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上游,有座“天下第一桥”,甘肃永靖人说是鲁班修的,你认为呢?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永靖炳灵寺前平整宽阔的码头上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写着“天下第一桥”几个字。很多人不明白,忍不住问:“这里真有座桥吗?”“为何称之为天下第一桥呢?”“怎么看不到桥了呢?”


  “天下第一桥”究竟是怎样一座桥?有人说,它是为金城公主而修建的,真是这样的吗?我赶赴炳灵寺探寻“天下第一桥”的来龙去脉。

  空荡荡的桥滩

  早上,7点多钟我们在刘家峡大坝码头登上了快艇。晴空万里,波澜不兴。40多分钟后,快艇轻轻地停靠在了炳灵寺码头。

  这是一个寂静而清爽的早晨,没有喧闹的游客,也没有忙碌的商贩。下快艇后,沿着宽宽的台阶,逐级而上,“天下第一桥”石碑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石碑面山背河,正面对着的一个寺院,隐约能看到匾额上写着“水帘洞”三个字。石碑的背面是水波不兴的黄河,河的那一面是小山丘,山脚下阡陌纵横,山顶隐隐约约有一个村庄,似乎能听到鸡犬之声。可是桥呢?桥早已消失在了岁月烟尘中,就连桥的旧址也早已沉没在水底了。

  对于“天下第一桥”,很多资料中都有所提及,往往是这样记述的:“‘天下第一桥’距甘肃省永靖县城三十五公里,地处刘家峡水库尾端,为小积石山怀抱的炳灵寺‘姊妹峰’附近的石门口。桥的一头在炳灵寺水帘洞前,另一头在对面的鲁班滩里。”大部分的记述简单而直接,远远不能同它背后所隐藏的故事相比,更是无法说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山峰滔浪浪滔沙,两岸青山隔水崖,第一名桥留不住,古碑含恨卧芦花。”这是明世宗嘉靖年间河州才子吴调元寻访“天下第一桥”时写的,距今已经有450多年了。

  吴调元探寻“天下第一桥”时,在渡口边上看到了房子大巨石上面镌刻着“天下第一桥”几个字。解放前,这几个字还在,后来被淹没在库区中了。流传下来的说法是,这些字大有唐人风格,出自宋人的手笔。记者从永靖县的一些材料上看到“天下第一桥”几个字,隐隐然有颜体的笔意。

 数百年后,此地依旧是“两岸青山隔水崖”,可惜的是古碑早已不见了踪影,而“天下第一桥”也越发神秘了。

  迷雾重重

  能够被称为“天下第一”的应该有些来头,“天下第一桥”也不例外。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从河州(今临夏)出发,上北塬至炳灵寺附近的凤林津渡黄河,然后翻越漫天岭、王台、川城进入青海民和,直抵西宁。

  从码头上石碑的内容来看,“天下第一桥”,是西秦时所建,《水经注》中记述了“天下第一桥”的修建过程:“有河夹岸,岸广四十丈,义熙中(405-408年)乞伏于此作飞桥,高五十丈、三年乃就”。

  民间传说,文成公主就是过凤林关,经“天下第一桥”,沿着唐蕃古道一路西行的。在唐蕃古道上许多地方都流传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故事,其中的大部分只是后人附会的一个美丽传说而已。文成公主究竟有没有经过这里,找不到明确的记载,记者却找到了一段金城公主的记载。


  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唐中宗命令当地官府征调能工巧匠,在凤林关修架黄河桥,被称为“天下第一桥”。对于这个说法,有人支持,有人怀疑,究竟有没有出处?记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在《新唐书》中发现了这样一段记载:“宰相建言:吐蕃本以河为境,以公主故,乃桥河筑城,置独山、九曲二军,距积石二百里。今既负约,请毁桥,复守河如约。”这是唐玄宗开元二年宰相的一份奏折中话。许多专家依据此记载认为,这里说的公主就是金城公主,桥自然就是炳灵寺边上的“天下第一桥”。开元二年(714年)吐蕃兵10万攻兰、渭,唐王朝下令拆除此桥。

  “天下第一桥”究竟指的是哪座桥呢?是西秦的,还是唐代的?有人把它们放在一起写,有人把它们分开来说。当年的真实情形如何,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了。

  太阳升高了,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飞翔,“万笏朝天”的丹霞地貌给清凌凌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的阳刚之气。距此地不远就是凤林关。凤林关设于贞观十一年(637年),位于唵歌集逆河而上的寺沟峡内的“阎王砭”,石壁刻着“凤林关”,可惜在修建英雄桥时被毁。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就在这里沿黄河两岸生息繁衍,他们时而和平相处,时而干戈突起,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剧。

  唐诗里的桥

  “安史之乱”时,陇右、河西唐军东调平叛,边防空虚,吐蕃乘机进攻。凤林关和“天下第一桥”也多次走入唐诗,成为诗人们吟诵的对象。

 寓居在秦州的杜甫曾写道:“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吐蕃大军克凤林关,攻占河州全境,据有河州长达三百多年。公元822年,诗人张籍路经此地,此时天下第一桥早已是物是人非,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逐渐走向没落。张籍叹道: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咸通初年(860年咸通元年),秦川刺史高骈击败吐蕃,攻取了河、渭二州,略定凤林关,随后不久这里又陷于吐蕃。高骈写道:关山万里恨难消,铁马金鞭出塞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宋绍圣时(公元1097年)人们还提到了这里的桥,元符二年(1099年)桥及栈道,都毁于西夏战事:“先断炳灵寺桥,星章峡栈道,四面急攻……”这是天下第一桥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出场。此后,“天下第一桥”就成了文人墨客笔下凭吊的场所了。明代的吴调元到这里,只能看到一块石碑倒卧在芦花丛中,给他带来了千般惆怅,万般感慨。   

  究竟是谁造了“天下第一桥”,早已无法考证了。炳灵寺码头对面的地方名叫鲁班滩,民间传说中,是鲁班修建了“天下第一桥”,这个鲁班并不是春秋战国时的公输班,而是甘肃籍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也叫鲁班。据记载,他是敦煌人,善于修建,还能制作飞鸟木人,曾经在凉州修建过浮屠。传说鲁班为了修桥,四处寻找石头,做桥基。于是他就提“赶石鞭”,在满山遍野中赶石头去造桥,谁知一个老汉却道破了天机,石头不动了,鲁班就在这里开始修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取名“鲁班滩”


 炳灵寺所处的位置正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交汇处,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高僧法显西、名将李靖、金城公主都曾从此路过。数百年后,一段段往事,越来越模糊。只留下一个个传说,还在这里口口相传,生生不息。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赞赏坚持动力!留言精神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