换姓逃避“瓜蔓抄”,一名景姓人站在高处就姓高,坐在石头上便姓石,这样才有人逃过了朱棣的杀戮。

明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下诏天下编纂实录,为建文帝殉难的方孝孺、练子宁平反昭雪。真宁县儒学教谕王正考证景清的忠烈事迹,上疏奏请皇上祭祀景清,朝廷下诏追封景清谥号“忠烈”。明朝后期,人们专门在北京的文庙内为方孝孺和景清修建了祠堂,供后人四时祭祀,缅怀他们。

自古以来,中国不乏有气节的文人。景清就是其中之一。

讲述人: 杨楠 历史文化研究者


                                          您的支持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欢迎朋友们转发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