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加班,正在毁掉一批地产人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05-14
每个地产人都遇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朋友圈里面总有那么一些个朋友爱晒加班的地产人,每当深夜降临时,他们的朋友圈就会如约而至:
晚上九点:秀在公司点外卖的,吃加班餐的图片;
晚上十一点:公司定位的朋友圈,满桌的文件笔记,干劲十足;
晚上十二点:发个公司大楼的照片,满满正能量的一天结束了。
这样在朋友圈秀晒炫加班的人,真的是可怜又可恨。

PART 1
但是仅仅在朋友圈表现自己“工作努力”的人,还算是比较做得比较浅显的,真正用功的,是那种下班没事也不走的“优秀同事”。
部门领导在的时候,就算手里没有多少可以做的事情,也是舍不得走得,哪怕是领导晚上十点才下班,一定要比领导走得更晚。领导如若出差,每天都是准点下班。
还有更机智的,白天在公司压根见不到人,一接近下班时间就回公司了,大有一种每天都以公司为家的干劲。
最可恶的是,大家明明都是忙得要死,都在加班卖力干活,但是就他一个人的朋友圈“戏最多”,换着方儿秀自己多么努力,多么爱公司。如果说不是给领导看的,没几个人相信。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一些局部的现象(仅仅是吐槽之用),大部分的地产人是非常忙的,甚至连发朋友圈“装X”的时间都没有。
PART 2
去年开始,地产圈有一句很火爆的段子“生不进恒大,死不进万科,生死不进碧桂园”。这个段子在讽刺恒大的待遇低,万科加班疯狂,碧桂园待遇低又加班多。至于段子里面说到的待遇高低准不准确我们姑且不论,地产加班的问题那确实是普遍的现象。
但是高周转的房企,在注重人效比的人力制度之下,普遍奉行的是“用一个人干三个人的工作,发1.5个人的薪酬”然后你会觉得这家公司给了你非常不错的高薪,努力加班搬砖。在这套制度之下,注定是会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加班路的。
很多公司面试的时候,人力都会问一句,能接受加班吗?不要觉得这句话突然,这句话问得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最机智的做法是回问一句:请问贵司的加班制度和情况是怎样的呢?把问题委婉地就推给了提问的HR了。
很多初入职场年轻人都是冲着头部房企的高薪酬,高福利去的,为了熬大房企的资历背景,加班什么的还是可以接受的。估摸着还有加班费把。但是进了之后才发现,加班不是偶尔为之,完全就是每天的工作常态,加班费什么的,完全是痴心妄想了。能准时下班的情况,几乎就是没有。
有媒体专门对地产人的加班情况进行过调查,数据显示:
房地产行业约有10%的人,平均睡眠时间在3-5个小时之间;约有40%的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约60%的人,几乎是没有睡过午觉的;甚至是周六周日也是工作日,连续三个月不休息的人也大量存在。有90%的地产人,下班了还需要处理工作的事情。

PART 3
毁掉地产人的,不是加班,而是加班的原因。导致地产地产人加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类:
1、不交圈的制度设计。这个是很多地产人吐槽最多的,同样一件事情,集团的上级监管部门需要交一套表格和资料,地区公司的运营部门还要给一套,甚至财务部和行政部还要给一套。基本上就是需要专门有一个人来每天填表和上报资料那种。
这类问题的产生,大部分是因为各个部门没有交圈导致的,做了很多重复无用的工作。
2、首位责任制的缺失。这个问题典型的就是很多公司的开会文化,一遇到问题就需要开会来解决,因为没人敢拍板决定事情,只有通过开会,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决定。集体决策总没有问题了吧,就不会存在哪个人需要担责担风险问题了。
有部分房企上班的员工,一天需要开三个会,占用了上班最黄金的时间段,干不完的工作只能加班了。
3、陈旧的时间观念。现在应该很少有地产人下班不接电话,不回微信的吧?因为你永远不知道领导,同事是否在晚上要与你交代或者沟通重要的事情,只好二十四小时待机,下班了还是在上班。很多人习惯了晚上集中思考工作的问题,只有公司里面有几个同事或者领导有这个习惯,晚上加班肯定是少不了的。
另外一个典型,就是“夜总会”文化,即总是深夜开会,简称夜总会。为了不占用上班时间,机智的房企把开会或者培训的时间留在了下班以后,或者深夜。部分房企开完会,公交已收车,地铁都关门了,自己还要自费打车回家,加班成本居高不下。
4、低效的工作与假勤奋。过去两到三年是房地产疯狂扩张的阶段,不仅仅是房地产的规模扩张,也体现在人员编制上的扩张。大量经验不多或者没有经验的人进了房地产领域,大量的中层被火箭般提拔成了项目总,副总。
一些入行仅仅两三年的地产人,就被提拔为项目负责人,在高周转考核的鞭策下,压根没有时间来得及学习和成长,才不配位的情况大量存在,操盘能力和管理能力跟不上公司的发展,必然会走很多弯路,以及很多低效重复的工作。
另外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部分领导才能不够,靠勤奋补足的那种。工作业绩短期内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只有在一些表面功夫上做一些文章,显得没那么尴尬。
5、沟通无效问题。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因为沟通造成的。举个典型的例子,项目的设计方案经过反复的讨论,开会,论证,到最后眼看就可以定稿了。因为一线部门数据反馈的失真,发现还是第一版的方案比较靠谱。
房地产公司的工作,就是充满了各种协调与沟通,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方案沟通会,定位策划会,项目交底会,招标启动会等。稍有沟通不到位,都会造成大量重复无效的工作。
6、大企业病。上了规模的房企,都是奉行的集团总部-区域公司-城市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三级架构支架之间需要搭建一座又一座的沟通桥梁,形成了大量的制度、会议,最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架构。会议多了,无效的沟通与扯皮导致的内耗就多了。
大企业病还导致了另外一个不好的制度,即报告文化。周报、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年报,层层上报,至死方休。
无休止的加班,在毁掉地产人的身体和健康的同时,也在毁掉地产人的梦想。埋头苦干的时间太多了,缺少了抬头看天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