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号』大西: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国号为何定为“大西”[明末]

 白衣钱子 2020-05-14

崇祯十七年(1644年),岁逢甲申,天下大乱,中国一下出现了四个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顺皇帝李自成、大西皇帝张献忠。

前三个大家都很熟悉,后一个恐怕很多人没听说过,因为大西国存在的时间太短,仅两年。

史料记载,张献忠攻占成都不久,就在金碧辉煌的蜀王府“老皇城”举行登基大典,宣布称帝。他将国号定为“大西国”,把自己封为“大西皇帝”。

既然在四川建国,张献忠为啥不把国号定为蜀国而叫大西国呢?

四川,远古时期叫蜀国,川人被称为蜀族。

从东汉初年的公孙述,到三国时期刘备,再到五代十国的王氏前蜀、孟氏后蜀,四川是古代中国大行政区里建立偏安王国最多的一个。从史料上看,四川历次建国,国号大多没离开“蜀”字。刘备在称帝后,政权名称叫“蜀汉”。

张献忠这个人很怪,他不但不喜欢四川的历史文化,而且对四川人也很憎恨。此次建国兴业,他当然要弃“蜀”另立国号。

1944年9月15日,张献忠宣布登基,同时诏告天下: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本年(1644年)为大西国大顺元年,造新历,更名为“通天历”。称成都为西京。新帝称“大西王”,改蜀王府为大西王府,诏民间皆称新帝为“老万岁”,不拘良贱之家,令皆立“西朝皇帝万岁”牌位于大门。

“大西国”这个国名,乍一听怪怪的,有点像《西游记》里的虚拟国度。张献忠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国名,与他过去的封号不无有关。

张献忠是陕西人,乡土观念重。早年他将自己的起义队伍称为“西营”,自称“西营八大王”“西王”。他的军队也叫大西军。这样一来,“西”字成了他的护身符,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此次建国,他干脆将政权名称改为“大西”,这也算是一脉相承。

其实,早在征战舒城、黄州、武昌、长沙等地时,张献忠就多次“僭号”“称王”,使用的都是“西王”这个名号。在打下武昌后,他改武昌为天授府,改楚王府为西王府,自己迫不及待地过了一次皇帝瘾。他效仿明朝皇帝,设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巡按、守道、学道,在地方设立知府、知州、知县等官位。还搞了次科举考试,录取了一批生员放在各地任职。只不过,他在天授府只做了3个月的皇帝梦,又当起了流寇。

张献忠定国号为“大西国”的第三个原因,是他根本不满足于做四川的小皇帝,一心想做大皇帝。

入川之初,他就定下宏伟计划:先取巴蜀为根,然后平定天下。他曾多次对手下人讲,自己要做中国的大皇帝,将来有可能的话还要做世界皇帝。

大西国建立后,张献忠坚持军事第一,并设五军都督府,统领成都及周边驻军。大西军内编120营,各营以总兵为首。兵力在60万以上,包括步军、骑军、水军。这说明,他不甘心困守西南一隅,随时准备与李自成、清军争夺天下。

张献忠的四个义子,跟随他多年,为他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张献忠为四个义子封王,并把将来征霸天下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四个义子的头衔和职责分别是:孙可望为平东将军,今后率兵征服山东、辽东、高丽、东洋诸国;李定国为安西将军,肩负征伐川西及西藏之责;刘文秀为抚南将军,日后征讨滇黔及暹罗诸国;艾能奇为定北将军,征伐北省诸地及蒙古等。

由此可见,张献忠理想很远大,或者说很富于幻想。只不过,他有想法没办法,别说当大皇帝,就是小皇帝也没能坐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