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寺院,藏唐僧取经雕塑,比《西游记》早80年!吴承恩知道吗?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甘肃历史文化之二十四 

                    永登红城大佛寺

兰州永登红城大佛寺是隐藏在万里丝绸之路上的瑰宝。这座建于明代的藏传佛教寺院,以其独特的雕塑而让来访者顶礼膜拜。

   

永登红城大佛寺位于永登红城镇西南,寺院东西宽20米,南北长133米,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大佛寺原名为感恩寺,创建于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竣工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这座寺院是明朝皇帝批准修建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敕建”。

   如果人们仅仅从红城大佛寺的山门来判断里面的内容,那肯定会发生偏差。因为它大门比较简陋,走进里面也感觉到很普通。可是人们只要看了大佛殿内的塑像,就再也不敢小看这座寺院了。

   永登红城大佛寺内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西游记》连环画雕塑,这些雕塑有水帘洞、花果山、大闹天宫、蟠桃会、西天取经、流沙河、通天河等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内容,一组组塑像排列有序,栩栩如生。

   这些雕塑人物高度10厘米——15厘米之间,每一面墙上的雕塑群长7米,总共27米,雕有1800多个制作精细活灵活现的故事人物,据说,这些雕塑是用红土、糯米水、纸筋、棉花混合碾碎后雕塑而成,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国内罕见,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宝”。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是伴随了一代代人长大的故事。小说《西游记》是明代中叶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约1500—1582),在晚年综合各种取经故事和民间传说进行再创作的。而许多人认为红城大佛寺的泥塑《西游记》则要比小说早80年左右。这组《西游记》雕塑至今迷雾重重,有人认为这些雕塑就是明代的原塑,有些认为纯粹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塑的,还有些专家认为,这些雕塑在明代就有,只不过文革中一部分被毁,文革结束后补塑了一部分。

   红城大佛寺内的塑像不仅有《西游记》的汉传佛教的作品,更多的是雕塑体现了藏传佛教的特点。在天王殿内有一个人们没有想到的雕塑。这是一个天王的塑像,只见他面目狰狞,全身的肌肉突起,仿佛在做一件大事,一些粗心的游客根本无法知道这个天王在干什么。如果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天王的脚下踩着一个小鬼。原来天王浑身使劲是为了踩住小鬼。

而天王、力士都那种面目狰狞肌肉发达,不同于汉传佛教的比较和善的面孔。全寺共有塑像128尊,其中大佛殿就有塑像99尊。大殿中央有大佛像3尊,两侧立有侍佛弟子2尊,东西两边各塑11个头像。观音菩萨8尊、护法2尊。东、西、北三壁塑18罗汉及金刚共80尊,菩萨殿内有菩萨9尊,护法殿内塑恶像护法8尊。

   除了雕塑以外,红城大佛寺最出名的就是一通汉藏合璧的石碑。它的正面是汉文,背面是藏文。立碑的时间是“大明嘉靖四年”。给人们提供了研究明代汉藏之间的相互交流的实物依据,如今成了寺院的镇寺之宝。这块叫《感恩寺碑记》的石碑,记述了红城大佛寺的修建过程,可以说是和寺院一同长大的一块石碑。

为了保护这个石碑,人们专门修筑了碑亭。这通汉藏合璧的石碑,高2.85米,宽0.89米,厚0.22米。碑的最上面刻着“敕赐”篆书。这个碑记详细地记述了大佛寺的修建过程。同时也记录了寺院的其他建筑名称形制。

   早在1963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就把红城大佛寺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少部分的雕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认为毁坏。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非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各位朋友:您的学识、见闻、经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字,

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史地:与西北历史、地理有关的新观点新发现;

  1.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2. 收藏:藏品故事、藏品研究、真伪识别;

  3. 艺术:书画、摄影、雕刻等的创作体会及作品;

  4. 书介:各种图书的推荐及评论

  5. 体验:各种体验类文章,如登山、饮食、手工、养殖等等

您可以留言,也可电话告知,也可发邮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