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004

 昵称4054237 2012-12-29
记得要过中秋节了,依依连写带画地“制作”了一张留言条,放在她卧室的桌子上,然后就偷偷躲进了窗帘后面,等着我们“发现”留言条的那一刻。当我们发觉屋子里没有依依玩耍的身影,她的房间也出奇地安静的时候,我们推开了依依卧室的门,随即看到了桌子上的留言条。我拿起留言条读起来:“爸爸妈妈:祝你们中秋节快乐!如果你们认为我在房间里,能够听到你们的声音,就大声读出我写的话。我给你们准备了礼物,礼物放在什么地方,要看留言条的背面!还有,明天你们能带我出去溜冰吗?如果能,就在后面的()里打‘√’,如果不能那就打‘’……”当然,好多文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字里行间还夹着各种漂亮的图案,什么小花朵、五角星、三角形等等,装点着整张留言条。

  我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读完了依依的留言条。妻子在旁边听着,不时地笑着,窗帘背后也传出“吃吃”的偷笑声。我大声说:“拿笔来,我要想一想,在这括号里打个什么呢?打个‘’吧……”
    窗帘后的依依再也忍不住了,她一下子跳出来,叫着:“为什么啊?为什么不能带我去溜冰啊?”
    我哈哈大笑:“逗你呢,不然你能出来吗?”

  自从开始给我们写留言条,依依学习汉字的兴趣大增,留言条上的文字也越来越多。一次,我和妻子闹不愉快,妻子一个人闷闷地睡去。依依趴在书桌上写了很长时间,然后把写好的东西悄悄挂在妈妈床头。第二天早晨,妻子醒来一睁眼,只见一张32开的纸,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全是依依对妈妈的劝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留言条,而可以算做一封信了。

  留言条,实际上就是一篇微型作文。孩子从写留言条起步,学会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向爸爸妈妈传播信息,并领略了文字的魅力和作用,从此喜欢上了文字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2)  要欣赏孩子的作品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偷作案多起,但一直没有被发现,当有一天被抓住,人们都对他愤恨不已,大骂他该死。可是一个作家看过小偷作案的经过后,评价道:“像这样犯罪手法精明的小偷,要是能换一样工作,他将会成为成功人士。”

    当小偷听到这句话时,他心里充满了惊奇和兴奋。出狱后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不久,就成了台湾好几家火锅店的老板。当他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他感慨:“如果没有那个作家说的那句话,我可能还是个小偷,是他的那句话让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欣赏的力量。

  记得看到依依写的第一张留言条,我欣喜万分,然后毫不吝啬地把赞赏送给依依。当时的赞赏绝对不是出于鼓励依依,而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孩子很了不起,没认几个字呢,就有了使用文字交流的意识,实在是很难得。在我的鼓励和欣赏下,依依喜欢上了写留言条,从几个字到几十个字,到给我们写信,依依写下来的文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流畅。

  带着微笑大声朗读依依的“作品”,是我对依依表示赞赏的最直接方式。从依依写下第一句话开始,我就成为依依的第一个读者,而且是最“忠实”的读者。只要依依把她写的东西拿给我看,无论写的是什么,也无论写得多蹩脚,我都要从头到尾大声朗读,遇到哪句话写得很好,我会再重复一遍,而且不忘夸奖:“嗯,这句写得好!”只要捕捉到文字中的闪光点,我就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充分肯定的评价,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快乐。

  2005年10月的一天,依依突然有了写诗的雅兴。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如何写诗的她,在晚饭后顾不上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写下人生第一首诗《太阳》:

    太阳,如果一旦失去你
  就没有天上飞的鸟,地下跑的兽
  太阳,你和所有的生物的生命都密切相关
  如果失去了你,花儿枯萎,鸟儿遭殃,人类也无法生存
  太阳,你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人类永远也忘不了你

    当她兴致勃勃地把这首毫无章法的诗拿给我看时,我认真地、大声地朗读了一遍,然后大声称赞她:“宝宝第一次写诗,就写这么好,真棒!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写出更好的诗来!”

  第二天,我把这首诗一个字未改地贴到了我为依依制作的网页上,让登录她网站的人都能看到依依的第一首诗。妻子一开始阻拦:“依依那也叫诗啊,别让别人看了笑话,还是免了吧。”我坚持:“这是依依真实的成长记录嘛,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写诗,那些大诗人生平的第一首诗,说不定还赶不上咱们依依写的呢。”依依很开心:“呵呵,爸爸喜欢我写的诗,我的诗都可以贴到网上展览了……”

  后来依依又陆续写了好几首,每次我都要加以评价,当然表扬的多,赞赏的多,纠正、引导的工作尽量做到“无痕”。
  依依说,每当自己完成一篇作文,得到爸爸妈妈赞赏,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会觉得写作文真是一件快乐、开心又轻松的事情,自己真的是很棒!

                                                       三、学习好

    (1)  作业多未必学习好

    曾经看到过一幅出自一个学生之手的漫画:画中一位瘦弱的女孩满头大汗地奔跑着,后面有一只圆睁双眼张开大口的老虎在追赶着她,老虎身上写着“作业”两个大字。最可怕的是,女孩已经被“作业”挡住了去路,无路可逃。这幅漫画的题目是:“课业猛于虎。”
  由此可见,作业多在孩子们眼里,已经凶如猛虎了。

  依依在小学时曾有段时间也难逃“作业猛虎”的“追杀”。他们学校在晚作业、午作业的基础上,竟然还有“早作业”,于是孩子一天的时间就是这样度过:早晨6点起床,匆忙洗漱吃饭后,赶到学校,黑板上早就抄满了各种题目,这就是留给孩子们的“早作业”。埋头写完,正好8点,上午的课程正式开始了。中午11∶20放学,匆忙回家吃完午饭,不敢作片刻停留,赶紧回到教室,黑板上照样没有一点空白的地方,是谓“午作业”。一刻不停写完后,下午上课铃声响起。傍晚放学时,各科老师则走马灯般走进教室,一一布置该科当晚作业……

  于是孩子每天在忙着的事情,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我纳闷,天天写,都有什么可写呢?一问,才知道数学无非是课本上、练习册上、试卷上的各种题目,做了一遍,再布置第二遍;同样的题型,做了这道题,再做那道。而语文则要么抄写课文多少遍,抄写生字多少遍……让我咋舌的是,有的老师竟然让孩子每个生字写50遍!我不知道,写这么多遍有什么意义?依依说,因为好多孩子会一个“窍门”,用一只手夹上5支笔,同时写一个字,写一遍就等于写了5遍。结果老师知道了这个“窍门”,所以本来应该布置写10遍,老师就要布置写50遍。照样,孩子虽然可以以一当五,但还是没有减少作业量……

  依依说,课本上的那些习题,课堂上做,课后还要做;在练习本上做一遍,再在作业本上做一遍,过几天再出到卷子上做一遍。有些题目,做得遍数多了,他们都熟练到一看题目就能说出答案来。我了解到,做着不知道做过多少遍的题,孩子心里都烦透了。学习任务增大了,学习时间延长了,可是学习的知识量一点也没有增加,每天都是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劳动”。

  这种学习和练习方式过于单一,主要集中于书面作业训练的学习方式,自然会减少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凭空增加了孩子的课业负担。于是,我果断地作出决定:我的依依不用写作业,尤其不用写那些重复性、机械性的、纯体力劳动的作业。

  于是,我找老师“谈判”,找校长交流。老师惊诧:“哪有学生不写作业的道理?别的家长都为作业留得少来找老师,你可倒好!”我据理力争:“写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如果所学知识已经掌握,就没有必要写作业。知识不只是在课本和作业本里,孩子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到课本外的世界里去探索。”校长最初也难以接受我的观点。但是经过我坚持不懈的“斗争”,我终于为依依争得了“作业缩水”的“特权”:只要作业是孩子已经掌握的内容,那么她就可以不写。

  不写作业空闲下来的时间干什么?
  玩、看电视、读课外书。总之,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比写作业有意义得多的学习。写作业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巩固所学知识,而非训练机械的演算、抄写能力。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掌握了该掌握的知识,那么就没有课后写作业的必要。未来真正的竞争在于能力也就是各种学习、应变的本领,而不是那么一点死知识。所以,将孩子从机械性、重复性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去做那些对自身发展更有益的事情,是不是比埋头题海更有意义?

    (2)  跳级没有秘密

    当原来的同班同学依旧走进二年二班的时候,依依背着崭新的书包,迈着自信的脚步踏进了三年一班的教室……
  2005年暑假后,开学本该上五年级的依依没有踏进校园的大门,而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在家自学生活。一年后,依依顺利完成了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的课程,又跳了一级,从五年级直接升入初中。而且此间她还写了一部10万字的畅销书《玩过小学》。

  人们习惯地认为,在学校里只有高智商的孩子才可以跳级。我女儿跳级后,凡是知道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真了不起,学习真好,真聪明。”

  我摇头:“不,其实我的孩子很普通。”跳级没有秘密,在我看来,只要合理引导,科学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成功跳级。因为:

  第一,比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很繁重,完全可以在现行规定的修学时间里再省出一到两年。而现在孩子之所以课业负担重,多是因重复性、机械性的训练,因题海战术,因人为施加的压力造成的。

  第二,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面对着一群个性不同资质各异的孩子,却采用同一种教育方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甚至为了保证每个孩子不掉队,某个知识点老师要反复讲、练若干遍,接受能力弱的孩子跟上了,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只能增加重复学习的负担;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老师会拿出大量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在题海中奋战,相同的题型不知道重复操练多少遍,孩子的时间和灵性就这样在机械训练中被消磨掉了。

  所以,如果家长有精力、有条件,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引领孩子跳级,不仅可以减少孩子在应试教育中煎熬的时间,而且可以为孩子赢得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时间。
  当然,让孩子跳级不要带有任何强迫和刻意的成分。

  我简单归结了一下依依成功跳级,并能保持学习成绩优秀的原因,无非这么几点:

  第一,因材施教的结果。前文已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像玩一样学习,保持快乐轻松的学习兴趣。这是实施我“三三教育”中“玩的时间多”的最直接体现。
  孔子有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以快乐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对学习自然充满了热情。我让依依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获取探求知识过程中的快乐。所以,我很少关注孩子的分数,更不逼迫她刻意去记书本上的知识。

  第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构成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这些前文也刚刚谈过,在这里只是作个总结。
  也就是说,依依跳级的原因不过3点:效率高、情绪好、方法对。而这3点,每个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实现,所以,跳级没有秘密。

                                                 自理能力强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依依听得懂成人的话那天起,我就对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乃至于有时我有事情需要她妈妈或者她帮忙时,她也会用这句话来教育我:爸爸,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要总让别人帮你!

  在依依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难免要摔跤。每次一跌倒,孩子本能地大哭。孩子跌倒哭泣,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作出相同的反应,那就是急速赶过去,抱起摔倒的孩子。我不,我告诉孩子:要自己爬起来。于是,孩子再摔倒哭泣的时候,我头也不回地在前面走,孩子哭几声之后,见我不理,自己就爬起来了。虽然起来后还会委屈地哭几声,但我及时给予她赞美:“宝宝真棒,自己起来了!”孩子很快就破涕为笑了。渐渐地,再摔倒时,只要不疼,孩子很少哭着喊人拉她,总是自己爬起来。
  我想,也许就是从这件事开始吧,我坚定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决心,孩子也开始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记得两岁的时候,我带她去乡下奶奶家。农村的火炕大多搭得很高,成人上炕尚且费劲,对于依依来说,无异于攀登珠穆朗玛峰。她吭哧着攀着炕沿努力向上爬着,可是一次次攀到一半或者还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再次滑下来。奶奶进屋看到她的艰难,伸手把她抱上了炕。没想到依依老大不高兴,从炕上一骨碌又滑了下来,继续和自己较劲。奶奶笑,这孩子干吗呀?依依撅着嘴:“我要自己上!”最终,她搬来一只小凳子放在炕沿下,借助凳子自己爬上了炕。站在炕上的依依张着两只胳膊蹦跳着,脸上写满了胜利的得意。那感觉,就像在奥运会上得了一块金牌一样。

  从两岁半开始,依依自己学着穿衣服。每天晚上睡觉前,她在脱衣服的时候,每脱一件都要整齐地叠好,然后一件一件按第二天早晨起床要穿的顺序摆放成一摞。第二天起床后,就可以从上往下按顺序一件一件穿到身上了。刚开始,依依做起来很吃力,尤其是套头的毛衣之类的衣服,脱和穿都很麻烦,但是依依一旦下决心自己来做这些事情,就不愿意让家里人插手。

  4岁开始,依依自己洗自己的袜子、短裤等小件衣服。刚开始,为了洗一双袜子,用了足足小半袋洗衣粉,把身上的干净衣服也弄得一片狼藉,害得她妈妈还要给她洗外套。但是我们没有就此阻止她、呵斥她,而是鼓励她。于是,孩子的干劲很大,袜子、短裤换下来了,不用提醒,自己就端着小盆子坐下来洗啊洗啊。渐渐地,孩子洗衣服的手法越来越熟练了,速度也越来越快。有时候,还会顺手把我的、她妈妈的袜子一块收了去洗了。

  5岁开始,依依自己洗澡、洗头发。最初放手让她自己洗的时候,常常冲洗完了披着睡衣出来了,她妈妈一检查,头发上一抹一把滑溜溜的洗发液,身上也是沐浴液泡泡随处可见,只好把她拖回去重新冲洗。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每次都要“返工”,但大约到了6岁吧,“返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次基本上都合格了。

  也是从5岁开始,依依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生活用品。有一段时间,孩子没有收拾书桌的意识,常常是桌面上、抽屉里到处塞满了草稿纸、蜡笔等零碎东西,看上去凌乱不堪。她妈妈于是每天都要提醒她:依依,把书桌收拾整齐!我支持妻子这样做。我就怕她不提醒依依,自己动手就给收拾了。孩子渐渐就养成了按时收拾书桌的习惯,也养成了按时整理房间的习惯。而每次家里大扫除,她的房间是从来不用我们费心的。

  依依8岁的时候,由于她妈妈回山东烟台教书去了,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很多亲友建议我雇个钟点工,都被我谢绝了。一对都很自立的父女,哪还用得上雇什么钟点工呀?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将每天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每当她妈妈打来电话,不无担心地问这问那,依依总是干脆地说:“放心吧老妈,我和老爸生活得很好,你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10岁时,依依和我生活在大连,她不仅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而且还能帮助别人做些事情。若我生病了,她会端茶倒水照顾我;若我心情不好了,她会想办法安慰我,甚至是鼓励我。我们一起去早市买菜,一起做饭:我淘米,她洗菜……而且依依还酷爱烹饪,她最拿手的得意之作是:蜂蜜小甜饼。我曾品尝过一次,差点把门牙甜倒了……

  如今13岁的依依,可谓洗衣、做饭、买菜、修鞋、打扫卫生样样在行。
  我可以自豪地说,依依现在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很多大学生要强得多!

    (2)  学会向孩子“求助”

    “爱孩子,这连猫狗都会的。”可是如何让伟大的父爱同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则是一门学问。
  我认为,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能干,善于向孩子“求助”,是一种智慧的爱。适度“求助”于孩子,孩子会很快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家人,会很快具备较强的自理能力,并会成长为能够为家人遮风挡雨的大树。

  依依7岁时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带依依去爬山。在跨一道陡坡的时候,我蹲在那里叹息:“这么陡的坡,怎么能过去呢?”妻子也面露为难之色:“我可不敢走这么陡的地方。依依,你有办法吗?”
    依依小大人似的观察着陡坡,然后胸有成竹地说:“爸爸,你先扶着我,我一步就跨过去了,然后我在对面伸胳膊扶着你们过去!”

    “你能行吗?妈妈都有些害怕呢,你不害怕?”
    依依摇摇头:“我也有点害怕,不过我觉得能行。爸爸保护好我啊,我先过了。”

    我伸出双手“护驾”,依依抓着我的手,使劲一跃,轻松跳了过去。她红着脸蹦跳着:“哦,我过来了!我很了不起吧?”然后庄重地朝我们伸过手来:“妈妈,你先来,让爸爸在那边保护你,我在这边接应你。”
    她妈妈抓着她的手,在她的“帮助”下,顺利过去了。依依然后又来“动员”我:“爸爸,看你的了!”

  顺利跨过陡坡,依依不无得意地看着我们:“哈哈,我很棒吧?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要我帮忙啊,我是‘超人’!”说着,还做出一个健美运动员展示肌肉的动作,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类似的场景,我经常“制造”,也经常表现出“软弱”。最初并不是想着借此锻炼孩子的什么能力,只是觉得这样做,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很能干的快乐。渐渐地,我们才发现这样做,还给孩子提供了自我锻炼的机会,于是更加乐此不疲了。
  在一次次的“求助”中,依依越来越可以自如地独立做一些事情,而且在“帮助”我们的过程中,孩子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也越来越自信。

  在和依依为《玩过小学》作全国巡回演讲报告和签名售书的过程中,孩子也是这样细心照顾我的。每天看着我吃早饭,如果我吃的量没有达到她规定的标准,她就会强迫我继续吃;口袋里时刻装着口香糖,只要我吃了味重的东西,又不方便刷牙,她就会及时递给我一块;我哪里不舒服了,她会很认真地搬出行李箱里的小药盒,对照我的症状给我找相关的药品,然后督促我吃下去……

  那段时间,无论到哪个城市,除了正常的演讲和签售外,还有各类媒体的不停采访。在长沙和大连的时候,见我筋疲力尽、强打精神和他们交流着,依依小声说:“爸爸累了,让爸爸休息吧……”在场的很多人听到了,都很感动,说: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爸爸。

  每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乐意做事。我们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做家长的小帮手,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总之,只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愿意做的,就要大胆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他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走向独立自立的。如老母鸡一样看护着孩子,自己很累,孩子也很累;放手给孩子照顾自己、照顾家人的机会,自己轻松了,孩子也很快就成长起来了。

                                              二、自立意识强

    (1)  不放手的孩子长不大

    小鸟在一天天长大,日渐有了离开妈妈怀抱和暖巢的能力,你是否舍得放手让小鸟自己去飞?
  在对女儿进行自立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我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一点点把依依推出我们的双翼,推上独自前行的路。

  早早送依依上幼儿园,是对孩子放手的开始。不到两岁半,我就作出了送她去幼儿园的决定。
  1999年“三八”妇女节那天,依依穿着新衣服,背着我们给她新买的书包和文具,全副武装,一路欢歌地与我们来到了幼儿园。在园长和老师的陪同下,我们挨个屋参观。依依一点也不认生,好像到了自己家一样,到哪个屋都不消停,摸摸这扯扯那,眼睛不停地各处观望,脸上不时流露出惊喜。

  一番参观后,依依被老师分到了小小班。教室里有20多个孩子,看上去个个都比依依大,大多都在哭泣。因为是开学第一天,这些孩子大多又都是第一次上幼儿园。老师忙得不亦乐乎,抱抱这个,哄哄那个,可哭声并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悲壮。我和妻子担忧地站在教室门口,看着依依被领进了教室,安排坐在小椅子上。细看她的表情,除了新奇,没有一丝要哭的迹象。只见她环顾教室,当发现墙角停着一辆电动车的时候,满脸是笑地站了起来,直“扑”目标,开心地“驾驶”着电动车,完全无视身边的哭声。当一个男孩子走过来阻止她的车前行的时候,她从车上跳下来,使劲转着车的方向盘,绕过了男孩子,又继续自己的“行程”……

  很快就到了放学的时间,大多孩子眼睛红肿着、抽噎着,见到父母来接了,满腹委屈地把憋了一天的泪肆意地洒到父母的怀里。而依依远远看到我,像小燕子似的扑过来,竟是一脸的兴奋。我问她明天还来不来了,她高兴地说:“来!我要天天来!”

  此后依依每天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每天回来都要兴高采烈地为我们表演在幼儿园学的儿歌。那句“早离妈妈早长大,不离妈妈不长大”用依依稚嫩的声音唱出来,常常让我莫名地鼻子发酸,有种想哭的冲动。

  一转眼依依就上小学了,随着她一天天长大,也是因为我有意识地培养,她要求自立的领域逐渐增多,要求自主处理自己事情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只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我一般不会剥夺她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乐趣。就拿她要求自己一个人上学,不要我们接送这件事来说,我本来不想答应,毕竟依依还小,上学校要经过一条马路,每天上学时正是上班高峰期,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我们怎么放心让小小的女儿独自穿行在车辆中?可是,想到“该放手时要放手”这句话,我最终决定,放手让依依自己走一遭试一试。

  依依过了6周岁生日的第二天,按照约定,她要自己去上学。看着她一蹦三跳地下了楼,我快速跟着下楼,然后像特务一样小心地尾随在她的后面,看着她小小的身影拐弯、上马路,然后就到了横穿马路的斑马线前。此时,过往的车辆呼啸着从依依的身边驶过,一辆接一辆如长龙摆阵。依依站在那里,几次试探着迈出脚又缩回去,一直没有踏上斑马线。

  远远观望着的我,手心里捏了一把汗,心里是又着急又担忧。真想走过去拉起依依的小手,护送她走过马路。可是,一想到依依那一脸的坚决,我只好控制着自己走上前的欲望。就在这时,我看到依依向站在她不远处的一对母女走去,看上去也是妈妈送孩子上学,也在等着穿越马路。只见依依一通比画后,那个中年女性微笑着伸出手,一手拉着自己的孩子,一手拉着我的女儿,很轻松地过了马路。之后依依一溜小跑地冲进了学校的大门。

  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时才感觉脑门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而现在,依依成长的脚步再也不需要我的跟随和搀扶了,我只须用关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去走自己的路,就可以了……

    (2)  给孩子创造独立机会

    陶行知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一向欣赏这句话的铿锵,多年来不仅自己在努力实践着这句话,而且也在用这句话教育依依。

  刚过5岁生日的依依,说话依旧稚气未脱,举手投足间无不显露出她还是个小孩子。可我早在几个月前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让依依独自一人在家里过上一天。

  看多听多了有关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发生种种危险的事情,尤其就在我准备实施自己的计划的那几天,报纸刚刚报道了一件事,一个12岁的男孩子单独在家,被一个陌生人花言巧语骗着打开了门,结果导致家里被洗劫一空,孩子也受到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因此,当我和妻子商量自己在内心酝酿了很久的计划的时候,妻子不无担心地说:“一个10多岁的孩子尚且不敢一个人在家待上一天,何况一个刚刚5岁的孩子,这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无道理,孩子一个人在家,除了外界的危险因素之外,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潜在危险存在,比如她会不会从阳台上掉下去,要知道我家可是住在4楼;她会不会触摸电源开关,会不会拧动煤气开关;她会不会划火柴玩,引发火灾;她会不会磕着碰着,会不会划伤碰伤……一个还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子,能应付得了这些意外吗?

  我对妻子讲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一来可以锻炼依依的独立能力,二来培养她的自信心,三来测试一下她的胆识。并且分析了依依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为执行这个计划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让妻子看到,依依目前所具备的能力应该可以应付独自在家的安排,我的一些精心策划也应该能够保证依依的安全。于是,她终于点头同意:“那就试试吧。”

  仅有妻子的同意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要得到这次活动的主角——我的依依的首肯。根据我对孩子的了解,她不会不配合。
  果然,当我对依依说出了这个想法后,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依依天生喜欢向新鲜事物挑战,尤其喜欢做一些让成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以证明自己的“不简单”。因此,她不会放弃这样一个证明自己能行的机会。

  于是我和依依击掌定下盟约:依依将独自在家里度过从早上8∶30至下午4点这一段时间。午饭由我们事先准备好,其余活动由她自主安排,内容包括写作业、看动画片、读书刊、玩各种玩具。我对她的要求是,这几项活动要穿插着去做,不可连续超过两个小时忙于其中的一项。依依跃跃欲试,满脸激动的神情。

  结果这一天依依过得很充实也很愉快,她自信地说,今后要是爸爸妈妈有事出去,尽管放心让她一个人在家。经过这一活动,我发现依依突然长大了许多。从那以后,依依就时常一个人在家。再有陌生的电话或者有突如其来的门铃声,依依也能视若寻常事,平静得就像什么也没听到一样。只是有时觉得实在没意思了,喜欢频繁地拨打我和她妈妈的手机,说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目的只有一个:打发时间。

  每当看着一些小孩子像小油瓶子一样黏在爸爸妈妈的身边,走一步跟一步,稍一看不到父母的身影,就大哭不止,我就自豪于独自在家的依依,她让我们可以安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可以安心地把一整天的时间都交给她……
  让依依独自在家,只是我“逼”依依的无数小事中的一件。在漫长的成长路上,依依还要接受我更多的“不近人情”呢……

  此后,我还给依依提供独自乘坐公共汽车、长途汽车、飞机、火车和独自逛街的机会,只要是她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一概不参与,但是我会告诉她相关注意事项。

  孩子从需要被照顾和保护,到自己独立生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爸爸的一定要克服“爱心”,不过多照顾和保护孩子,而是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

                                                 三、心理素质强

    (1)  让自己快乐是一种能力

    给孩子快乐,要孩子学会快乐,是父母的责任。所以,在关心孩子吃饱穿暖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感受到快乐,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第一,要孩子做一个快乐的人,首先要有快乐的父母,也就是说我们自身要具备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试想,孩子每天面对一对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父母,怎会感受到快乐?而且因为孩子和我们朝夕相处,我们的许多观念、行为会不知不觉影响孩子,我们的忧郁情绪自然也会传染给孩子。所以要让孩子快乐、乐观,首先我们要做快乐的父母。快快乐乐地做父母,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基于这一点,多年来我和妻子尽量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快。认识我女儿的人都说,这孩子很幽默。我想,除了得益于我的遗传,还有平日里我们快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无论生活中有怎样的烦心事,我们都力求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快来。

  第二,要孩子快乐,还要给孩子正面的、积极的评价。谁都喜欢听赞美的话,孩子尤其如此。当他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要用悲观的、一棍子打死的评判方式来指责孩子,那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内疚感,打击孩子乐观自信的态度。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批评考试没考好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简直是不可救药了!”孩子听了这样的话,怎么会有自信?又怎么会开心呢?批评孩子要用积极的态度,指出孩子的错误所在之后,还要帮助孩子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而且还要鼓励孩子以后做得更好。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而且对以后也充满自信。

  我对依依一向以鼓励为主,在她偷偷花掉了储蓄罐里的一百多块钱的时候,我指出她的错误所在之后,表扬她能够积极承认错误,相信她今后也能知错改错,不再犯类似错误……

  第三,教孩子豁达对待不如意的事情。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不能避免不如意,那就要学会豁达面对不如意。做父母的不能时时给孩子快乐,就要让孩子学会消除不快的情绪,自己制造快乐。我时常出差在外,依依难免想我。一次我提出带她到我工作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依依听了欢呼雀跃。可是当想到就要离开妈妈,她又有些不舍,就要动身的那几天,孩子的情绪很低落。我对依依说:“为什么不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呢?想想就要和爸爸在一起了,是不是很开心?再想想,时间不会太长又可以和妈妈在一起了,是不是依旧很开心?”依依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雀跃着跟我走了。现在,依依学会了这种思维方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尽量豁达对待,多想好的方面,所以情绪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第四,鼓励孩子有不开心的事情就说出来。很多家庭不太注重与孩子沟通,孩子有什么心事了,父母也很难及时注意到,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我们要经常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聊天,听孩子讲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喜怒哀乐,然后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帮助孩子摒弃不开心的因子。

  依依其实心思很细腻,常常怀揣一些小小的心事不肯说出来。好在,我很细心,常常在她刚有心理压力的时候发现端倪,然后和她倾心交流。孩子很快就会说出最近的烦恼,而经过我一番开导,孩子会长舒一口气:“唉,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真舒服!”

  第五,让孩子保持欢乐的情绪。孩子保持快乐很重要,孩子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孩子的各种活动,如某项活动与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孩子就感到十分有兴趣、很乐意参加,反之则会引起孩子的厌恶和拒绝。孩子是否快乐还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方式,快乐的孩子总是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情绪表现平和易忍让,而忧郁、愤怒的儿童则经常独处并且具有攻击性。所以,保持愉快的情绪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之一。

  我很看重依依的快乐情绪体验,无论带她做什么,我都要问她:“你高兴吗?”并常常把自己的快乐情绪体验告诉依依,让孩子更真切地体味快乐情绪。

  孩子能够快乐地生活是一种能力,而让孩子快乐地生活是父母的义务,家长们切不可忽视这一义务。否则即便培养出了优秀的博士,也难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

    (2)  懂得争取也要学会放弃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注重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品质,要求孩子要勇于争取机会,要有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争取,我们会认为孩子懦弱、不思进取。尤其当孩子要放弃到手的东西,我们更会用一个“傻”字来形容孩子。

  其实,正确的思维方式应该是,要用豁达的态度面对身边的事物,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活,既要勇于争取,又要善于放弃。适合我们的机会、挑战,我们要鼓励自己去努力争取,而不适合自己的,则要睿智地适时放弃。

  依依在对待当班干部的问题上,很平和地放弃过,也很努力地争取过,得失之间孩子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要,选择过程中既坦然又心态平和。

  进入小学二年级,依依加入少先队。很快,老师又任命她当小队长,胳膊上戴上了“一道杠”,手下管着十几个人。当孩子兴高采烈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我夸奖她有出息:“我上学那会儿,可从来没当过干部,你真了不起!”依依听了乐滋滋的。
  可是几天过后,孩子的情绪就降了下来。那天要上学了,她磨蹭着不肯走。我问她有什么事,她说:“我不想当小队长了,我想辞职。”

    我问为什么,依依讲了几天来自己的苦衷。自从当了小队长,孩子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仅每天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而且还尽最大能力帮助同学,维持秩序。可是,一些调皮的同学不配合她的工作,不是说她“多管闲事”,就是叫她“小豆包”,挑衅地说:“你管得了我?!”偏偏,依依是个责任心很强的孩子,既然在这个位置上,就想尽职尽责。尤其看到有的同学犯错误,她更不想袖手旁观。结果,当她批评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的时候,大部分人根本不听。依依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头也不高,显然大家没有把她这个“小豆包芝麻官”当回事。就这样,依依有了不想干的念头。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才跟我说自己的想法,她说怕爸爸妈妈对自己失望,说自己临阵退缩,知难而退。
  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当了小队长后的心理状况,我很干脆地对依依说:“不适合自己的,就要舍得放弃。既然你想好了,那就去找老师谈吧!”

  在我的鼓励下,依依摘了小队长的队标,直接找老师辞职去了。事后,她对我说,看到别人顶替了自己,她偶尔还会有失落感。我对孩子说:“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境界,很多人只想着如何得到,要他放弃已经属于自己的东西很难。而爸爸却希望你在觉得应该放弃的时候,就明智地放弃,而不是违背自己的意志,强求拥有什么东西……”
  这件事让依依懂得了,如何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取舍。我认为,让孩子学会放弃,比要她去争取去获得更有意义。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应该去争取的时候,依依也毫不含糊。话说2006年,为了丰富孩子“在家上学”的生活,也为了让她有更为广阔的玩的天地,我们带已经读完小学的依依报名参加了烟台市少年宫举办的主持人培训班。

  在上第二次课的时候,老师组织大家采取竞选的方式,为班集体选出一个班长。于是,每个同学到讲台前发表竞选演说,以展示自我,要大家投自己一票。依依后来对我说,当时她坐在下面,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走上讲台,心里紧张得很。后来,看到那些演说的同学,有的一边说话一边拽衣角,有的则使劲低着头,有的看着窗外,不敢直视“观众”……她知道他们都很紧张,于是依依想:“他们紧张,说明他们不自信,他们认为自己不行。”这样一想,自己反而不紧张了。

  结果到依依上台的时候,她落落大方地介绍着自己,有条不紊地展示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尽管心里在打鼓,但她没有做任何小动作,眼睛始终直视前方,声音洪亮,表情镇定。事后,我问依依,她都讲了些什么,她一本正经地站在我面前,模仿当天发表竞选演说的样子说:“大家好,上一节课我已经作过自我介绍了,相信大家已经记住了我的名字。我还想告诉大家,我今年10岁,再过几个月就要上中学了。我这个人性格很活泼,喜欢交朋友,和什么样性格的人都能玩到一块儿。还有,我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我相信以我的性格一定能团结好同学,并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很好地为大家服务。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投我一票!”

  我想,如此精彩的演说,一定会为依依赢得许多选票。
  果然,依依告诉我,她的话刚讲完,掌声就热烈地响了起来。然后在投票阶段,每个同学走到讲台前,准备在写在黑板上的名字下画票的时候,教室里就会响起一片:“范姜国一,范姜国一……”的呐喊声,大家在以这种方式为她拉选票呢。刚开始,依依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还被同学们的一声大喊吓了一跳。后来,当明白过来后,她感到鼻子发酸,眼泪开始涌出眼眶。

  在同学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依依名字下的选票数迅速增多,很快就遥遥领先了。当最后一个同学画票结束回到座位,所有的同学都在喊:“范姜国一,胜利喽!”依依已经哭得满脸是泪了。

    老师高声宣布:“范姜国一同学以绝对的优势胜出,当选为班长!”并招呼她重新走上讲台,发表一下就职感言。
    孩子哭得更厉害了,几乎连话都说不出来,不过她最后还是说:“谢谢大家这么信任我,我很感动!我以前从没当过班长,不过我会努力当好班长!”

  依依说,得到别人的信任,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为了这么多的信任,这一次,我说什么也不会辞职了。而且,我一定要当好!”依依坚定地对我说。

  这一次,依依是在明确了自己的自身状况后,努力地去争取机会,并信心十足地为成功去奋斗了。我及时鼓励她做得好,从而张扬孩子积极进取的鸿志。

  无论是放弃还是争取,我对依依说:执著追求值得称颂,适时放弃也该赞美。如此教育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孩子才不会勉强自己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也不会甘于平淡放弃锐意进取的意志。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是一种健康的心境。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我们举行的活动便不再局限于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陆续加入到家庭活动中来。有时我和妻子就某个问题进行争论,也会邀请依依参加,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为我们做裁判。当她判定某一方为胜者时,我们会要求她说出如此“裁决”的理由。

  和依依一起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视剧,我会鼓励她把剧情讲给她妈妈听。于是每看完一集,她就拉着妈妈:“妈妈来,听我给你讲这一集都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了……”

  周末带她出去玩,回到家妻子一定要问,都去哪儿玩了,都玩什么了?负责“交待”任务的人,自然是依依。她会一五一十地向妈妈介绍一天的行程,所见所闻,还有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