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组织小学生为肖战应援,我骄傲」

 天空勇者 2020-05-14

本文由电影天堂原创


这几天,

一个粉圈词汇频繁地出现在热搜上——

应援。

“应援”一词起源于日韩,指的是用实际行动支持自己的偶像。

买专辑、买代言产品、打榜、电影包场、接机、送礼物、做公益、包LED屏、录打call视频都属于应援。


应援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应援站、后援会)。

在粉丝经济时代,应援本身没有问题。

但如果老师把应援带入课堂,争议就在所难免。


01

江苏宿迁,一小学老师组织学生用跳舞应援肖战。

视频里,小学生们齐声喊着口号:“肖战哥哥你很好,我们很喜欢,冲啊。”

文案里带着“光点舞挑战”标签。


上海,一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们手拿肖战照片,为肖战应援。


评论里,还有人留言,

“现在知道当老师的好处了吧。向学生安利肖战的感觉真好。”


河南夏邑,一幼儿园老师组织学生为王俊凯应援。

视频里,老师喊“佳佳老师男朋友是谁”,小朋友齐声回答“王俊凯”


之后的一段师生问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谁最帅呀谁最帅 
-王俊凯呀王俊凯 
-谁有钱呀谁有钱 
-我有钱呀我有钱  
-给谁花呀给谁花 
-给你花呀给你花

教幼儿园小朋友们追星和拜金,真的配当老师吗?


山东济宁,初三化学老师林苗苗在网课上播放(安利)肖战的新歌。

当有学生评论“肖战必糊”时,老师不仅让他“滚出去”,还说,

“我说最近网络戾气怎么这么重,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小学生初中生一直在那叨叨啥叨叨。”


事后,老师自豪地把学生道歉的截图发到网上,并称学生是“网络上的黑子”。


除了这些上热搜的热门事件外,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追星的爆料多不胜举。

有的老师让学生写“博君一肖”同人文,以此当作文;

有的老师告诉学生自己喜欢哪个明星,学生就买周边送老师;

更多的老师是问学生自己的男友是谁,让学生回答明星名字。


当老师利用职务之便倡导三观尚未确立的未成年盲目追星;

当老师把粉丝行为延伸到工作之中,把学生当作应援道具;

当老师用权力施压,不允许有学生不喜欢自己爱豆;

他们的行为不仅失职,而且失德。


02

追星本身没有错。

它只是众多爱好的一种。

我们所热爱之人,或许会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哪怕爱豆只有颜值,也能让颜控们卸下疲惫身心愉悦。


应援本身也没有问题。

喜欢他就看他的演唱会,买他的专辑,看他的电影,再正常不过。

哪怕因为追星一时迷狂,只要没有影响工作(或学习)和生活,只要在可承担范围内,也是可以理解的。


《她的私生活》中的女主成德美,就是一个追星族。

成德美,在一家美术馆工作。

工作时,她是十足的女强人,雷厉风行,临危不惧。

工作之外,她是少女心爆棚的追星族,天天为爱豆应援的站姐。


为了方便追星,成德美从父母家搬了出来自己住。

家里,满是爱豆的周边。


微博上,全是爱豆的照片。

爱豆的专辑,她一买就是几千张。


防盗门的密码,不是爱豆的生日就是出道日。

哥哥不小心弄坏了她爱豆的人形立牌,她就心疼得要死。


爱豆演唱会上,抢到爱豆扔的矿泉水瓶都高兴到不行。

爱豆有行程时,她黑衣黑帽黑口罩,扛着专业设备去拍摄。

回到家后,她再精心修图,然后发布在网上。


不仅如此,成德美还和闺蜜来了次圣地巡礼,去爱豆去过的地方,住爱豆住过的酒店。

因为工作原因见到爱豆后,直接说自己死而无憾。


成德美的追星,虽迷狂但不乏理智。

追星只是她自己的事,既没有伤害自己,也没有伤害别人。

和成德美不同,时安(成德美的爱豆)的一些粉丝很暴戾。

有的私生饭会偷拍时安,

有的女友粉在误会时安有绯闻后,人肉出他的绯闻女友(成德美)。


去成德美工作的美术馆堵人,戴着时安的面具朝她扔鸡蛋。

即使被送到警察局,她们也毫不悔过,还觉得自己很委屈。

有的女友粉甚至扬言要杀了成德美,直到成德美表示两人没恋爱才罢休。


《她的私生活》中既展现了正常的追星,也展现了不当的追星。

比如为了追星影响到工作学业,这是害己。

比如为了爱豆不惜网暴伤害无辜,这是害人。



03

现实中,害人或害己的追星行为广泛存在。

前几天,佛山电视台报道了一个追星故事。

阿欣一心沉迷追肖战,成绩一落千丈不说,还借钱给肖战应援。

这是害己。


应援事件后,@丹东平安振兴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谨防应援型诈骗,

发了一条微博。


这条微博遭到肖战粉丝围攻不说,还有粉丝私信诅咒博主。

这是害人。


@中国历史研究院 发博评论应援事件,遭到了肖战粉丝的围攻和举报。

这是党同伐异、“非粉即黑”。


老师组织学生为明星应援的行为,远比这些更可怖。

因为这是把追星的个人意愿强加在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身上。

说不好听点,这是成人利用权力给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洗脑”。


不论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是小学的学生,

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确立。

而“我喜欢所以你们也要喜欢”,“我喜欢所以你们不能不喜欢”的粉圈思维,

其实是一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的强盗逻辑

更不要说“XX明星是XX老师的女朋友”这种女友粉说辞,

对儿童来说也不是一种良性的价值导向


有人说,这只是玩嘛,对小孩没什么不良影响。

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浪潮》中,

老师文格尔在高中的班级里做了一个“独裁实验”。

实验中,学生要对老师绝对服从,以此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

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都没有觉察到自己已经变得和“独裁”的法西斯分子无异。

这些学生长大后,大部分人都对这段经历感到羞愧。


高中生尚且如此,何况是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呢?

在年纪尚小的他们眼中,老师的话是圣旨,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今天,老师让学生集体喊出对某个明星的喜欢。

有可能他们还不知道这个明星是谁,有可能他们知道但不喜欢,但他们选择了服从。

今天,老师让学生写同人文作文。

有可能他们没看过耽美剧,有可能他们不喜欢同人,但他们选择了服从。


明天呢?

当他们长大成人,回看这段无知的岁月,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他们会看到,自己的天真被老师当成了追星的工具。

他们会发现,自己小小年纪就成了老师滥用权力的牺牲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组织未成年学生为明星应援,

是在传播真理,传授知识,还是在解疑答惑?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