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这样引领女儿学写作

 一凡813 2013-09-18

再过一个多月,女儿范姜国一(依依)就17岁了,作为已经出版4部书的大学二年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她现在的写作水平,虽不比我这个为文30载的职业作家,但其文笔远超老爸东子,这让我很欣喜。在当下很多孩子不爱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大环境下,小作家范姜国一何以在短短几年内写出这么多的文字呢?

启蒙于留言条

依依的“写作”生涯,是从写留言条开始的。

原本,我和妻子之间有互留留言条的习惯。依依长到5岁,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而且也学会了拼音,我们写留言条的对象就又多了依依。比如,周末的早晨依依还在睡梦中,我和妻子需要出门办事,不能等她醒来,于是就给她写留言条:“宝宝,早上好!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早餐在饭桌上,起床后洗洗脸,好好吃早饭。爸爸妈妈一会就回来了。”所有的汉字上面都注上拼音,旁边还画上一个笑哈哈的娃娃脸,然后把留言条放在依依的枕头边,孩子一睁开眼睛就能看到。

这样的留言条写了几次之后的一天中午,我和妻子在卧室睡午觉,依依一个人在客厅看电视。等我们起床后,竟然发现依依不在房间,稍许的不安之后,我就发现书桌上有一张大大的纸,上面勾画着一些文字。我快步走过去一看,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妈妈:我下lou玩去了,别dān心!”文字下面还画着两个车轱辘,旁边站着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一行小字“躲”在车轱辘旁边:“我qí自行车呢。”

我端详着依依生平第一张留言条,几次忍不住笑出声。跑到楼下一看,依依果然在骑自行车玩。我抱着她,亲吻她的脸:“宝宝真能干,都会写留言条了!”从那以后,只要我们不在家,依依就会给我们写留言条,甚至我们在家里,她偶尔也会写上一两句话放在显眼的地方,给我们看。

依依上一年级后的中秋节,孩子连写带画地“制作”了一张留言条,放在她卧室的桌子上,然后就偷偷躲进了窗帘后面,等着我们“发现”留言条的那一刻。当我们发觉屋子里没有依依玩耍的身影,她的房间也出奇地安静的时候,我们推开了依依卧室的门,随即看到了桌子上的留言条。

我拿起留言条读起来:“爸爸妈妈:祝你们中秋节快乐!如果你们认为我在房间里,能够听到你们的声音,就大声读出我写的话。我给你们准备了礼物,礼物放在什么地方,要看留言条的背面!还有,明天你们能带我出去玩溜冰吗?如果能,就在后面的()里打‘√’,如果不能那就打‘×’……”当然,好多文字是用拼音代替的,字里行间还夹着各种漂亮的图案,什么小花朵、五角星、三角形等等,装点着整张留言条。

我忍不住提高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读完了依依的留言条。妻子在旁边听着,不时地笑着,窗帘背后也传出“吃吃”的偷笑声。我大声说:“拿笔来,我要想一想,在这括号里打个什么呢?打个‘×’吧……”窗帘后的依依再也忍不住了,她一下子跳出来,叫着:“为什么啊?为什么不能带我去玩溜冰啊?”我哈哈大笑:“逗你呢,不然你能出来吗?”

其实,最初给依依写留言条,我们并没有赋予它怎样的教育意义,只是为了方便。后来随着依依第一张留言条的诞生,我意识到,其实这是一条很好地引领依依亲近文字的途径。所以,此后我便有目的地鼓励孩子写留言条,并在看过她的留言条后及时给予赞赏。于是,依依写留言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并逐渐形成了习惯。

留言条,实际上就是一篇微型作文。孩子从写留言条起步,学会了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向爸爸妈妈传播信息,并领略了文字的魅力和作用,从此喜欢上了这种表达方式。

初始于写信

再就是让孩子学着写封信。

依依6岁时,我在大连工作,尽管独自在大连的日子里,几乎每天和女儿通一次电话,或者发一封电子邮件互致问候,但我还是想通过古老的文字传书与孩子沟通。

由于我的字很潦草很丑陋,为了能让女儿看懂,我颇费了一番功夫,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地和女儿“交谈”着。在那封信的末尾,我画了一副自画像,把脸画得长长的,鼻子大大的,极其滑稽。然后,又到商场给女儿买了几张她平日里喜欢的粘贴画,和信一起装进信封,投进了邮筒。多年来不知道写过多少信,可这一次竟然有初次写信时的激动和紧张,信封好了还一遍一遍检查,生怕有什么疏漏。

信寄走了,就开始算计着女儿会在哪一天收到信。没想到竟会那么快,三天后,妻子在电话中讲述了依依收到信时的情景。那天妻子去接依依,老远看着女儿在队伍中笑魇如花,见到妈妈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抽出一个信封,高举着扬着:“看,我收到一封信!”“呀,谁给我的女儿写信啦?”“你看看就知道了。”依依带着炫耀将信递给她妈妈。“这不是爸爸写来的吗?”“当然,是爸爸给我写的信!”

依依小心拆了信,一字一句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依依就哭了,对妈妈说,她很感动,而且很想爸爸。不过,当看到我那幅自画像,依依又忍不住笑了。读完了信,她就铺开信纸给我回信。那封回信该是依依生平写下的第一封信,只有短短两行字,但依依写得极其认真:“爸爸,我收到了你的信,很高兴,谢谢爸爸!我想你。”从信的内容到写信封再到贴邮票、封信口,都是依依独自完成的。

这之后,我和孩子之间保持着书信联系,我和她倾心交谈着,就好像面对一个朋友。而依依也用她稚嫩的笔和我说着心里话。在书信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父女之间的感情越发深厚,而依依的写作水平也在无形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她爱上了写信,每次收到我的来信,总是很积极地给我回信,无论作业有多少,无论动画片多么精彩……

我们之间的书信往来一直保持到我从大连回来才终止。可女儿的信并没有因为我从大连回来了而中断,相反,她收到的信越来越多,不仅有爷爷、哥哥等亲人的,而且还有报社、杂志社等来的信函。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不再只是寒暄和情感沟通,还有发表文章的报刊样刊、稿费,参加竞赛的获奖证书和奖品等等。

依依就这样爱上了写信。每每看着依依趴在书桌上开心地阅读来信,唰唰唰地“奋笔疾书”给别人写信,我就在想:什么叫学习?什么叫写作?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捧着课本就是学习了,不是把一字一字镶嵌到作文本上就是写作了。写信也是运用文字交流思想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创作过程。

当孩子为如何写作文发愁,一提到作文就头疼的时候,为什么不要孩子通过写信亲近文字,学会自我表达呢?孩子通过文字和父母、朋友沟通了,他就会感受到文字交流的快乐,就会喜欢上这种表达方式。作文,不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所思所想吗?如此,在孩子还不知道作文是什么的时候,已经可以写出像样的作文了。

无论是写留言条,还是写信,同样是在运用文字表达思想,算得上是写作,但孩子是快乐的,并不觉得是在写作。所以,我一直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我写,我快乐。写作不是交给老师看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分数,而是一种交流一种展示,并为此感受到快乐。

写好观察日记

依依刚上学的时候,有一天突发奇想,把一个易拉罐装满了土,然后在里面种下了几颗黄豆。经过几天的浇水、期待,黄豆终于发芽了,一颗、两颗、三颗,一共出了三颗,让依依欣喜不已。她每天悉心照顾着它们,每天都向我们通报它们的生长情况。

见她如此在意这些黄豆,我说:“宝宝,没想过把它们每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吗?也好留个纪念啊!”依依一听,拍了拍脑门:“对啊,怎么不早提醒我呢?”于是迅速找来一个本子,工工整整地开始记录。她努力回忆了一下第一颗黄豆发芽的日期,然后在本子上记下来,并在日期旁边画了一株小芽,表明这是第一颗黄豆发芽的时间。如此这般,再画第二颗、第三颗。此后每天都趴在黄豆旁边,仔细地观察它们,然后记下它们每天的变化:第一颗又长了1厘米,第二颗生出了两片新叶子……尽管好多字用拼音代替,但依依记得很详尽很认真。

就这样,那本观察日记一直坚持到黄豆苗挂上了果实,最后结束了生长期,逐渐枯萎。通过写观察日记,依依的观察能力得到极大地提高,为了使观察日记的内容更真实更具体,她每天都要很认真地趴在阳台那“罐”黄豆苗旁边,用珍爱的眼神上上下下打量着自己的“宝贝”,有时还要用尺子量一下它们的“身高”,小心翼翼地扒拉这叶片,数一数每颗黄豆苗身上有多少叶子……

而通过写观察日记,依依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有时为了表述清楚一句话,她咬着笔头皱着眉头想上半天。为了弄清楚一个字怎么写的,就去搬来厚厚的词典,仔细地查上很久。

黄豆结束了它的生命,但依依的日记从此却坚持了下来。即便不写观察日记了,但日记本上的文字还在延续。冰心说过“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写完了。”所以,我不在意依依写什么,写的怎么样,只要她每天在动笔,在和自己的心灵交流,就会有收获。

我知道,依依之所以能饶有兴趣地坚持,因为她写日记不是应付差事,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记下自己每天度过的快乐时光,留下那些快乐的记忆。所以,在写的过程中,孩子也是开心的。久了,依依越来越感受到文字的乐趣。就如现在的我,每天都在感受这写作过程中的美妙,写作之于我已不再是生存之需,而是精神之求。

要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不能对孩子进行机械式的说教,更不能对孩子讲一些深奥的道理,那样孩子在还没有感受到写作的快乐的时候,就先认定:写作是一件很枯燥很乏味也很难做的事情。要让孩子先觉得“使用文字说话”是一件很轻松很快乐的事情,这样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给孩子下锅的米

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写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什么可写。

很多中小学生写作文,都是在凑字数,初中生要求800字,高中生1200字。在别的孩子为凑字数而为难时,依依已经很轻松的写出来几千字。差别源于家长的教育思想,如果我们的家长和教师能让孩子有更多的生活体验,鼓励孩子写作,欣赏孩子的作品,则大不同。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导致孩子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孩子的生活太枯燥了,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让他写什么呢?老师布置的作文内容孩子从来没有经历过,让他“闭门造车”,可孩子又小,想象力毕竟不甚丰富,生活经验毕竟不足,所以就漏洞百出、空洞无味。

因此当孩子为不知道写什么头疼的时候,当孩子的作文怎么写也没有灵性没有情趣和新意的时候,千万不要埋怨孩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作家没有材料没有积累也写不出好文章来。要孩子有东西写,先要给孩子“下锅的米”。

也就是说,在鼓励孩子有了写作欲望之后,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孩子一颗感受生活的心灵。而这些是从课堂上得不到的,功夫在课堂外,在生活中。这一点,好多家长做不到,原因在我们的眼睛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孩子的课本,要孩子走出课堂,岂不是要耽误学习?

殊不知,无论是带孩子出去玩,还是孩子自己去经历一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收获了快乐,而且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继而丰润了手中的笔,丰盈了写下来的文字。

和同龄孩子比起来,依依的课余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首先,我从依依懂得玩的时候就“纵容”她玩耍,让她玩出数不尽的花样。她在《玩过小学》中用欢快的笔调讲述如何和我玩牌,如何在我的鼓励下冒着严寒在冰雪上玩雪爬犁,如何在折纸飞机的过程中开动脑筋“优化”飞机构造;在《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中又讲述了如何去亲近歌剧,多米诺骨牌给她带来的快乐,跆拳道对她的诱惑……

因为都是自己亲历的玩耍游戏,也都是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依依的文字情感细腻,描写细致、真实,读起来感觉饶有趣味,一点也不枯燥。依依说写这样的作文,一点也不发愁,因为事情都在自己心里呢,写的过程中就好像在给小伙伴讲述自己如何玩的过程,根本不像是在写作文。

其次,我带孩子出去参观旅游,让孩子在游历中增长见识。去了一次北京,依依一口气写下来《风筝放到天安门》、《冒雨去见毛主席》、《追星到北京》三篇文章;带她去食博会,回来后她兴致勃勃地写了《吃到食博会》;带她去大连关向应故里参观,她写出了《走近关向应》;带她去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她写出了《寻访雷锋》;我带她到沈阳的怪坡游览,她又写出了《怪坡之怪》……

欣赏孩子的作品

孩子最开始的“作品”势必“拙劣”,但是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写出来的文字。古人说:“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孩子写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不成文章,每个字都是他的心血结晶,都是他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如此,孩子才会有写作的积极性,才不会觉得写作文是一件苦差事。

从留言条到书信再到观察日记,在我的一路赞赏声中,依依日渐长大。此间,我时常带着微笑大声朗读依依的“作品”。从女儿写下第一句话开始,只要把她写的东西拿给我看,无论写的是什么,也无论写的多蹩脚,我都要从头到尾大声朗读,遇到哪句话写得很好,我会再重复一遍,而且不忘夸奖:“嗯,这句写得好!”只要捕捉到文字中的闪光点,我就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充分肯定的评价,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写作的快乐。

依依九岁的一天,突然有了写诗的雅兴。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如何写诗的她,在晚饭后顾不上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写下人生第一首诗《太阳》:

太阳,如果一旦失去你  

就没有天上飞的鸟,地下跑的兽  

太阳,你和所有的生物的生命都密切相关

如果失去了你,花儿枯萎,鸟儿遭殃,人类也无法生存

太阳,你为人类做出了贡献,人类永远也忘不了你

当她兴致勃勃地把这首诗拿给我看,我依旧大声朗读了一遍,然后大声称赞她:宝宝第一次写诗,就写这么好,真棒!相信你以后一定会写出更好的诗来!”

第二天,我把这首诗一个字未改地贴到了我为依依制作的网页上,让登陆她网站的人都能看到依依的第一首诗。妻子一开始阻拦:“依依那也叫诗啊,别让别人看了笑话,还是免了吧。”我坚持:“这是依依真实的成长记录嘛,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写诗,那些大诗人生平的第一首诗,说不定还赶不上咱们依依写的呢。”依依很开心:“呵呵,爸爸喜欢我写的诗,我的诗都可以贴到网上展览了……”

后来依依陆续又写了好几首,每次我都要加以评价,当然表扬得多,赞赏得多,纠正、引导的工作尽量做到“无痕”。女儿说,每当自己完成一篇作文,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会觉得写作文真是一件快乐、开心又轻松的事情,自己真的是很棒!

赞赏就如肥料,撒在孩子的心田里,孩子的自信心会得以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