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别讲大道理!用这四招落到细处,更好应对

 上黄沟村 2020-05-14

今天,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当孩子在学习时感到太累,“我不想上学,太累了,太辛苦了。”父母需要正确的引导,说这七句话可以激励孩子。

这七句话分别是:

  1. 学习本身就不轻松;
  2. 努力才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
  3. 学习是一种责任;
  4. 有兴趣不等于喜欢学习;
  5. 吃苦只是暂时的;
  6. 注重个人能力培养;
  7. 主动努力去学习。

读完以后,感觉有些困惑。

如果你是那个学习很累的孩子,听到这七句话中的哪一句,会感到舒服了很多?甚至激起了你学习的动力?

我试想了一下,有些话不但不能让我放松,反而让我更有压力。

比如:

【学习是一种责任。】

我学习感觉很累很痛苦,你告诉我学习是一种责任。潜台词就是即使你很累很痛苦,你也必须要做这件事。这种被迫的感觉,谁也不会喜欢。

【努力才会感到学习的快乐。】

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正因为太努力,所以觉得很累很辛苦。还要我怎么勤奋才叫努力呢?

【吃苦只是暂时的。】

如果学习代表着吃苦,那么这个“苦”绝不是暂时的,而是一辈子。因为只有怀着终身学习心态的人,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体现更多的价值,拥有更广的天地、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幸福。

(一)大道理,点到为止,适可而止。

一些大道理,给孩子讲过一两遍就足够了。

比如:

学习不轻松,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学习是一种责任,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再比如:

一些名人的例子,A经过非常勤奋的学习,成千上万次实验/夜以继日的训练,才取得了最终的成功,闻名世界。

这些话,这些道理,这些例子,给孩子们认真讲上一两遍,确认孩子听进去了,就足够了。

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不需要把这些例子当成“一日三餐”反复在孩子耳边念叨。念叨多了,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带来孩子的逆反情绪。

如果你实在忍不住,认为孩子就是忘了这些道理这些例子,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或者几个字来提醒孩子:“你还记得A吗?”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别讲大道理!用这四招落到细处,更好应对

(二)孩子抱怨苦和累的时候,不要讲大道理

当你上了一天班,很累很辛苦,回到家以后和伴侣抱怨道:“今天真是太累了,工作太多,真是不想干了。”

你的伴侣要是这样回答你:

  • 工作本身就不轻松;
  • 努力才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 工作是一种责任……
  • 请问,你听了以后,会是什么感受?

    你的烦你的累,丝毫不会得到任何缓解,反而会更加堵心,甚至会后悔为什么要和伴侣抱怨这句话,竟然换来了这么多大道理。

    好烦~

    孩子也是如此。

    那些大道理,讲过一两次了,孩子就不会再想听第3次、第100次……因为他道理都懂了,即使父母不教,老师们也会讲很多名人名言、伟人历史。

    孩子难受的,只不过是情绪而已。

    因为作业太多、题太难、心太烦、新玩具还没玩够……这些事情,产生的情绪而已。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别讲大道理!用这四招落到细处,更好应对

    (三)当孩子学不动时,要接纳和同理。

    如果我们下班的时候,对着伴侣抱怨:“今天工作太多,好累好烦!真不想上班了。”伴侣听到了,没有任何大道理,而是走到跟前,将我们拥进怀里,拍拍我们的后背,说:“亲爱的,辛苦了。”

    你会不会感觉很温暖?

    我会。

    我会感觉到他理解我了,他接纳了我又烦又累的情绪,也理解我的心情,他和我站在一起,让我很温暖。

    或许他会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我主动告诉他一些让我心烦的细节,听听他的想法。总之,当我感觉我的情绪被接纳之后,我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沟通,并让他帮我舒解。

    若是他再加上一句:“实在不想做就辞职吧,我养你。”

    我可能马上会笑魇如花,然后第二天元气满满地继续上班。

    若是他上来就对我说一句:“工作本来就不轻松,你要更努力才能体会到快乐。”我想,我多半会和他吵起来,或者干脆远离他,以后再也不向他抱怨了。

    孩子也是如此。

    (1)接纳和连接

    与孩子沟通之前,要先接纳和连接。

    当孩子哭着说:“妈妈,我实在不想上学/写作业了!好累啊。”

    我们要做的不是给他说出一二三点大道理,而是轻轻地拥抱着孩子,拍拍他的后背,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说:“孩子,来妈妈抱抱/辛苦了。”

    静静地等待孩子情绪平静下来。静静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想要耐心聆听他们的心。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别讲大道理!用这四招落到细处,更好应对

    (2)沟通,对症下药

    等待孩子情绪平复下来以后,再去询问:“孩子,能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

    大多数孩子的答案无非是下面这几个:

    1. 作业太多了,感觉永远也写不完!
    2. 题太难了,我总是做不出来!/这些字,我怎么也写不好。
    3. 老师今天又批评我了!

    而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孩子的真实需求。

    1. 我想看到“希望”。
    2. 我希望自己是“有能力的”。
    3. 我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父母了解到孩子的这些迷茫和困境,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上,引导孩子思考解决之法。

    比如:作业太多。

    父母可以通过提这几个问题,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和规划。

    1. 今天有几项作业啊?
    2. 每一项作业预计需要几分钟?
    3. 合计需要用多少时间?
    4. 你打算在什么时间段开始写?

    当一座大山竖立在孩子面前时,孩子非常发愁。

    但是如果将这座大山,分成一个个小块儿,孩子就会看到“希望”。

    “希望”看到了,需求被满足了,孩子的畏难情绪自然就解了。

    【多说一句】

    每个孩子的学校不同,老师不同。如果这一天的作业量实在太大,孩子即使不吃饭也要写到十点以后,我建议父母要坚定维护孩子,可以帮孩子写一些,必要时还可以和老师沟通,把其中一些作业挪到明天、后天或者周末去写。

    帮孩子写作业、与老师沟通挪后,这两件事我都做过。

    与老师沟通的时候,态度一定要好,尊重老师,言语谦和。毕竟,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能考出好成绩,得到更多的成长。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有和老师对立的情绪,这种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利的。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别讲大道理!用这四招落到细处,更好应对

    (3)跟进,正向激励

    如果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之下,找到了改善的办法,并且做出了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小的进步,只要我们看到了,我们就要及时认可,对他们进行正向的精神激励(非物质奖励),强化孩子的正向行为,让他感受到我们的支持,从而反复做这个动作,形成习惯,进入良性循环。

    如果孩子还是不得其法,没什么改善,或者想得好但没做到。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不要去轻易批评和否定孩子。因为孩子本身就处于“畏难”境地,我们再去否定,会让孩子更畏缩不前。

    没有效果,代表了方式不对,或者力度不够。

    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继续调整,继续寻找更适合孩子的办法,然后去尝试,去跟进,再总结。直到孩子有了进步,有了成长为止。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别讲大道理!用这四招落到细处,更好应对

    (4)将模糊问题具体化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一定要将模糊的问题具体化,落到细处、实处。

    我们不要试图解决“模糊化”的问题(如我不想上学),一定要耐心询问到具体问题上(老师批评我了,我害怕),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我想要安全感),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